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浮雕石刻傳拓技藝,主要采取正投影原理與繪畫藝術相結合的方式進行,通過上紙、砸紙、上墨、揭取、粘接、修復、裝裱等一系列工藝流程,成功地把古代石窟寺雕刻、造像碑、畫像石、畫像磚、墓志等作品從立體凸凹轉換成平面予以保存。對于高浮雕等復雜的石刻畫面,傳承人李仁清運用烏金拓與蟬翼拓相結合技法,根據不同對象與層次,分出輕重,效果清晰,層次分明。整個畫面表現出黑、白、灰等三色,表現出石刻的雕塑層次感。
高浮雕石刻傳拓技藝和作品,對文物保護具有重要意義,是研究中國歷史文化,傳統藝術的第一手資料,同時也有一定的經濟開發價值。李仁清在實踐中創造性地解決了高浮雕作品傳拓的難題,改變了以往傳拓僅拓印文字而忽略圖像、紋飾的狀況,較好地體現了古代石刻文化信息的科學性、系統性和完整性。李仁清高浮雕石刻傳拓技法最值得注意的是在藝術考古上的貢獻,他較成功地把古代雕塑作品從立體凸凹轉換到了平面粉本,在傳拓中注意提高拓片的藝術觀賞性,充分利用墨色變化來表現圖像的層次感,努力達到墨分五色、虛實相生、烏金蟬翼、濃淡相宜的繪畫效果,大大增強了傳統拓片的藝術感染力。
2015年,被列為第四批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