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來,中原一帶農村有一條不成文的規矩:主人賣了地,或賭博把地輸了,如果地里有祖上墳塋,墳塋仍歸原主人所有。況且,日后原主人家再死了人,理當進入原來墳塋之中,新土地主人不得干涉。就連在墳塋立下的石碑,也要刻上“準進(人)不準擋”的字樣。
這又什麼說起呢?
原來,這里又有著一段傳說。
據說宋太祖趙匡胤不得地的時候,曾浪跡天涯。
這天,趙太祖來在鞏縣城南的深山老林中,見兩老人對奕。看了一個時辰,兩人下得沒完沒了。太祖早看出其中奧妙,但那老叟棋藝愚鈍,頑冥不化。太祖性急難耐,要接替身邊這個愚頑老叟。言明如若棋輸,以山為賭。
不到一個時辰,太祖輸了。
當下老人就要另一老叟履行交割,太祖說,他那架山可以給你,但山里的樹林、山地的墳塋還是他的。老人不愿意:“沒有樹林,我光要一架空山中何待用?”太祖倆眼一瞪說:“剛才我只說賭一架山,可沒說山上的林、地里的墳!我這叫:輸山不輸林,輸地不帶墳。”
接著,就有人效仿。
后來,太祖當上了皇帝,這便成了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