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wǎng) >> 相關信息 >> 名人名家 >> 瀏覽相關信息

鏡像關系:魏延與關羽

2012/4/20 10:56:35 點擊數(shù): 【字體:


    在《三國志演義》 里關羽是“義”的典范,而魏延是罪不容誅的叛將,說他們是鏡像關系,讀者可能會啞然失笑。但是,如果我們深入地進行研究,也許問題并不那么簡單,還是值得作進一步的探討。

    一、魏延是另一個關羽嗎? 
       
   《三國志•魏延傳》沒有魏延外貌的描寫,《三國志平話》也沒有魏延外貌的描寫;現(xiàn)在保留下來的《三國志演義》成書前的戲曲里,沒有魏延這個角色,當然也不會有他的外貌描寫,可是到了嘉靖壬午年(1522)的《三國志通俗演義》卷九“劉玄德敗走江陵”中對魏延的外貌作了這樣的描寫:“此人是誰?身長九尺,面如重棗,目似朗星,如關云長模樣,武藝獨魁。江表義陽人也,姓魏,名延,字文長。”在卷十一“黃忠魏延獻長沙”中又作了一次同樣的描寫:“百姓視之,其人面如重棗,目似朗星,器宇軒昂,貌類非俗,乃似關將。義陽人也,姓魏,名延,字文長。”在“演義”系統(tǒng)的周曰校本、李卓吾評本、鐘伯敬評本以及李漁評本中這兩段的文字都是一樣的。在嘉靖二十七年(1548)刊行的葉逢春《三國志傳》本里文字略有不同,“劉玄德敗走江陵”中對魏延寫道:“其人身長九尺,面如重棗,目若朗星,似關公之狀貌,武藝獨魁。江表義陽人也,姓魏,名延,字文長。”在“黃忠魏延獻長沙”中說:“身長九尺,面如重棗,目似朗星,氣宇軒昂,貌類關羽。姓魏名延,表字文長。”在“志傳”系統(tǒng)的余象斗雙峰堂本、湯賓尹本里都作了同樣的描寫。劉龍?zhí)飭躺教帽镜谝淮斡形貉油饷裁鑼懀诙蝿t沒有。可是,在朱鼎臣本、黃正甫本中這兩處都沒有魏延外貌的描寫,到了毛宗崗評本雖有魏延的外貌描寫,但沒有說他像關羽。很有趣的是魏延與關羽不但形貌相似,而且連使用的兵器也一樣,他們都是揮舞著大刀,馳騁在戰(zhàn)場上  。
       
    他們不但形似,而且性格相似。《三國志演義》的作者著力塑造關羽義士的形象,魏延也是一個擁劉反曹的義士。《三國志•魏延傳》說他是“以部曲隨先主入蜀” 。在小說里,魏延與劉備素不相識,當劉備帶著百姓狼狽地逃到襄陽時,劉琮“懼怕而不能起”,蔡瑁、張允放亂箭,不讓入城。作為“無名下將”的魏延卻“大呼曰:‘劉使君乃仁德之人也,汝等何投曹賊,以圖爵祿?非義士之所為,吾今愿請使君,入城誅賊!’輪刀砍死守門將,遂開城門,放下吊橋,大叫:‘劉皇叔領兵殺入城,以討國賊!’”在關羽攻打長沙時,長沙太守韓玄要殺黃忠,又是魏延“揮刀殺入,砍散刀手,救起黃忠”。作者虛構了這兩個重要情節(jié),熱情地歌頌了魏延的忠肝義膽。這之后,他跟隨著劉備、諸葛亮下西川,取漢中,七擒孟獲,六出祁山,為蜀漢的事業(yè)沖鋒陷陣。如果說在劉備入蜀之前,關羽、張飛是戰(zhàn)場上的主將,那么,在入蜀之后,這重任就落在魏延的身上了。
       
    魏延和關羽的性格缺點也是一樣的。他們都驕傲自大,剛愎自用。“羽善待卒伍而驕于士大夫”  ,而魏延也是“善養(yǎng)士卒,勇猛過人,又性矜高,當時皆避下之” 。關羽看不起馬超、黃忠,要與馬超比武,不愿與黃忠同列為“五虎上將”。魏延則看不起黃忠,要與他比武爭功,對“士大夫”的楊儀,更是“有如水火”。他們這些性格缺陷在史書上有記載,在小說里也得到生動表現(xiàn)。他們的性格缺陷,導致了悲劇的下場。關羽化友為敵,被本可成為盟友的敵人所殺。魏延也因為驕傲自大,在諸葛亮死后,自認為應該統(tǒng)帥全軍,不肯屈居人下,“且魏延何人,當為楊儀所部勒,作斷后將乎?” 結果得不到群眾的支持而被殺。他在跟劉備、諸葛亮打天下的過程中,沒有任何謀反的跡象和行為(不但史書上這樣記載,小說中也是這樣寫的),在諸葛亮逝世之后也沒有謀反(小說中與馬岱議論過降魏的問題),正如陳壽在《魏延傳》中所說:“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還者,但欲除殺儀等。”他是由于平時驕傲,結怨甚深,在爭權中被自己人所殺。
魏延與關羽,形貌相似,性格相同,同樣悲劇結局。作者既然要把魏延寫成另一個關羽,那么,為什么要在魏延的腦后安上一塊“反骨”呢?或許可以反過來問,既然魏延腦后有“反骨”,是個叛臣賊子,為什么又要讓他有一個“如關云長模樣”的外貌,虛構他富有正義感的事跡? 
       
    二、諸葛亮如何處理魏延和楊儀的矛盾?
       
    魏延追隨劉備,屢建戰(zhàn)功,深受劉備的信任和重用。《三國志•魏延傳》記載了這樣一件事:“先主為漢中王,遷治成都,當?shù)弥貙⒁枣?zhèn)漢川,眾論以為必在張飛,飛亦以心自許。先主乃拔延為督漢中鎮(zhèn)遠將軍,領漢中太守,一軍盡驚。先主大會群臣,問延曰:‘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欲云何?’延對曰:‘若曹操舉天下而來,請為大王拒之;偏將十萬之眾至,請為大王吞之。’先主稱善,眾咸壯其言。”《三國志演義》把《三國志•魏延傳》里記載的材料大部分都用上了,而且還虛構了不少故事,但是,這樣重要的一件事,各種版本的《三國志演義》都不寫,顯然是為了淡化劉備對魏延的重用。
       
    劉備逝世,劉禪昏庸,諸葛亮作為丞相大權獨攬,魏延就不那么受重用了。《三國志•魏延傳》:“延每隨亮出,輒欲請兵萬人,與亮異道會于潼關,如韓信故事,亮制而不許。延常謂亮為怯,嘆恨己才用之不盡。” (《三國志•魏延傳》裴注引《魏略》) 《資治通鑒》卷七十一記載:“初,征西將軍夏侯淵之子夏侯楙尚太祖女清河公主,文帝少與親善,及即位,以為安西將軍,都督關中,鎮(zhèn)長安,使承淵處。諸葛亮將入寇,與群下謀之,丞相司馬魏延曰:‘聞夏侯楙,主婿也,怯而無謀。今假延精兵五千,負糧五千,直從褒中出,循秦嶺而東,當子午而北,不過十日,可到長安。楙聞延奄至,必棄城逃走。長安中唯御史、京兆太守耳。橫門邸閣與散民之谷,足周食也。比東方相會聚,尚二十許日,而公從斜谷來,亦足以達。如此,則一舉而咸陽以西可定矣。’以為此危計,不如安從坦道,可以平取隴右,十全必克而無虞,故不用延計。”這些記載,《三國志演義》都寫到了。魏延的計謀雖有較大的風險,但表現(xiàn)了他的戰(zhàn)略眼光,面對強大的曹魏,蜀漢打不起持久戰(zhàn)和消耗戰(zhàn),奇襲不失為一種較好的選擇。諸葛亮不敢采用,這也不必苛責,因為這畢竟要冒很大的風險,即使奇襲成功,占領長安,也未必能守得住。歷史是無法重演的,采用魏延的建議是否能取得成功,是難以預料的。但是,諸葛亮對魏延的大膽建議,應該給予適當?shù)墓膭詈捅Wo,以免挫傷魏延和其他將領的積極性。對魏延的戰(zhàn)功,包括斬魏大將王雙、射傷曹操這樣的突出功勞,都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中國文學網(wǎng) 作者: 齊裕焜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qū)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