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信陽 >> 名人名家 >> 逸聞趣事 >> 瀏覽信陽

孫叔敖“其儉逼下”議

2014/12/10 10:01:25 點擊數: 【字體:

    在《韓非子·外儲說左下》中,說到兩位諸侯國的宰相:楚相孫叔敖與晉相孟獻伯。他們的共同點,可以用“儉樸”二字歸納。
 
    孫叔敖任楚相,坐的是母馬拉的普通運輸車,吃的是粗飯、菜羹和干魚,冬天穿羊皮衣,夏天穿葛布衣,面帶饑色。韓非子評價孫叔敖:“良大夫也。其儉逼下。”也就是說,這位“良大夫”的“儉樸”,威脅到了下層官員。平心而論,韓非子對孫叔敖的評價,不算過于極端,他是一分為二的,肯定孫叔敖是“良大夫”而不是貪官污吏或善于作秀的沽名釣譽之徒,他說孫叔敖“其儉逼下”卻并無褒義,并非褒揚,恰恰相反,倒是一種譴責:你都坐母馬拉的普通運輸車了,你的下屬還能坐什么車?你都吃粗飯、菜羹和干魚了,你的下屬還能用什么膳食?你都冬穿羊皮衣、夏穿葛布衣了,你的下屬還能穿什么衣?你都面帶饑色了,你的下屬還能怎么過日子?
 
    我之所以對韓非子說的“其儉逼下”做這樣的解讀,而不將它解讀為以身作則,上行下效,以己之“儉”而為下屬做出榜樣,帶動政風官風的建設,從晉相孟獻伯之“儉”以及韓非子的態度中,或許可以得到答案。孟獻伯任晉相,吃無兩樣菜,坐無二層席,內無衣帛之妾,出無副車隨從。對此,韓非子沒有直接評說,只是記載了苗賁皇的“非議”,“是出主之爵祿以付下也”。在此語境中的“付”字,可以譯作“討好”。誰都看得出來,苗賁皇的“非議”,其實就是韓非子的“非議”。孟氏之“儉”與孫氏之“儉”如出一轍,且同在《外儲說左下》中,韓非子又怎會去贊揚孫氏之“儉”?
 
    韓非子對這兩個“儉”之實例的評價,都涉及一個“下”字:前者“以儉逼下”,后者“是出主之爵祿以付下”。同樣是“儉”,卻有“逼下”與“付下”之別,原因就在兩個“下”字含義不同。“逼下”之“下”,乃是下級官吏;“付下”之“下”,則是“下人”即草民。對于孟獻伯之“儉”的非議,角度有所不同,說的不是威脅下級官員,而是出賣君主賞賜的爵祿以討好“下人”,性質比“其儉逼下”更嚴重。當然,“以儉逼下”也好,“是出主之爵祿以付下”也罷,其要害并非對于“儉”的排斥,而是對于“禮”的維護。
 
    儒家重禮,法家重法,在“隆主”這一點上,他們并無差別;在維護等級制度這一點上,也沒有什么不同。正是在這個意義上,五四時期的陳獨秀才會說,“(禮教)創始者是孔子,實行者是韓非、李斯……世人尊孔子而薄韓非、李斯,真是2000年來一大冤案”。儒家與法家都推崇一個“儉”字,但他們更看重“儀序”與“國典”。韓非子對于孫叔敖以及孟獻伯之“儉”的基本態度,反映的不只是法家的價值觀念。就是韓非子評價孫叔敖的那兩句話,也是從孔夫子評價管仲的“良大夫也。其奢逼上”套過來的。
 
    對于官吏之“儉”,“逼下”之“下”與“付下”之“下”的感受是截然不同的。“付下”之“下”喜歡官吏儉樸,因為官吏越“儉”,搜刮民脂民膏的事就越少,也越容易體貼百姓之苦,為他們多辦實事;“逼下”之“下”卻不然,尤其是那些看重待遇貪圖享受的官吏,很容易有受“逼”之感,“只怕貨比貨”,心里舒坦不起來。有關官吏待遇的規定,只是上限而不是下限,只是規定不能超過某種檔次,而不是規定必須到達某種檔次,孫叔敖之“儉”與孟獻伯之“儉”都無可厚非。在官場之中,他們卻有可能被當作另類。而且,仿照“其儉逼下”邏輯,還可以有“其勤逼下”“其廉逼下”,如此等等,不是還曾有人說如實上繳紅包的“負面效應很大”,沒有顧及“左鄰右舍”么?
 
    但從“草民”或“下人”的角度去看,“其儉逼下”有何不好?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福建日報(2014-08-26)
0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途W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