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人們的印象中,王夢奎是一位嚴謹、睿智且有獨到見地的經濟學家。在全國人大會議上,在人民大會堂的臺階前,他總是被眾記者一層層包圍著。人們總能把這位中央政府重量級智囊人物的一舉一動,與中央的一些重大決策聯系起來。
然而,許多人并不知曉,伴隨著王夢奎60余年人生歷程的不僅僅有豐富的經濟思想,更有著充滿激情與哲理的詩意……
●兒時了了
王夢奎出生在河南省溫縣安樂寨一個貧苦農民家庭,這是三國時代司馬懿的故鄉,古稱“司馬故里”。“在我兒時的記憶里,安樂寨既不安也不樂,有的只是戰亂、災荒、疾病與饑餓。我最早碰到的經濟問題,就是沒飯吃。1943年,鬧蝗災,顆粒無收,靠樹皮與草根充饑,當時餓死了很多人,我算是幸存者。”
抗日戰爭勝利后,王夢奎開始上小學。盡管家境窮困,但他天資聰慧,是安樂寨有名的小秀才。由于從小隨母親到外婆家住,使他很小就接觸到具有很深文化素養的堂外祖父。王夢奎的堂外祖父是當地有名的鄉賢,喜歡讀書、作詩、寫春聯,一條街上的春聯大多出自他之手。王夢奎對堂外祖父很是敬重,堂外祖父寫春聯時,他總是在旁邊研墨和鋪紙,耳濡目染,日有長進。王夢奎小學五年級時,正值抗美援朝戰爭。有一次,堂外祖父自言自語,寫出上聯“松竹梅歲寒三友”后卻想不出下聯來。在旁的王夢奎說:我可以對下聯。堂外祖父盯著王夢奎搖搖頭,可是王夢奎已脫口而出“中蘇朝永久一心”。老人一聽對得如此敏捷,激動地把他擁在懷里,連連夸獎。
由此,王夢奎喜歡上了對對子,逐步養成了琢磨語言的格律和錘煉字句的習慣,不斷探求語言表現藝術的美。1995年在國務院研究室春節聯歡會上,當有人以教科文衛司司長“解思忠”的姓名為上聯求對時,他思索一會兒便公布了答案:束懷德。束懷德是當時的中央政法委秘書長。他的答案別出心裁,一時被譽為妙對。
●追求文章的最高境界
有人稱王夢奎是一位文章家。在他任國務院研究室主任時,為指導機關青年寫作,曾精選了毛澤東、魯迅、胡繩和孫犁等談寫作的文章,輯成《怎樣寫文章》一書,受到廣泛歡迎。王夢奎說:“我這半輩子同書有不解之緣。我多年來在機關工作,大體上是在8小時之外讀書和寫作。讀書、寫書、作文、編書,幾乎是我唯一的業余生活?磥,如無大的變故,余生可能還將這樣度過。”我們只要留意一下他每篇文章所標示的寫作時間,就可以知道他的節假日大多用在讀書寫作上了。
王夢奎的文章,筆者看過不少,除經濟方面的外,還讀過他的帶有一些文學色彩的文章。王夢奎強調經濟學文章也要講究文字表達技巧,他非常重視學術文章的可讀性,要求養成好的文風。他指出:“有人覺得文風問題只有文藝界才有,寫經濟學文章似乎不必講究文風。這是誤解。”他將文章分為四等:深入淺出、深入深出、淺入淺出、淺入深出。他指出淺入深出是文章大忌,深入淺出是最高境界。他的這一觀點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并被廣泛引用。通讀《王夢奎文存》六卷,無論內容和體裁怎樣不同,都能做到文章觀點鮮明,語言簡潔,溫潤婉轉而又曉暢流利,讀之如沐春風。像經濟研究這樣一般讀者感到比較枯燥的論文,也被他寫活了,充滿了瑯瑯上口的語言美感,外行人也愿意讀。他的語言修養和文字技巧,使得他的文章因此能為更多的人樂于感受。
●“忙里偷閑”詩言志
王夢奎在繁忙的公務之余和經濟學研究之外的最大愛好和情趣之一,就是吟詩作賦,抒情言志。
他于20世紀70年代初期在“五七干校”勞動時,有一段時間與歷史學家和詩人胡繩在一起勞動,朝夕相處、求教問學之余,在胡繩作詩的帶動下,王夢奎和幾個人也積極參與,相互唱和,在干校形成了一股“詩風”。胡繩感懷時事、表達渴望報效國家雄心壯志的詩篇,對王夢奎的詩歌創作產生了影響。他后來有《訣別胡繩》云:
相對潸然滿淚痕,荒村猶記共耕耘。
灘頭寒暑艱難甚,茅屋晦明求索勤。
雨打風吹老當壯,天清日麗更增神。
公今此去無遺恨,喜看小康已啟門。
王夢奎的詩詞創作散見于他的一些序言或散文的結尾,或給朋友的信中,或發表在一些報刊上,有些收入《王夢奎文存》第6卷。正如他所言:“中國是詩的國度,數千年來詩人輩出,詩教普及,幼兒發蒙即受到‘床前明月光’和‘一去二三里’之類的詩歌教育,詩具有悠久的歷史傳統和深厚的群眾基礎。”這也道出了他自己喜歡上古典詩歌的原因之一。他認為:“格律詩能夠延續千余年而不絕,同其形式的完美有關。同樣道理,新詩之所以至今未能盛行,恐怕也同沒有找到完美的形式有關。”“不講內容而單純追求形式是不對的,但形式美并不是不重要,更不是可有可無的。一切藝術作品都如是,不獨詩歌為然。”因此,他強調舊體詩的創作要“合乎舊詩的格律,講究形式美”,要在詩的格律和錘煉字句方面多下功夫。他的詩都很注重平仄押韻和對仗工整,努力探索詩歌語言表現的形式美。
王夢奎的詩歌創作努力實踐著“詩言志”的優良傳統。他將自己所歷、所見、所聞、所感,發乎情而形諸詩,信手拈來,涉筆成趣,詩興濃厚,詩意盎然;蛩监l念舊,情真意切;或師友唱和,抒懷明志;或寫景記游,憑吊
歷史;或表現自己讀書寫作的樂趣,抒發對自己所從事的研究著述工作的熱愛;或題寫政治事件和歷史人物。所有詩歌都表現了對祖國、對人民的熱烈情感。語言質樸自然,情緒熱烈飽滿,格調高昂樂觀,洋溢著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和積極奮斗的崇高精神,表現了很高的思想境界,極富藝術感染力。
王夢奎小傳
河南溫縣人,著名經濟學家。1938年4月出生,1964年8月畢業于北京大學經濟系。曾在中共中央辦公廳研究室、中共中央書記處研究室工作,任研究員、經濟組副組長。后任國家計劃委員會專職委員、經濟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國務院研究室副主任、主任,F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系北京大學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十屆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是中共十四屆中央候補委員、十五屆中央委員、十六大代表。新偉【原標題:經濟學外的王夢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