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從生豬出欄、檢測到屠宰過程中,有漏洞的長效安全機制,乃至監管失靈的地方政府都堪指責,但是作為食品安全行業企業,企業才是第一責任人。而行業通用的據瘦肉率檢查指標給生豬定價的做法,無疑在整個“瘦肉精”鏈條中起到了“逼良為娼”的作用。雙匯難辭其咎。
“萬人道歉大會”
強硬的萬隆,對自己,對雙匯都未免太過自信了。2011年3月31日,雙匯召開“萬人道歉大會”。據說之前很多內部和外部人士建議雙匯找一家公關公司進行危機公關,結果都被萬隆否決了,還有人提議要有一個新聞發言人,萬隆做補充發言即可,萬隆卻偏偏要親自上陣。
大會出席者有雙匯集團所有管理層成員、漯河本部職工、經銷商、媒體、投資機構以及券商等研究機構。這是雙匯瘦肉精事件發生后規模最大、最隆重的一次公開會議。會議以萬隆致歉開場。萬隆說:“產品質量無小事,食品安全大如天。這句話我講了十幾年。央視十幾分鐘的雙匯瘦肉精報道,給雙匯全體員工上了一堂深刻、代價巨大的安全課。”
會上,萬隆至少3次向消費者道歉。他強調,雙匯將每年的“3•15”定為自己的食品安全日,不僅如此,雙匯將對生豬屠宰逐頭檢測,不惜每年增加檢測費用3個多億。“不安全的原料不供應,不安全的原料不使用,不安全的產品不出廠,不安全的產品不銷售。”
萬隆講話結束后,開始進入媒體自由提問階段。
有記者問萬隆是否會提前退休。
萬隆的回答依舊,“一看身體狀況,二看股東意見”,“如果股東同意,我隨時可以退休。”
有記者問萬隆,“雙匯代人受過”的“人”是指同行企業還是整個行業?
萬隆回答,他從來沒有說過“代人受過”,雙匯也不推卸責任,自己的責任就是自己的責任。他再次向消費者道歉。
還有記者問,“雙匯是否要求生豬瘦肉率達到70%”?
萬隆直言,瘦肉率跟瘦肉精有一點兒關系,但是更和豬種有關,“生豬達到70%的瘦肉率是不可能的。你就是給生豬天天喂牛奶,生豬的瘦肉率也達不到70%。”
由于媒體是自由提問,問題都比較直接。就連爭取采訪機會,大家都在搶。主持人連續三次強調“由于時間關系,再提最后一個問題”,最終都被記者和萬隆所突破。
一看到有記者站起來要提問,萬隆就主動說“讓他再提一個問題”。結果該名記者大都提出兩三個問題。
這種態度不失真誠。然而,會后被廣為質疑的場景出現了。當輪到雙匯經銷商發言時,第一位經銷商剛講完,他旁邊的經銷商就直接“搶”了話筒,拿到了說話的機會。這位經銷商說他很激動,他也沒有準備講話稿,他說話時帶著顫音,甚至出現了結巴,在結結巴巴之后,他喊出4次“雙匯萬歲!萬總萬歲!”
此時的萬隆顯得頗為尷尬。他說他不支持這個經銷商的說法,“雙匯能不能做好,不是喊出來的,關鍵是市場和消費者是不是認可。”
——很多財經媒體都在第一時間通過微博發布了這個“經典”場景。
被扭曲的坦誠
事實上,雙匯依然是一個帶有強烈“人治”風格的企業。記者從一個雙匯內部人士處聽說,長期以來,雙匯對萬隆個人依賴過重,總經理把控能力有限,也鎮不住場,以致“瘦肉精”事件爆發后,總經理其實根本就不知道如何應對,只是做了一些基本工作,最終方案還是要萬隆來定。
而萬隆想得太簡單,就是不回避責任,不搞伎倆,坦誠面對困境。這個71歲的老人不了解網絡的力量,不明白他的傳統處事手法已跟不上網絡時代危機公關的發展,或者說,他還沒有洞察到民意對雙匯“瘦肉精”事件表現的種種情緒,已經不單單是對雙匯的憤怒,而是對中國整個食品安全監管的憤怒。從蘇丹紅、三聚氰胺到瘦肉精,中國食品安全出現的問題表象是企業缺失社會責任,本質則是中國食品安全監管系統落后于市場經濟發展的現實。從這個層面上看,雙匯的危機公關無疑是失敗的。
像幾乎所有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發生一樣,瘦肉精事件發生后,地方政府對瘦肉精展開了“運動式”排查。農業部很快定性,“瘦肉精事件屬于個案”,這多少有盡快“滅火”拯救行業的嫌疑。公眾出離憤怒了。事態的惡化遠遠超出萬隆預期,網絡上的“詆毀”讓雙匯束手無策。
“雙匯萬人道歉大會”前,南方某報紙針對雙匯表示“瘦肉精”是上游產業鏈問題,引用一家大型肉企聯系人的話稱,雙匯惠州工廠要求豬農提供的豬瘦肉率達到70%,達不到則不收肉,而一般的豬瘦肉率是30%~40%——意指豬農受迫雙匯,“被用藥”。
這條消息被微博大量轉發,引起公憤。
不過,據記者核實,雙匯根本就沒有惠州工廠,而且一頭豬去掉內臟下水,也不過70%的出品率,企業很難要求70%的瘦肉率。事實上,中國大部分肉類加工企業,包括雙匯,對瘦肉率的指標一般在42%~56%之間。
但是這個消息仍然引發了網民之間的“意見沖突”。一名河南教授和一名所謂的媒體特約評論員展開了長達兩個小時的“罵戰”,無數網民,或幫忙或幫閑。
隨后是“萬人道歉大會”。大會背板上“SHUANGHUI”印成“SHAUNGHUI”,被媒體引用網友“為愚人節送禮,開愚人節玩笑”的評論,大肆諷刺;現場有經銷商四呼“雙匯萬歲”,更被認為是一個鬧劇,破壞了雙匯向公眾道歉的嚴肅性。事后,記者采訪了這個向雙匯和萬隆高喊“萬歲”的經銷商,原來此人是沈陽營口大石橋的代理商,從1992年創業之初就開始經銷雙匯產品,此后代理了27個品牌,也曾以同樣的情感表達出現在娃哈哈的經銷商大會上;有媒體質疑“竟然沒有消費者代表,也沒提購買了問題產品的消費者該怎么辦”;萬隆提到“3月15日雙匯股票跌停,市值蒸發了103億元,從3月15日起到31日,影響銷售15億多元,雙匯集團20多年筑就的放心品牌受到質疑,這個損失也是難以估量的”,也被解讀為“雙匯董事長牽掛的是下架損失的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