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忌英雄之名善待劉備
曹操求賢若渴,用人不念舊惡,能用度外之人。張繡原是曹操的死對頭,曾把曹軍打得大敗,戰斗中曹操中箭受傷,長子曹昂和愛將典韋均死于此役,曹操一直想尋找機會消滅張繡。但到了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官渡之戰前夕,張繡在當時袁強曹弱的情況下,聽從謀士賈詡的意見,率眾投降曹操。曹操表現出不計前嫌的王者氣度,“執繡手,與歡宴,為子均取繡女”,并拜張繡為揚武將軍。
曹操在兗州時,曾推薦魏種為孝廉,兗州發生叛亂后,曹操曾說:“唯魏種不棄孤。”沒想到魏種也逃跑了,躲在射犬,曹操知道后非常氣憤。建安四年他攻下射犬,生擒魏種。但他并沒有殺魏種,而是“釋其縛而用之,以為河內太守”。曹操說:“唯其才也!”
被譽為“建安七子”之一的陳琳,原是袁紹的“秘書”,曾寫過《討曹操文告》,極盡丑化曹操之能事。袁紹失敗后陳琳被俘,曹操不念舊惡,對他仍委以重任。
為了招攬天下人才,曹操對投靠他的人能容而容,能用則用。禰衡有才華,孔融把他推薦給曹操,但禰衡“尚氣剛傲”,看不慣曹操的作為,辱罵曹操,曹操大怒,他對孔融說:“禰衡豎子,孤殺之,猶雀鼠耳。顧此人素有虛名,遠近將謂孤不能容之。”便把禰衡推薦給劉表,饒了禰衡一命。
建安元年,劉備被呂布打敗,前來投奔曹操,曹操待以上賓之禮,并以劉備為豫州牧。有人對曹操說:“備有英雄之志,今不早圖,后必為患。”曹操征求郭嘉的意見,郭嘉說:“有是,然公起義兵,為百姓除暴,推誠杖信以招俊杰,猶懼其未也。今備有英雄名,以窮歸己而害之,是以害賢為名也。如此,則智士將自疑,回心擇主,公誰與定天下乎!夫除人一之患以沮四海之望,安危之機也,不可不察。”曹操笑道:“君得之矣!”于是,曹操不僅不殺劉備,還“益其兵,給糧食,使東至沛,收散兵以圖呂布”。
隨能任使 各盡其才
曹操身邊不僅謀士多,他手下的文人武將也是一支龐大的隊伍,文有王朗、華歆、陳琳、崔琰等人,武有張遼、徐晃、張郃、典韋、許褚、于禁等人。曹操把當時北方的大部分人才都網羅起來,不僅充實了曹魏政權的力量,而且杜絕了這些人才為敵所用的可能。
曹操知人善察,用人務必各盡其才。當時天下大亂,民棄農業,諸軍乏糧,羽林監棗祗和騎都尉任峻有農業生產方面的才干。棗祗提出建置屯田,曹操接受其建議,任命棗祗為屯田都尉,任命任峻為典農中郎將,在許都附近募民屯田,得谷百萬斛。于是各州郡也置屯田官,“所在積谷,倉廩皆滿”。使曹操征伐四方,無運糧之勞。
杜畿有治理地方的才能,曹操就授以方隅重任,任命他為河東太守,結果“河東十六年,常為天下最”。
曹操對選拔武將十分重視。在濮陽西之戰中,曹操率部隊與呂布展開激戰,戰斗從早上打到傍晚仍不分勝負,曹操募人陷陣,典韋率領應募者打頭陣,敵軍“弓弩亂發,矢至如雨”,典韋在距離敵人只有五步時持戟大呼而起,“所抵無不應手倒者”,逼退敵人,使曹操安全撤退。曹操馬上拜典韋為都尉,命令他率領數百親兵,保護主帥的大帳。
在東征袁術時,勇力絕人的沛國人許褚率宗族投靠曹操,曹操很喜歡許褚,說:“此吾樊噲也!”把許褚比作劉邦的大將樊噲,即日拜許褚為都尉,引入宿衛。官渡之戰前夕,曹操的手下徐他等人謀殺曹操,他們進入曹操的大帳,見到威風凜凜的許褚,嚇得臉色都變了,許褚見他們行動可疑,便把他們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