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駐馬店 >> 走進駐馬店 >> 印象駐馬店 >> 瀏覽駐馬店
精彩推薦
專題推薦
    沒有記錄!

樂山古韻

2014/2/19 15:23:39 點擊數: 【字體:


    樂山是座靈山,也是座寶山,當地老百姓管她叫老樂山,一個“老”字,道出了樂山古老深厚的文化內涵。徜徉其間,猶如進入漫長的歷史隧道,品嘗她厚重的歷史文化。

    樂山腳下的打石山,山圓石青,洞穴深幽,是遠古人類棲息的理想場所。早在18000年前,樂山的先民們就在這里生息,洞內有獸骨、牙齒化石、灰燼、木炭和打制石器等遺物。這些遠古文明,是迄今發現的豫南最早人類遺存。樂山四周,早年寺廟林立。北泉寺、井泉寺聞名遐邇,山南面的樂山塔、東面的龜山塔,保存尚好。最為壯觀的是道教宮觀廟宇,至今仍有“九宮二觀一拜臺”的說法。九宮是玄帝宮、斗母宮、萬壽宮、玉真宮、南海宮、玄都宮、紫宵宮、玉虛宮、靈應宮。二觀是群仙觀和回龍觀。拜臺也叫拜臺宮,現在的拜臺是一個自然村。
樂山古韻
 
雪中群仙觀遠眺
 
    樂山主峰西南側的彎內是群仙觀所在地,如今成為駐馬店電視臺工作人員的生活區。 魏克平/攝

    宋朝尊奉道教,宋徽宗時掀起崇奉道教的高潮。徽宗自稱“教主道君皇帝”,于崇寧初年欽賜匾額“靈應”,在樂山東麓敕建靈應廟。當地百姓遇到天大旱的年份,都到靈應廟祈雨,時有靈驗,故稱靈應廟。靈應廟旁有陳平廟和玄都宮。今春,我陪同市書法協會名譽主席吳少謙先生踏訪玄都宮,只見宮殿早已坍塌,數尊石碑橫臥其間,殘垣斷壁間仍香煙繚繞,石崖上“玄都宮”石刻格外醒目,殘廟前的響水河流水潺潺,似訴說著昔日的輝煌。

    元朝尊佛抑道,樂山道廟香火稍差。小和尚出身的明始皇帝朱元璋卻抑佛揚道,把道教作為明朝的官方宗教,樂山道廟得到很好發展。明朝末年,賈尚環在樂山頂興建玄帝宮,又稱始祖廟,主殿鐵鑄供案,鐵瓦覆蓋,稱作鐵頂,所以至今樂山周圍有的人叫樂山為鐵頂山。據樂山道廟的最后一位堂主張玄修講,賈尚環是明崇禎皇帝的叔叔,不戀王位改名換姓信仰道教,并創立道教樂山派,成為明代道教八大派之一。而后樂山周圍道廟興起。清末,確山道教的宮觀廟宇30余處,大多坐落在樂山四周,并受樂山道廟管理。

    1913年1月白朗起義軍偵察隊82人進至樂山,入住紫宵宮,北洋軍張敬堯部于1月13、15、18日三次向樂山主峰炮擊,宮觀廟宇遭到嚴重破壞,此后香火漸漸稀少。不久,民國政府取締佛道教會,不論是寺院還是宮觀廟宇,房屋田產大多興辦學校。樂山道廟堂主張玄修回鄉務農,留三人看護廟院。上世紀60年代末,在樂山上修建廣播電視轉播塔,在廟宇廢墟上還挖出文物。據當時負責建塔的現市財政局退休干部曹友亭介紹,當時在群仙觀下挖出有一罐銀元、一尊銅鑄神像的腹部。堂主張玄修前幾年故世,留守的三人早有兩人作古,今尚有一人健在,叫杜武,現住樂山腳下的拜臺村。樂山廟會是每年的三月初一至十五,三月三是高潮,近年每逢廟會日上山祭拜的人逐年增多。

    樂山不僅有眾多的宮觀廟宇,還有古城墻,從樂山主峰北至北馬鞍山,南至南馬鞍山,現仍有斷斷續續長近百公里城墻壘石。數年前,同窗好友魏克平先生曾歷時數月踏訪樂山,寫出了長篇報道,認為綿延近百公里的樂山城墻是楚長城的一部分,引起我國長城協會的高度重視。是否楚長城現仍待考,但可以肯定的是樂山上的城墻,年代久遠,曾是唐代李愬的軍營。《確山縣志》(1921年修)載:“樂山山麓有唐李愬平蔡時軍營壘石,昔愬以兵絕朗山道,夜行七十里入蔡處。”樂山唐代叫朗山。唐代淮西節度使李希烈和吳元濟之所以先后作亂,很重要的是憑借著樂山形勢的險要,從這里能夠北達燕趙,西通宛洛,南控荊楚,東抵徐揚,是理想的軍事戰略要地。

    樸實壯美的樂山古韻,從遠古唱到今,有的仍悠揚動聽,有的已譜寫新曲,有的余音緲緲,漸行漸遠。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樂山古韻才能唱得更久遠。□張全新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天中晚報(2008-10-08)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