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張榮鎖這樣的帶頭人,荒山怎能不低頭?村民們苦斗50多個日夜,硬是在荊棘亂石間造出90畝梯田。用了3年時間,全村治理了8座荒坡,開辟良田1500畝,種下蘋果、山楂、桃、梨等果樹3.5萬株。張榮鎖當年“滿山遍野的果樹春花秋實”的夢想終于實現(xiàn)了!
糧、果多了,沒有路運不出去,變不成錢。為此,張榮鎖又帶領(lǐng)村民修筑了3.5公里柏油路,接通了山外公路,結(jié)束了回龍村“與世隔絕”的歷史。
捐家產(chǎn) 修通山路
回龍人有了經(jīng)濟收入,生活安定了,張榮鎖決定實現(xiàn)埋藏于心底的另一愿望——開山修路。
回龍村有380口人居住在距山下垂直高度800米的老爺頂上,上下全靠峭壁上鑿出的石階。那里的許多人一輩子都沒下過山,不僅村里發(fā)展經(jīng)濟無從談起,就連村民的生存也受到威脅。20年內(nèi),就有18個村民被老爺頂?shù)慕^壁吞噬了生命。從明清兩朝到民國初期,當?shù)毓賳T4次修路皆無功而返,只修了一架老爺梯。
“共產(chǎn)黨人就是敢于創(chuàng)造奇跡的人!遠古的愚公能有移山的壯舉,今天就是千難萬險,我們共產(chǎn)黨人也要在萬仞絕壁上開出通天路!”1997年冬,張榮鎖帶領(lǐng)150名黨員、民兵組成筑路大軍,挺進深山峽谷。冬去春來一年多,筑路壯士劈開9座山頭,修成了一條長9公里的盤山水泥路。修到懸崖跟前,最艱難的時刻到了,張榮鎖想出了“絕招”,決定修一條長1000米的“S”形隧道。憑借著從部隊學(xué)來的測繪技術(shù),他冒著掉下懸崖的危險,先后30多次上下絕壁。
為修路,張榮鎖不僅豁出命來,還捐出了平日積攢的100萬元。2000年4月,修路資金告罄。他獨自一人坐在山崖下……“變賣家產(chǎn)!就是砸鍋賣鐵也要修通這條路!”他終于拿定了主意,以低價賣掉了轎車、住宅、石材廠,所得現(xiàn)款全部用于修路。全村上百戶村民都把存款交給張榮鎖,筑路大軍也壯大到了400人。
400個“壯士”在山上度過了3年野人般的生活,靠著“土豆加鋼釬”,終于把路修上了崖頂。
2001年1月4日通車那天,全村人都涌上了山頂,隆重慶祝山民的“通車節(jié)”。當年“五一”期間,5000名游客游覽了老爺頂上的千年名剎真武觀。從此,旅游就成為村里一項重要收入來源。
釋前嫌 以德報怨
回龍村過去干部不團結(jié),村里吵嘴罵街、打架斗毆、盜竊賭博等不文明的事屢有發(fā)生,“深山亂窩子”名傳四方。
“要正他人先正自己,只要干部帶頭、黨員帶頭,不信春風(fēng)喚不回!”張榮鎖當上村黨支部書記不僅抓班子建設(shè),還以自己的真誠與寬宏感染大家。
村里老支書張樹松早年和張榮鎖的父親有矛盾,經(jīng)常給他家出難題。張榮鎖退伍回村,有人推薦他當干部,張樹松說:“只要我當支書,他連個村民小組長也別想干!”張榮鎖當上支書后,很多人認為老支書的日子肯定會不好過。然而,張榮鎖卻一直很尊敬老支書,逢年過節(jié)都去看望他。老支書的兒子患胃癌,張榮鎖送去1000元錢。老支書提起張榮鎖對他家的照顧就掉淚,經(jīng)常對人說:“只要我張樹松在,你們就別想說小鎖一個不字。”老支書臨終前,拉著張榮鎖的手說:“小鎖,回龍村有你在,一定能變好!”【原標題:張榮鎖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