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名人名家 >> 瀏覽相關信息

鐘嶸與沈約:齊梁詩學理論的碰撞與展開(4)

2012/4/25 12:01:45 點擊數: 【字體:

;,又漫不經心地說對傅亮的詩“忽而不察”,似乎不值得重視,勉強看了沈約的《集鈔》,里面選了傅亮的詩,讀過以后,覺得一般。此條其實還批評了沈約與謝靈運、張隱同樣有“逢文即書”的缺點。
        
   
       
   
沈約不僅是文章巨公、詩壇領袖,也是一個自負的聲律論發明家和詩歌評論家。鐘嶸《詩品》把他放在“中品”,現在看,是一個有眼光的做法,鐘嶸《詩品•中品》“梁左光祿沈約”條說:
       
    觀休文眾制,五言最優。詳其文體,察其余論,固知憲章鮑明遠也。所以不閑于經綸,而長于清怨。永明相王愛文,王元長等,皆宗附之約。于時,謝脁未遒,江淹才盡,范云名級故微,故約稱獨步。雖文不至,其功麗,亦一時之選也。見重閭里,誦詠成音。嶸謂:約所著既多,今剪除淫雜,收其精要,允為中品之第矣。故當詞密于范,意淺于江也。
       
    《詩品》評重要的詩人,均追溯源流。沈約的源流,是出于鮑照。但鐘嶸很謹慎,不僅“詳其文體”,而且“察其余論”,并很確定、很負責任地說“固知憲章鮑明遠也”。
       
    沈約源出鮑照,而鮑照又“源出于二張”,張協的詩歌特點是“巧構形似之言”、“風流調達”、“詞彩蔥蒨,音韻鏗鏘,使人味之,亹亹不倦”。張華的詩歌特點是“其體華艷”、“巧用文字,務為妍冶”。“兒女情多,風云氣少”。鮑照“得景陽之諔詭,含茂先之靡嫚”。張協和張華都源出王粲。王粲風力骨氣不足,文詞秀逸,以“丹彩”勝;又,王粲源出李陵,李陵源出楚辭。故知沈約即是《騷》在齊梁之代表,是“文采派”在齊梁的延續。這就決定了沈約的詩歌“不閑于經綸,而長于清怨”。同時決定了沈約在王粲和劉楨的比較中,會站在王粲文采派一邊。
       
    《梁書•沈約傳》謂約“博物洽聞,當世取則。謝玄暉善為詩,任彥升工于文章,約兼而有之,然不能過也”。從“兼而有之”可知,沈約詩、文兼善,在創作上比較全面;但就“不能過也”可知,沈約就某一單項來說,均處在任、謝之間,比任彥升好一點,比謝玄暉差一點,這與《詩品》對沈約的評價是一致的。
       
    風格和表達的內容有關,風格和人有關,從身世上看,雖然沈約因為自己的勤奮努力,并在政治上跟對了人,所以在齊梁發跡。但是,他青少年時期的經歷,對他一生都有決定性的影響。在南朝宋皇室的內訌中,由于父親沈璞對孝武帝劉駿的號令顯得有點猶豫,站隊不及時,被孝武帝所殺。是年,沈約13歲。跟著母親逃竄、流寓、擔驚受怕,過缺鹽少米的日子。這就是《梁書•沈約傳》上說的“約幼潛竄,會赦免。既而流寓孤貧,篤志好學,晝夜不倦。母恐其以勞生疾,常遣減油滅火”。這種經歷,都和屈原、李陵有相似之處,不免種下“怨”的情結。此后,沈約一直小心翼翼地對待自己的榮華富貴,但他心里的“怨”,還經常產生。譬如由齊入梁后,“約久處端揆,有志臺司,論者咸謂為宜,而帝終不用,乃求外出,又不見許”。故作《郊居賦》賦志。其中“降紫皇于天闕,延二妃于湘渚。浮蘭煙于桂棟,召巫陽于南楚”。“傷余情之頹暮,罹憂患其相溢。悲異軫而同歸,嘆殊方而并失”。乃是楚辭之牢騷,見沈約詩歌之淵源,真與屈原的《離騷》很接近。
        
    也有不謹慎的時候,就會險遭不測。根據《梁書》本傳,一次,沈約侍宴,正好有人獻栗,徑寸半,帝奇之,問曰:“栗事多少?”“與約各疏所憶,少帝三事。出謂人曰:‘此公護前,不讓即羞死。’帝以其言不遜,欲抵其罪,徐勉固諫乃止。及聞赤章事,大怒,中使譴責者數焉,約懼遂卒。”這些,都是“清怨”詩風的根源。
   
    鮑照的詩“貴尚巧似,不避危仄,頗傷清雅之調。故言險俗者,多以附照”(《詩品•鮑照》條)。沈約亦受其影響,雖然“危仄”、“險俗”的特點,沈約不像鮑照那樣明顯,但在“雅”、“怨”之間,則得“怨”而有傷于“雅”。
       
    《南齊書•文學傳論》把當時的詩歌分為三體,其中鮑照一體是“發唱驚挺,操調險急,雕藻淫艷,傾炫心魂。亦猶五色之有紅紫,八音之有鄭、衛”。這就是《詩品》所稱:“貴巧似,不避危仄,頗傷清雅之調。故言險俗者,多以附照。”沈約致力于五言詩,從于流俗,力求詩歌格調清新、形象生動、語言凝練,讓盡可能多的讀者接受。因此,學習鮑照就成了必然。這種學習,鐘嶸以為除了理論,就其創作本身也看得出來。
       
    鐘嶸評沈約“五言最優”,可知沈約對當時新興五言詩的關注,是一個對五言詩寫作具有“自覺意識”的人。《梁書•何進傳》引梁元帝蕭繹評論說:“詩多而能者沈約,少而能者謝朓、何遜。”
        
    蕭繹是著名的宮體詩人,他推崇沈約,把沈約放在謝脁和何遜之上,就引出一個有趣的話題。“(天監)十七年,(蕭綱)征為西中郎將,領石頭戍軍事。”(《梁書•簡文帝紀》)鐘嶸任西中郎晉安王蕭綱記室,一年之內卒于任上,可知《詩品》其時已經完成。作為記室,鐘嶸沒有理由不把已經定稿的《詩品》讓有“詩癖”的蕭綱翻檢或披閱。蕭綱雖然離當皇太子還有十幾年時間,由他主導的“宮體詩”流行,也還有十幾年甚至更長的時間。但是,《南史•梁簡文帝紀》說:“(簡文帝蕭綱)弘納文學之士,賞接無倦……雅好賦詩,其自序云,七歲有詩癖,長而不倦。”是年蕭綱16歲,許多宮體詩風格的作品,事實上已經開始寫作。
       
     我想說的是,鐘嶸也許未及見宮體詩,也不知道以后徐陵編輯《玉臺新詠》,專門收集這方面的詩歌作品。但是,宮體詩的前奏,像沈約的一些詠物詩和描寫美人的肌膚、服飾、外貌、心理的詩歌,已經和宮體詩沒有什么區別。如沈約的《領邊繡》:“纖手制新奇,刺作可憐儀。縈絲飛鳳子,結縷坐花兒。不聲如動吹,無風自移枝。麗色儻未歇,聊承云鬢垂。”《腳下履》:“丹墀上颯沓,玉殿下趨鏘。逆轉珠佩響,先表繡袿香。裾開臨舞席,袖拂繞歌堂。所嘆忘懷妾,見委入羅床。”還有如《詠篪》:“江南簫管地,妙響發孫枝。殷勤寄玉指,含情舉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中國文學網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