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密縣的超化寨東邊,有個幾十畝大的錦花泉。水當(dāng)中有許多泉眼,整天咕嘟咕嘟翻著浪花,人們又叫它翻花泉。說來也怪,這泉水里的魚兒的左眼珠子都象腫了似地往外冒著。大家都叫它們“冒珠子眼魚”。提起“冒珠子眼魚”的來歷,還有一段故事呢!
明朝末年,超化寨里住著一個姓韓的大地主。這家伙頭頂長瘡,腳底板流膿,真壞透了。他仗著寨子地勢險(xiǎn)要,西面和北面臨河,南面是深溝,東面臨著翻花泉,水深好幾丈,自以為易守難攻。再加上他鬼心眼多,借口護(hù)寨養(yǎng)了不少鄉(xiāng)兵,打家劫舍,無惡不作。老百姓恨透了,暗地里都叫他韓閻王。
那年,闖王李自成打到了密縣。韓閻王聽說闖王除惡霸,救窮人,不管你養(yǎng)多少鄉(xiāng)兵,都不是他的對手,這下子可嚇壞了。他白天吃不下飯,夜里睡不著覺,急得在寨子里亂轉(zhuǎn)。一天夜里,他轉(zhuǎn)到東寨墻上,—眼看見了下面的翻花泉。他眼珠子一轉(zhuǎn),心生了一條毒計(jì)。
韓閻王想趁闖王初來乍到,人地兩生,假意歸順闖工,便派人去送信請他赴宴。同時,他悄悄振人拉了幾車麥秸,在翻花泉的水面上鋪一條“路”,又在寨下面的寺院里埋下伏兵。陰險(xiǎn)毒辣的韓閻王,準(zhǔn)備在酒宴上擲杯為號,暗害闖王向皇上邀功請賞。
那天下午,闖王為了探聽虛實(shí),就騎馬來到寺院里。宴席上,只有韓閻王一人作陪。他們喝著喝著,太陽下了山。闖王一看天色晚了,正要起身告辭,韓閻王連忙又捧了一碗酒敬他。闖王接酒一看,知道酒里有毒,心想:這小子果真不懷好意,若是殺掉他,怕天色已晚,地勢不熟,陷入困境,不如先脫身為好。只見聞王一揚(yáng)手,把酒潑了韓閻王一臉,再飛起一腳,蹋翻了桌子,把韓閻王壓在桌下。
闖主轉(zhuǎn)身跨出佛殿,抓住拴在大柏樹上的馬韁繩,使勁兒一陣猛拉。結(jié)果,把樹皮都拉破了,也沒有把馬昭繩解開。闖王急中生智,抽出寶刀,唰的一下,砍斷了馬韁繩,便飛身上馬而去。直到今天,寺院里的這棵大柏樹上,還留有當(dāng)年被馬韁繩勒的印子和一道三尺來長的刀痕呢。
闖王見寺院大門早已被緊緊頂住,只有東偏門大開著,便撥轉(zhuǎn)馬頭,呼啦一聲沖出了寺院東門。他抬頭一看,只見前面一片大水,水中間有一條明晃晃的大路通山對岸。暮色中也看不很清楚,闖王便狠抽了馬一鞭子,沖了過去。
再說,韓閻王被壓在桌子底下,拱著大肚子爬不起來了,急得嗷嗷直叫。埋伏在寺院里的鄉(xiāng)兵們跑來一看,那有闖王的影子。他們連忙把韓閻王從桌子下面的碗碟堆里拉出來,去追趕闖王。韓鬧王遠(yuǎn)遠(yuǎn)望去,見聞王策馬直奔那條麥秸鋪成的假路,以為他的詭計(jì)就要得逞,心里別提多美啦。可是說時遲,那時快,只見聞王揚(yáng)鞭催馬,從那條麥秸路上飛馳而過,不但沒有掉進(jìn)深泉里,連袍子襟都沒有沾濕。韓閻王眼睜睜看著闖王過了翻花泉,張著大驢嘴,傻臉了。
那條路不是麥秸鋪成的嗎?為啥闖王沒有掉進(jìn)泉水里呢?原來,這翻花泉里的魚兒知道闖王是為窮人造反,都不忍心看著他遭韓閻的毒手。它們?yōu)榱舜罹汝J王,就擠成團(tuán),排成隊(duì),鰭連鰭,頭銜尾,在麥秸下面搭起了一座魚橋,托住闖王平安地過了泉,闖工雖然脫險(xiǎn)了,可是,泉里的魚兒,因?yàn)殛J王的馬蹄踩得太重,把左眼珠子都踩得冒出來了。打那時候起,翻花泉里的魚兒就成“冒珠子眼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