這一切,父母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一天下班,王春來剛走到家門口,就聽見屋里傳來母親痛苦的聲音:“這樣太拖累孩子,我真不想活了!”無奈的父親哭著在勸說。王春來打開門,兩位老人立即換上笑臉?粗掛在父母臉上的淚珠,王春來一下子撲倒在父母床前,放聲大哭起來:“爸,媽!我不想成為沒有爸爸、他*的人,我要你們倆好好地活著,只要我不倒下,一定想辦法治好你們的。”聽著兒子的哭求,兩位老人老淚縱橫……
最大的孝道
在盡孝道的同時,王春來勤奮工作。他帶領的中隊多次被評為先進中隊,他個人也多次獲得各種榮譽稱號。此外,他還堅持每晚趴在父母的病床上,一只手為他們按摩,一只手執筆寫作。
工夫不負有心人。2002年至今,王春來先后出版了40萬字的長篇小說《黑手伸出高墻》、30萬字的長篇小說《明天誰去坐牢》以及國內首部展示猶太人風采的30萬字的長篇小說《河南猶太人》。這些作品出版后,先后被30多家報紙、刊物轉載,又先后在臺灣和海外出版。其間,王春來結識了著名作家梁曉聲,梁曉聲為其孝心所感動,引為至交,時常與其保持聯系。
有人問王春來為什么能夠“忠孝雙全”,王春來講,有一次自己在報上發表了一篇文章,把稿費單拿回家中后,父母特別高興,似乎病情也減輕了許多。這件事對他觸動很大。他說:“做兒子的光照料好老人的生活起居是小孝,努力在工作和事業上多出成績,讓老人感到欣慰,才是最大的孝道。”
“來生還做親人”
窗外下著細雨,王春來守在母親病床前,看著母親蠟黃無血色的臉,感到特別凄涼和無助。
2008年元旦剛過,王春來父母的病情明顯加重了。1月28日早晨,他在醫院一邊照顧母親,一邊給躺在重癥監護室的父親熬米油,這時腦外科醫生打來電話:他父親不行了!
重癥監護室里,監護器上的心跳沒有了,氧飽和沒有了,呼吸機像睡著了一樣。王春來突然發瘋似的要求護士開大呼吸機,自己上前迅速為父親擠壓心臟。一會兒,監護器上顯示了心跳,50次,70次,110次……但半個小時后,他父親的心跳再次停止,監護器上的顯示線成了直的。
王春來仍執拗地不停為父親擠壓心臟,汗水、淚水順著臉頰流淌。他大聲哭喊著:“爸,您不能走,一家人離不開您呀!”
在父親的告別儀式上,王春來泣不成聲:“親愛的爸爸,如果有來世,我們一定還做親人……”
4月9日,在王春來父親去世的第71天,經歷了無數磨難的母親也永遠地離開了他。此后幾天,王春來在日記中寫道:
“從此我將獨立于生活船頭,不論是風,是浪,是驟雨,是暗礁,只有兒子一個人應對。
“不再有人喋喋不休地讓兒子注意生活的燈塔,不再有人舍命去堵兒子淘氣弄漏的小船,生病時不再有人逼兒子吃藥打針,夜半鐘聲不再伴隨那滄桑的聲音催兒睡覺。
“放心吧,爸爸媽媽,兒一定善待生活好好活著。兒會有所作為不辜負您給予的生命。
“可兒子心頭還是有個強勁的聲音——有媽真好!”
。丛24日晚上,在梁曉聲下榻的酒店,王春來述說了這些年的全部經歷,直到次日凌晨1點鐘。聽到動情處,梁曉聲不禁眼含熱淚。他希望堅強的王春來繼續行走在文學創作的路上,把人生的酸甜苦辣和自己高尚的人格融入筆端,為社會奉獻更多的精神食糧……
相傳西晉時期,洛陽城西有位叫王祥的青年,心地善良。有年冬天,其母病,欲食鮮魚。“時天寒冰凍,祥解衣,將臥冰求之,冰忽自解,雙鯉躍出……”
王祥的孝心是否真的感動了神靈我們不得而知,面前的王春來卻如此真切樸實、感人肺腑。在這里,讓我們衷心祝愿王春來的生活美滿幸福,事業取得更大的成功!本報記者 石文禹/文 潘郁/圖【原標題:當代孝子王春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