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撼——訪臺灣隨筆之三
2014/8/8 14:41:50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在藝術欣賞中,“震撼”這個詞大概可謂之最佳效果、最高境界的集中體現了。也許要求太高,近些年我很少“被震撼”,因為當代能引起人心靈震撼且直入魂魄的藝術作品太少了,然而二次赴臺期間,我真真切切、確確實實地被震撼了兩次,這兩次均是由張大千的畫所引起。
說句心里話,我過去對張大千的畫并不感興趣,他古稀之前的作品總讓人感到靡弱、千篇一律,與吳昌碩、齊白石整體上相比有很大一段距離。然而到了晚年,他因眼疾不能畫較細的畫,便創作出“潑彩”這一既基于傳統又吸收了西方現代繪畫特點的新的藝術品種。多年前在上海我僅看到他贈人的一小件潑彩山水,已經很讓人感動了。茲后在書籍報刊上也偶見此類畫作,但終歸是印刷品,很難全面展示其魅力。到臺第四天,杜教授帶我參觀臺北市博物館,二樓正展出近現代名家吳昌碩、齊白石、徐悲鴻、傅抱石、李可染、吳冠中等大師的作品,也許這些人的作品見多了,雖邊參觀邊評論,卻并未引起我的驚嘆。而到了第二展廳正中,一幅寬兩米余、高一米多的大千潑彩山水像磁石一樣使我定格在它面前——它以石青石綠加墨的混化,潑在整幅畫的中左上方,個別部分又施以朱 朱砂,將冷暖對立的色彩經墨的調和相糅在一起,它們上下任意卻又是有規律地翻滾著、攪動著,時而聚,時而散;它們是山?是云?是雨?是宇宙的元氣?你很難用大自然或世間具象的物質去為之確認,但它們卻在向人們無聲地展示著、傾訴著,并強烈地震撼著每一位面對著它的人的心靈。你會隨著那已抽象化了的暫可稱之為山、云、雨、氣的色彩隨意地想象,精騖八極、心游萬仞,你似乎已進入那充滿神秘感的大氣層之中,心在動蕩,情緒在急速地變化,你會感嘆:這神來之筆分明是上蒼的創造、神意的顯現,怎么會出于世上凡人之手?不過再看畫的右下方,幾筆簡約淡墨所勾勒出似古似今的房舍,這才使人仿佛又回到了人間。我和杜教授均被深深地震撼了。他說他因為忙,一年多未到博物館,此次有幸與我一同欣賞如此佳作也是緣份。我們時而坐在展廳中間的皮凳子上整體地品味,時而站在畫前駐足細看,忘記了時間,忘記了饑餓,在此畫面前足足停留了一個多小時。
然而幸運還在等待著我們。中午在館內西餐廳用膳后,我們又到了三樓。這里是長年陳列的館內藏品,從遠古的陶器、三代的青銅器到臺灣出土的歷代文物,每件藏品都在證明著臺灣與大陸同宗同祖血肉相連的關系。走到一拐角處,我們又一次被震撼了:一幅與二樓山水一樣大的大千潑彩《柏樹》作品掛在了展柜中。此幅以蘭色調子加墨的潑彩處理,加上純以墨勾出蒼古虬龍似的樹干,整幅作品顯得既沉郁又透明。什么是大手筆?什么是經典?張大千晚年的作品是最好的說明。很令人高興的是,杜教授的學生在館內是業務主管,他為我們找來了二、三樓展覽的精美畫冊,使我可時時欣賞回味。我每每看到這些作品,它們似乎總在問:你的書法創作,什么時候也能達到這種能強烈震撼人的高度和境界? 作者:周俊杰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文化中原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