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名人名家 >> 瀏覽相關信息

沅江尋訪賈誼后人

2012/5/14 12:00:17 點擊數: 【字體:

 

    一個星期前,一群沅江市賈家灣的賈氏后人來到長沙,在賈誼故居舉行了莊重的祭祖儀式。

   沅江賈家灣2000多位村民到底與古代著名政論家、思想家、文學家賈誼有什么歷史牽連?明清時期的賈家灣賈氏祠堂里供奉的先祖與賈誼故居里的賈太傅之間又有什么情感淵源?賈誼后裔的分布及現狀怎樣?帶著一連串的問題,記者輾轉沅江、長沙兩地,在賈氏祠堂屋基的殘磚碎瓦中,在賈誼故居賈誼雕像前的香火中找尋答案……

    長沙沅江兩地延續賈氏文脈 帶著古磚來祭祖

    一個星期前,沅江市賈家灣從2000多位姓賈村民中推選出20位代表,這些賈氏后裔除了來賈誼故居祭祀賈誼之外,還給故居贈送了一份特別的禮物——賈家灣賈氏宗祠古磚。賈家灣村民賈建初告訴記者,明清時期的賈氏族譜記載可以證明:賈家灣賈氏村民是賈誼后裔賈惟德繁衍的一個家族分支。在這里,原有一座500多年前修建的賈氏宗祠,里面曾供奉著賈誼和賈氏列祖列宗牌位。只可惜該祠堂于50多年前被毀,賈氏后人不得不停止祭祀。

    賈氏宗祠被毀后,修復尚須時日,他們便把宗祠遺址的部分磚頭送給賈誼故居。這也是延續賈誼文脈的一項舉措。

    村民賈建初告訴記者,為了能夠從地下挖出一些古磚,幾個年輕力壯的村民,在宗祠的原址掘地一米多深,才找到了宗祠的殘磚。這些磚包括9塊大磚和7塊磚頭碎片。

    賈誼祭祀文化淵遠流長

    故居管理處主任吳松庚獲悉賈氏后人來祭祖,很熱情地接待了他們。

    “賈誼故居不僅是湖湘文化的一個陣地,而且成了全國賈氏祭祀的一顆種子,現在,它的文化意義正逐漸延伸。”說起賈誼祭祀的淵源,賈誼故居管理處主任吳松庚如數家珍,賈誼故居又名賈太傅祠,祭祀文化始于漢武帝時期,因為當時賈誼提出的一系列治國方略取得了巨大成功,西漢王室為感謝賈誼為漢帝國長治久安所作的貢獻,向長沙頒賜“大漢敕刻賈誼紀功碑”,這決定了賈太傅祠的祭祀制度。

    到南梁朝時代,湘東太守張纘把漢代的祭祀制度進行了規范,即規定了祭祀的時間在每年的春秋季節,春季在4月1日,因為這天是賈誼在長沙寫膾炙人口的《服鳥鳥賦》的日子,秋季祭祀時間則選定在重陽節前后。自此之后,賈太傅祠香火不斷。到了明清時期,祭祀之風盛行,而且由當時的湖南巡撫(相當于現在的湖南省省長級別)主持祭祀大典。為了維持賈太傅祠的祭祀和維修費用,社會各界紛紛捐款,加上官方贊助,當時,賈誼故居的資產到了很龐大的數字,擁有祭田上千畝,白銀基金4000余兩。賈誼故居花不完這些錢,于是就用它來開辦了兩所義校。1911年辛亥革命后,賈誼故居巨額資產被國民政府湖南省財政廳收歸國有,從此,祭祀就變成了民間自發的祭祀。祭祀隊伍的其中一部分是社會賢達,也有一部分是來自全國的賈氏后裔,尤以湖南益陽沅江青年壩賈家灣后裔為主。

    歷年來的考古發掘印證了賈誼故居的輝煌,從西漢向長沙頒賜“大漢敕刻賈誼紀功碑”開始,地方官員對賈誼故居的經營及名流的憑吊就屢見于地方志與有關詩賦之中。自六朝以來,長沙賈太傅祠就被全國各地賈氏視為家族總祠。直到今天,湖南洞庭賈氏(沅江青年壩賈家灣后裔)、河南商丘賈氏、江蘇南京藍氏(南宋賈似道、賈似德兄弟后裔)仍定期派人來長沙賈誼故居拜祭,還向賈誼故居捐獻了族譜。

    朱元璋敕封洞庭賈氏“五鳳名家”

    據賈誼故居管理處主任吳松庚介紹,在賈氏大家庭中,湖南洞庭賈氏和江蘇南京藍氏均是以賈誼為始祖的賈氏家族。洞庭賈氏源自南宋末年世居湖南益陽的賈惟德。自南宋末,賈惟德從四川辭官后,在益陽二里泥潭定居,從此,勤勞、勇敢、質樸的洞庭賈氏在這里不斷繁衍。“西漢誼公(即賈誼)為長沙王傅,遂宅長沙,歷漢、晉、隋、唐,子孫代依故土。”從萬歷33年《賈氏一修族譜序》的字里行間,我們可以尋找到洞庭賈氏的發展足跡。到了元末明初,惟德公的曾孫賈壽、賈祥,因幫助明朝打天下有功,被朱元璋敕封“五鳳名家”,賞洞庭湖區漁米稅收之利,其后裔至今仍定居湖南沅江、吉首、桃江、岳陽等地,人口約2萬余人。其家族核心區域在今沅江青年壩賈家灣,宗祠遺跡、祖墳亦均在此。

    “武陵郡望”與賈誼有一定淵源

    為了研究賈氏家族歷史淵源,吳松庚主任查閱了大量相關資料,他發現,唐朝時,賈氏就有臨汾、武威、武陵、河南、長樂五大郡望,而武陵郡望系指今洞庭湖南岸常德、益陽之賈氏,賈姓在唐代就是武陵地區著名家族,其與賈誼有一定淵源。江蘇藍氏家族,現主要聚居在南京一帶,除了賈璠是賈誼的獨子有記載之外,其他后人并無可考資料,然而,漢初鼓勵人口繁衍及多妻制的盛行,也可能造成許多繁衍支流沒有入譜。賈誼的老師張蒼,就有妻妾上百人。賈誼在長沙工作了三年多,作為長沙王太傅這樣的特殊地位,在長沙留有后代的可能性還是很大。

    桔林深處有“賈家” 桔林、苧麻地里的祠堂遺址

    現在正是深秋收獲季節,沅江賈家灣掩映在一片金黃和深綠之間,黃燦燦的桔子掛滿了枝頭。采訪車在桔林中蜿蜒穿行,沉甸甸的桔子輕輕與車窗玻璃碰撞,不時發出“嘭嘭嘭”的聲音。

    說明來意后,63歲的賈劍平老人熱情地把我們帶到了桔園深處的賈氏祠堂原址。“送給長沙賈誼故居的古磚就是從這里挖出來的。”賈劍平老人指著桔園中的一處褐色土地,“以前,這一大塊地都是老祠堂的屋基,其中一半種了苧麻,苧麻已收獲完畢,另一半栽了桔子樹。”據賈劍平老人介紹,在建國前他曾到過老祠堂,里面住了看守祠堂的人。老祠堂是一棟明清建筑,雕梁畫棟,青磚灰瓦,給人古香古色的感覺。

    每年清明節和重陽節前后,沅江周邊遠近的賈氏后人都會紛紛趕來參加祭祀儀式。每逢祭祀,村子里就殺豬宰羊的,很熱鬧。可惜的是如今風光不再,老祠堂被毀后,村民在荒蕪的屋基上栽種了桔子和苧麻。在翻耕土地時,村民經常挖出一些古磚瓦、陶瓷器皿碎片,有些物件上有精美圖案。當著記者的面,一位帶路的村民在翻耕的苧麻地里很容易就找到了好些古磚瓦殘片。據村民介紹,只要在苧麻地里深挖下去一米左右,就可以找到更多的古磚和陶器碎片。

    在苧麻地旁邊的土坎邊,撥開茂密的雜草和荊棘,一塊暗灰色陶器碎片吸引了記者的目光,這塊陶器碎片的表層釉彩已經剝落,從陶瓷器型來看,應該是件明末清初的陶制品,有些像燒香用的香缽。

    賈劍平老人告訴記者,現在這里已經列入沅江市工業區規劃線內,一條公路要橫貫老祠堂屋基。令人慶幸的是,當地政府在離老祠堂約300米處的賈氏祖墳附近選定了一塊地,作為沅江賈氏后人修復老祠堂用地。

    村民家里的臨時祠堂

    記者想在祠堂屋基上祭拜賈誼,賈劍平說這里只剩下一片泥土和一片桔林,不便祭拜,“我們在一個村民家里設置了臨時的祠堂,供后人祭拜。”村民賈學堯帶記者一行來到賈家灣一戶村民的堂屋內,只見里面供奉著著賈誼的畫像和牌位。正堂懸掛橫匾“治安世第”,堂兩側有對聯,上書:“治安具全才漢代振興綿世澤;安民成偉烈星沙依舊起家聲”。看我們遠道而來,主人特地從一個方型袋子里抽出一個黃色圖匾,主人告訴我們,這是“賈氏族徽”,族徽只有在重大祭祀活動時才擺在祭壇前。“百家姓里有族徽的極少,我們賈氏就有。”賈劍平老人講起族徽時,臉上滿是自豪的神情,“早在明代就有賈氏族徽了,族徽左邊是一只變形的神鳥,右邊是由‘西’和‘貝’兩字組成的錢幣等造型,古代神鳥和錢幣都是富貴的象征,而‘西’、‘貝’上下合起來就是賈氏的‘賈’字。”在年長的賈氏族人跪拜之后,記者將事先買好的香蠟點燃,恭敬地祭拜起來。這時,一只灰白色蝴蝶從廳堂外飛到牌位前,在裊裊香煙間翩翩起舞,“莫非這是賈誼的化身?”望著這只灰白色的精靈,賈誼的故事一幕幕在記者腦海里映現。
      
    據賈劍平老人透露,在離賈家灣不遠的沅江馬公鋪鄉保民村,解放前這里曾有座“娘娘廟”。相傳賈家曾有姐妹三人,其中兩人都當過明朝的娘娘。后人為紀念她們而修建了“娘娘廟”。因遭毀壞,現也只剩遺址。

    沅江賈家灣清朝祖墳

    在賈氏祠堂前祭拜完畢,我們一行又來到一片竹林前,“這里有座清朝的賈家祖墳。”有村民提醒記者,低頭穿過茅草和雜樹,費了不少周折才找到祖墳,墳墓早已塌陷,只留下凹凸不平的一個小土包,竹林夾縫中的一塊斑駁的舊墓碑是祖墳的惟一見證,墓碑的一小截露出地面,更多的部分掩埋在土里,碑文風化嚴重,字跡難以辨識。一位70歲左右的老奶奶告訴記者,這座墳墓是清朝光緒年間的,她也是聽她的父輩說的。
       
    沅江賈家灣祖墳大部分集中在河塘邊的一個山包上,河塘狹長呈條狀,如一條玉帶環繞著賈氏祖墳。明朝以來,賈家灣去世的賈氏后人均長眠于此,其中最早的為清朝時期的。

    塘堤上不規則地疊放著一堆古磚,它是村民從菜地里挖出來的,大家都堅信,修復祠堂時,這些古磚可以派上用場。賈家灣祖墳不少,一座緊挨著一座,而最近幾年,散落在沅江杠板橋等地的賈氏祖墳也相繼遷到這里。據賈劍平介紹,每年的清明,賈家灣全體賈氏村民都要來這里祭拜先祖,而且風雨無阻。

    首次披露《賈氏七修族譜》

    在老支書賈瑞吾的家中,我們看到了民國31年的《賈氏七修族譜》,據賈瑞吾介紹,該譜屬首次在媒體面前露出真容,本報記者有幸零距離感受賈氏家族的歷史繁衍和文化淵源。該套族譜共28冊,紙張顏色都已經變成灰褐色,不少紙張霉變,有好幾本族譜的紙張邊緣被蟲蛀了很多小孔。

    據了解,這套民國族譜是根據明清版本中的內容印制的,它記錄了賈誼后人賈惟德分支的歷史變遷,譜中有賈誼后人到沅江的詳細記載。明朝皇帝朱元璋敕封的“五鳳名家”牌匾在文革時被破壞。該族譜在文革時也險些被毀壞,在賈瑞吾的爺爺的極力保護下才免遭劫難。

    在另一戶賈姓居民家中,我們還看到了1997年的《賈氏八修族譜》。據主人介紹,修譜時,賈氏祠堂成員進行了規模很大的發譜儀式,有600多賈氏后人參加,后來,賈氏族人還將一套族譜捐贈給了賈誼故居。因《賈氏八修族譜》吸納了明清舊譜中的內容,使得賈氏的記載就更為詳盡了。【原標題:沅江尋訪賈誼后裔】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湖南廣播電視報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網 河洛大鼓網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途W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河南農家樂網 中國旅游網 吳氏網 秦氏網 中華舒氏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兔袼拙W 文化遺產網 秦腔戲曲網 中國晉劇藝術網 揚州揚劇網 梨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