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審視舜帝傳奇生涯中的諸多問題(4)
2012/4/26 16:07:17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虞氏部落中,誰還比舜更有資格成為部落首領呢?
綜上所述,到堯帝發(fā)現并起用舜的時候,舜已經不是一介平民了,而是一個實實在在的、有著很強能力和勢力范圍的部落首領。這個部落,有可能就是有虞氏部落,也有可能是從有虞氏部落中分離出來的一個新的部落。只有這樣,舜其人其事才能反映到堯帝那里去。也只有這樣,舜才能受到堯帝的賞識,并最終為堯帝所起用。
五、堯女妻舜是中國歷史上有記載的第一樁政治聯姻
堯發(fā)現并起用舜,是堯帝一生中最重大的政治抉擇之一。但與此同時,堯帝還做出了另一項重大的政治抉擇,就是將自己的兩個女兒嫁給舜。可以說,這是中國歷史上有記載的第一樁政治聯姻。這一政治聯姻的意義,絲毫不亞于對舜的發(fā)現與起用。正是由于這一政治聯姻,使得堯部落與舜部落緊密地在一起,實現了堯帝重新振興堯部落的愿望與目的。
后世史家與學者,往往忽視堯帝種政治聯姻的政治意義,而只注重舜與娥皇、女英的浪漫愛情。特別是舜帝南巡,崩于蒼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后,娥皇、女英千里迢迢從中原趕到九疑山尋找舜帝葬身之地,淚染荊竹,并在返回途中雙雙殉情于洞庭湖。娥皇、女英的這一事跡,為歷朝歷代所傳誦,并成為歷代文人客筆下的永不枯竭的浪漫題材。漢代劉向的《列女傳》,將娥皇、女英列在首位。一代傳人毛澤東《七律•答友人》:“九嶷山上白云飛,帝子乘風下翠微,斑竹一枝千滴淚,紅霞萬朵百生衣……。”其詩中用的就是這一典故。實際上,堯帝將自己的兩個女兒娥皇與女英嫁給舜做妻子,并非我們想像中的那么浪漫與高尚,而是一場實實在在的政治交易。
堯帝是一位很有作為的上古帝王。在堯帝一生中,可圈可點者甚多。但是,到了堯帝晚年,堯帝對唐的統治已經有些力不從心了,堯部落的勢力也因此有所削弱。這也就是古代文獻中所稱的“堯德衰”。與此同時,堯帝周邊一些部落的勢力正在逐步強大起來,其中發(fā)展最快、勢力的當屬有虞氏部落與夏后氏部落。特別是有虞氏部落,在舜的率領下,勢力范圍日漸擴大,在各部落中的影響與日俱增。在這種情況下,堯帝部落特別是精明的堯帝當然感到了危機的存在。相對于勢力日增的有虞氏部落和夏后氏部落,如果不采取措施,堯部落就有被消滅的危險。做為唐的統治者,做為一個精明能干的上古帝王,堯帝當然不會對危機熟視無睹,束手就擒。發(fā)現并起用舜,將舜引入唐國,成為統治集團的核心之一,是堯帝采取的第一步重要措施。這一措施,消除了來自新興的有虞氏部落的威脅,爭取到了有虞氏部落的支持,也找到了一位可使唐復興的德才兼?zhèn)涞娜瞬拧S辛擞杏菔喜柯渑c堯帝的合作,來自夏后氏等部落的威脅也就緩解了,也可以說暫時消除了。這大概是堯帝發(fā)現并起用舜的主要目的,而且這一主要目的基本達到。
堯舜聯盟,打破了當時的勢力平衡,形成了一種新的勢力格局。這種新的勢力格局,當然有利于堯部落的穩(wěn)定與發(fā)展。但是,這種新的勢力格局的平衡只是暫時的。隨著有虞氏部落的進一步強大,這種勢力格局總有被打破的一天。正由于如此,堯帝想到了與政治聯盟更有效更持久的另一種措施,即政治聯姻。在人類社會的所有關系中,血緣關系是最為穩(wěn)定、最為持久、也最為有效的社會關系。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在起用舜的同時,堯帝將自己的兩個女兒——娥皇、女英嫁給舜,就實現了與有虞氏部落的聯姻。兩個部落聯姻后,就有了共同的血緣關系。特別是到了舜的后裔,這種血緣關系將是兩個部落良好關系的長效機制。
政治聯盟加政治聯姻,這確實是堯帝的高明之舉。這種政治聯姻,成為中國歷史上政治聯姻之開端,并為以后諸多王朝所使用。其中最有名的如春秋時期的秦晉聯姻,西漢時期的漢匈聯姻,唐代的文成公主嫁吐蕃王松贊干布等等。所有這些,追根溯源,都是堯舜政治聯姻在后世的應用。
六、瞽叟、壬女為何三番五次謀殺虞舜
在舜帝的一生中,有一個問題使大家百思不得其解,這就是瞽叟與壬女為何要三番五次地謀殺舜。一般地講,壬女作為舜的繼母,在平時虐待舜,特別是在生下兒子象以后,必欲除舜而后快,還不致大出人之意料。對于舜的同父異母兄弟象來說,舜在各方面都勝象一籌,象感到不順眼,在壬女的慫恿之下,生出除舜之心,也還可以說在情理之中。而對于瞽叟來說,舜是他的親生兒子,他為何也三番五次地參與到謀殺舜的行動中來,這確實讓人費解,讓人不可理解。古往今來,無人對此做出令人信服的解釋。
最近,筆者在與一位學者討論這個問題時,這位學者對我講,瞽叟參與謀殺舜的終極理由只有一個,那就是舜并非瞽叟的親生兒子。舜不是瞽叟親生兒子,亦即不是有虞氏的血脈。真是石破天驚!在中國上古社會已經進入父系氏族社會后,當然會非常看重父系血統。如果舜真的不是瞽叟的親生兒子,瞽叟參與對舜的謀殺活動,那倒也是有情可原了。但是,有何證據證明舜不是瞽叟的親生兒子呢?這位學者給我說了一個理由:眾所周知,有虞氏部落的圖騰是騶虞,即一種似虎非虎的動物。而《竹書紀年》等古籍記載,舜的母親握登是在見了天上之虹后意感懷孕,也有的說握登是感鳳凰而懷孕的。透過這種表面現象,實際上在堯舜時代,人類社會的性關系還遠不像商周以后規(guī)范。所謂的感虹而孕或感鳳凰而孕,就是與以虹為圖騰的部落或以鳳凰為圖騰的部落之男性發(fā)生性關系而懷孕。只是因為舜后來飛黃騰達了,舜的后裔才以這種方式來處理舜的血統問題。正因為如此,在舜自立后,特別是在舜繼后,有虞氏部落的圖騰由過去的騶虞改成了鳳凰。
這位學者的看法并非沒有道理。如果這一看法成立,那么瞽叟在知道真實情況后,當然會對舜另眼相看,千方百計把舜除掉。但是,筆者認為,這一看法的理由并不充分。從各種涉舜古籍看,舜母握登在世時,瞽叟、握登、舜這一家非常和睦,瞽叟與握登之間關系融洽,瞽叟對舜也是愛護有加。握登去世后,瞽叟續(xù)弦,娶了壬女。壬女脾氣暴躁,將舜視為累贅,處處為難舜,甚至對舜施加各種虐待行為,這些都只不過一般情況而已,并未超出可以接受的范圍。而瞽叟續(xù)弦后,礙于面子,對壬女的行為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也是可以理解的。壬女對舜的態(tài)度發(fā)生根本性轉變,是在有了兒子象以后。這時的壬女,不顧一切的維護著自己的兒子象,而對舜則像眼中釘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后快。當她看到舜被堯帝起用,堯帝還將兩個女兒嫁與舜為妻,而自己的兒子象還是一無所有時,妒火中燒,企圖將舜得到的妻子與財產據為象所有。因此,她與象設計了焚燒倉廩、淘井下石等謀殺手段。而這時的瞽叟,由于眼睛已經失明,生活不能處理,全靠壬女照顧,只好聽任壬女擺布,參與到謀殺舜的活動中來。對于瞽叟來說,這是不得已而為之,是因壬女與象脅迫而為之。除此之外,瞽叟還能怎么樣呢?
因此,筆者認為,在瞽叟、壬女與象謀殺舜的過程中,壬女是主謀,瞽叟充其量是一個協從而已。至于瞽叟參與謀殺舜,是否因為懷疑舜的血統,筆者沒有考證,不敢妄加推斷,只好存疑。
七、堯舜禪讓、舜禹禪讓并非歷史之真實
堯禪讓于舜,舜禪讓于禹,這是古往今來稱道堯舜之德的一個重要方面。那么,堯舜時期是否真的胡過禪讓之事呢?對于這個問題,自春秋戰(zhàn)國以來,就有著兩種完全不同的看法。
儒墨兩家是極力主張禪讓之事的。《尚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中國永州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