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郎寨”與“八郎寨南地”是兩個同屬管城區(qū)十八里河鎮(zhèn)管轄、同以楊八郎命名又咫尺相隔的自然村。八郎寨原有約2000米長的寨墻、寨壕溝,以于解放前至2000年陸續(xù)平掉。八郎寨南地原是八郎寨南寨墻外的小村子,后住戶迅速擴大。如今兩村已經(jīng)連成一片,若不是東西走向的鄉(xiāng)間公路將它們分開,很難看出這是兩個村子。
相傳,楊業(yè)(約928---986年),初名楊重貴,原為后漢河東(今山西太原西南晉源鎮(zhèn))節(jié)度使劉崇部將,后為北漢建雄軍(今天山西代縣)節(jié)度使,被賜名劉繼業(yè)。太平興國四年(979年)歸順宋太宗,復姓楊氏,全名楊繼業(yè),單名業(yè),也稱“楊令公”,得官職右領軍衛(wèi)大將軍、鄭州防御使兼刺史,遂令義子楊延順(人稱楊八郎)駐扎八郎寨,招兵聚將,操練軍隊。其間,楊延順為飲馬方便,令人在寨內東南角古井旁,用石灰膏、裂礓石等材料筑切飲馬池數(shù)個,形似大鍋,傷口直徑均在1米以上,據(jù)池不遠有古建筑火神廟、土地廟和娘娘廟。
宋雍熙三年(986年)正月,楊業(yè)以云州(今山西大同)觀察使、代州防御使之職,奉命率西路軍伐遼,出雁門關,攻朔(今山西朔州)、寰(今山西朔州市東)、云、應(今山西應縣)四州。楊延順隨軍前往。在統(tǒng)帥潘美和監(jiān)軍劉文裕等的錯誤指揮下,全軍于朔州西南陳家谷一敗涂地。楊業(yè)身負重傷,被俘,絕食而亡。楊延順與大哥楊延平(楊大郎,一說延玉)等兄長同時戰(zhàn)死(一說,順被俘,改名王司徒,被蕭太后招為駙馬,配碧蓮公主,生有子女。12年后遼伐宋,宋命六郎征之,順得知佘太君同在宋營,欲趁機探母,公主不許,順以殺子要挾,公主方允,并代盜令箭贈之,約定黎明即返)。因楊家忠勇愛國,備受世人敬佩,八郎寨遂于清道光年間打寨時,以楊八郎命名,八郎寨南地同時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