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鄭州 >> 歷史傳說 >> 民間故事 >> 瀏覽鄭州
精彩推薦
專題推薦
    沒有記錄!

詩圣顯圣的故事

2013/7/31 15:01:53 點擊數: 【字體:


    大清雍正十年正月初一,大雪飄飛,家家戶戶都在歡度春節。從鄭州通往鞏縣的官道上,一隊人馬正簇擁著一乘四抬暖轎,自老犍脊上匆匆而來。

    暖轎內坐著一位四品朝官,四十多歲年紀,姓張名漢,字月搓,新遷河南知府,皇上有旨,命他在正月初三日之前務必趕到洛陽府衙上任。

    張漢出身平寒人家,自幼靠三畝薄田糊口。十年寒窗,鐵硯磨穿。臨上京趕考之時,竟連幾兩盤纏也籌措不起,還是老父忍心賣了耕牛,他才勉強進了京師。三場下來,竟一舉成名。先選翰林學士,近放河南府尹。

    一路顛簸,難免有點困乏。暖轎內放著兩只銅炭爐,炭爐里炭火隨著轎桿的顫悠忽明忽暗,炭氣薰得他昏昏欲睡。他猛地打了個激靈,見轎前一位老者,青衣方巾,面目清癯,形如枯枝,騎一蹇驢,橫橋而過。他急忙掀開轎簾,大喝一聲:“何處村夫,如此無理,竟敢闖我轎桿?!”

    眾轎夫和護從人員正在大雪中埋頭趕路,忽聽大人這么一喝,急忙停下腳步。那隨身書童撲打著身上的積雪,上前稟道:“啟稟老爺,路上并無閑雜人等。”

    張漢抬頭看看,見茫茫大雪中,轎夫和吹鼓手們個個氣喘吁吁,哪有什么老者?想是自己白日做夢,不覺啞然失笑。擺擺手,喝令繼續趕路。

    他放下轎簾,恍惚間正要入睡,又見那騎驢老者喝著驢兒,踏著積雪,再次從轎前穿過。這一次,他看得真真切切。只見那人瘦刮骨臉兒,滿臉皺紋如同曬干的大棗,下頷上掛著一把蒼白的胡須,兩眼昏昏, 像是被柴煙熏了一般。破舊的衣衫在風雪中索索飄抖。

    張漢猛地一驚,原來又是一夢。這老者好生面熟,只是一時心急,想不起曾在何處謀面。他把平生所見之人一一在腦海中尋出,仍是沒有頭緒。

    轎子轉下大坡,來到南瑤灣村,風雪似乎小了許多,四處響著噼噼吧吧的鞭炮聲,空氣里彌漫著鞭炮的硝煙味和燒柏枝的清香味。家家門上貼著紅彤彤的春聯,在白雪的映照下,紅得耀眼。一群新衣新帽的頑童,在雪地里追逐戲嬉。轉過一片柳林,路邊現出一座小小的酒肆,門上還插著柏枝,貼著春聯。書童見了,便命轎夫停下,上前問道:“老爺,轎夫們一路疲勞,可否讓他們休息片刻,喝杯水酒驅寒解乏?”
張漢說道:“今日路程還遠,若不及早趕路,只怕天黑到不了偃師。明日倉促進人洛陽,慌亂之中怕有差錯!”

    這些轎夫都是臨時抓來的官差,大過年的,不讓與家人團聚,本來就窩著一肚子的火,一聽不讓歇腳,心中更加惱怒。其中一個年輕后生嚷道:“老爺坐在轎內,自然不知抬轎人的辛苦。‘咫尺榮枯異’,古今都是有的!”

    張漢一聽轎夫吐出杜甫詩句暗責自己,不由怒聲喝道:“一個爛轎腳,也配在本官面前搬弄杜詩?!”

    那轎夫臉一紅,圓瞪了眼,回駁道:“‘詩是吾家事’,與你何干?”

    張漢冷笑一聲:“‘詩是吾家事’?好大的口氣!你家可出過趙、錢、朱、王?“

    趙、錢、朱、王為當代四大詩人,聞名天下。可是那轎夫卻道:“我不認識什么趙、錢、朱、王!”

    張漢怒道:“連趙、錢、朱、王尚且不知,竟敢夸口‘詩是吾家事’,真是狂妄至極!”

    那年輕轎夫卻指著不遠處的一塊石碑冷笑著問道:“大人飽讀詩書,不至于不識此人吧?”’

    那張漢正待繼續發作,抬頭看時,見路旁一塊石碑。那石碑青石刻成,半截埋在雪中,因年代久遠,斑斑剝剝,甚是粗糲。只是那“大唐杜工部故里”幾個大字還赫然醒目。

    張漢一見到了詩圣故里,不覺滿面羞慚,立即走下轎來,對著石碑深深作了三揖,而后傳令前面衙役,快馬報知洛陽,就說老爺路上勞困,要在此處住宿一晚,后日方可到達。

    打發走衙役,一行人進了酒肆。賣酒的大嫂見是官員,急忙擦桌挪凳,洗杯涮盞。張漢坐下,喚來那年輕轎夫問道:“聽你話音,定是詩圣后裔。下官不知天高地厚,多有冒犯。更不料一代詩圣,千秋之后,其后人窮困如此、斯文如此!只是不知先生名諱,系詩圣幾代子孫?請……賜教,也好讓下官一表景仰之情!”

    那轎夫慌忙恭身拜道:“小人名祺,賤字有祿。雖祖上有詩圣之名,然小人家境貪寒,并無田產延師讀書。只是家祖終生搜集先祖奇聞,閑時講與我聽,偶有幾句記心,也只是掛一漏萬。”

    二人正在說話,酒家端上酒菜。杜祺接過擺在桌上,端了酒壺斟上。那張漢端起酒杯,呷了一口即又放下,問道:“不知令祖還健否?下官欲一拜尊顏,不知可否賞臉?”

   “大人屈駕寒舍,自是蓬蓽生輝。只是家中破敗,有辱大人玉趾。”

    “吾自幼熟讀詩圣大作,心弛神往。只恨生世太晚,不能投拜為師;又惜詩圣后世潦倒困苦,未能解囊相助。今至家門,豈有隔門而過之理?勞煩先生帶路。”

    二人談了幾句,那張漢就急著要登門拜訪。杜祺無奈,只好前面導引。

    眾人冒著風雪,轉過一片竹林,張漢忽然想起一件事來:那年進京趕考,來到廨圍之內。一入圍房,大門咔的一聲便被鎖上,門外重重兵士,槍刀劍戟林立。一個窮鄉僻野的小書童,哪見過這樣的陣勢?早被嚇得七魂出竅,頭腦里一片空白。面對考題,汗流浹背,頭昏腦脹。眼看終場將近,還不曾寫出一個字來。眼見舉士無望,便伏桌打盹。剛要入睡,見一老者,面目清瘦,滿臉皺紋,頷下一把花白胡須,青衣方巾,騎驢而來,口中喃喃念道:“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一句話提醒了他,頓然大悟。猛然醒來,卻是南柯一夢。自此,文思泉涌,下筆如神,三篇文章,一揮而就。那考場上所夢見的老者,與今日所見的老者正是一人。莫非詩圣暗中相助乎?

    張漢想著,來到一座山前。此山雖說不大,倒也奇特。三個峰尖,并肩而立,中間一峰略高,兩邊兩峰略低,儼然像座筆架。雪封冰裹,猶如玉雕一般,透出一股靈氣。張漢看著甚是驚奇,忙問杜祺道:“此山何名?”

    杜祺停住腳步答道:“筆架山。相傳這是吾家詩圣先祖自天宮下凡之時,玉帝所賜筆架。山后還有一山,山頂之上,四面高,中間低,像個硯臺,當地百姓稱之謂‘硯窩池’。那池中一股泉水,冬夏不枯,有人曾夢見先祖就是醮著硯窩池中的清水,在藍天上寫詩。”杜祺說到這里,靦腆地笑笑:“這些都是俚語村言,不可當真。”

    張漢忙道:“民心是秤,天意難猜。雖然荒誕怪異,聽來倒也有趣。”

    再往前走,筆架山下,一方小院,座北向南,大門朝東,門上貼著春聯。進得門來,一股梅香樸鼻。只見三間瓦舍,一孔土窯,窯臉用青磚表砌。院中一棵棗樹,一棵香椿,還有一株梅花。那梅樹有一圍粗細,只是半邊已經枯朽。那立著的半邊上,發出一枝新條,條上正開著幾朵小花,紅得耀眼。張漢一見此梅,不由想起杜甫那句“秋風楚竹冷,夜雪鞏梅春”的詩來,想著詩圣晚年飄泊江南異鄉,孤舟一葉,無衣無食、饑病交加的凄涼景象,一股悲酸不由襲上心頭。

    張漢正在雪中品梅憶詩,杜祺在院中喊道:“爺爺,知府張大人看你來了。”

    杜祺喊了幾聲,沒聽應聲,就獨自進窯去了。過了一會兒,攙出一位老人。那老人也是面目清瘦,頭發已經雪白,兩眼寶光四射,拄著一根竹杖,顫巍巍地迎了出來。

    “杜老先生玉體安康?”張漢顧不得拍掉身上的雪花,急忙上前拜道。

    “愚民杜耕,草字村夫,拜見大人!”那老人說著,就要跪拜,張漢慌忙雙手將他攙住,說道:“我等儒生,自幼習學詩文,自是詩圣私淑弟子,今日慕名拜訪詩圣故里,何敢辱老先生玉體?”

    二人說罷,張漢被讓進窯內。

    這窯洞有三丈多深,里邊也是青磚砌圈。進門右手放著一張桌子、兩把椅子,桌子只有三條腿,另一條腿用根樹枝撐著;一把椅子已經沒有靠背;另一把椅子的座板已爛了一角。這些家具雖然破陋,擦拭得倒很干凈。桌上擺著一個香爐,點著兩根紅燭。香爐里香煙裊裊。香爐前還擺著兩盤供果、三杯水酒。

    張漢一見這種場面,猜知是個喜慶的日子,忙問:“今日是……?”

    杜耕答道:“今日是詩圣先祖一千零二十周年誕辰。年年如此,略表敬意。”

    張漢一聽說是詩圣誕辰,也未敢落座,急忙恭恭敬敬地站在桌案正前,作了三揖。抬頭觀看,只見桌案上方掛著一幅畫像。張漢不看便罷,看過以后,不由淚如泉涌。原來畫上畫著一位老者,面目清瘦,滿臉皺紋,頷下一縷花白胡須,兩眼昏花,正騎著一頭蹇驢,迎著秋風落葉在天地間飄泊。畫的右上方,題著《詩圣杜工部員外郞之寫真》。張漢想起今日路上所見和當年考場之事,猛地撲地跪拜,大聲嚎啕起來。

    那杜祺和老翁見知府大人跪地嚎哭,心中不由覺得蹊蹺,上去勸止,扶坐在破椅上,沏了茶來,細問根由。張漢便把今日路上所見和當年考場顯圣一節說了。杜村夫竟擊掌驚嘆道:“吾家自詩圣先祖之后,再無寫詩之人。但民間對先祖傳聞很多。老夫好奇,多有采擷。不料奇中更有奇者,竟有知府大人所遇之事!”

    張漢上任以后,籌措銀兩,修繕了杜甫故里,重修了杜甫祠堂,此為后話。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印象河南網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網 河洛大鼓網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河南農家樂網 中國旅游網 吳氏網 秦氏網 中華舒氏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福客民俗網 文化遺產網 秦腔戲曲網 中國晉劇藝術網 揚州揚劇網 梨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