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屠宰量5000萬頭豬,是全美的一半,美國人叫他“超級殺手”;從雙匯開始,中國人吃肉有了品牌,業內稱他“中國肉類品牌創始人”;由于對資本力量的嫻熟運用,有人賜號“資本玩家”;雙匯內部員工敬酒時口稱“尊敬的崇拜的萬總”。
而萬隆自己說:“我就是個殺豬的。”
沒什么愛好,不抽煙不喝酒,推不掉的場合一杯酒陪到底。他辦公室里最醒目的裝飾,是窗臺上一溜排開各種材質的豬造型工藝品。
“現在不像過去一口鍋一把刀一桿秤就殺豬賣肉了,要靠科技創新走規模化、現代化道路。”
萬隆細數:“雙匯在國內有18條屠宰生產線,滾肉機是美國的,灌腸機是日本的,每天屠宰5萬多頭豬,我坐在辦公室就能看到肉賣出去沒有,裝車走到哪了。”
萬隆辦公室的另一特色是沒有書柜。
“我高中都沒畢業,能讀多少書?”
30年來他每年出國看肉類加工業的發展情況,“讀書、讀人、實踐都重要,我主要靠實踐和經驗。”
上世紀80年代,雙匯年銷售值不足1000萬元,90年代初躍升至1億元,90年代末達到60億元,現在這個數字是500億元,雙匯食品源源不斷流向千家萬戶的餐桌。
73歲的萬隆,日程中還沒出現“退休”兩字。
起初,他的夢想是讓員工有飯吃,肉聯廠很快扭虧正盈;后來,他的夢想是把肉類工業做大,雙匯如愿成為國內最大的肉類加工基地;再后來,實現跨國經營是他的新目標,而成績世人有目共睹。
萬隆說:“我經歷改革開放的全過程,改革給企業帶來的好處都體會到了。”
如今,他要繼續利用改革帶來的機遇,把國際化的產業做好,打造有國際競爭力的民族品牌,為社會提供更多放心安全的食品。【原標題:萬隆:“我這個人喜歡干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