疙瘩鑼,是一種樂器,圓形,直徑約50至60公分,中間突起一個疙瘩如雞蛋大,打鑼時,敲這個疙瘩。
打疙瘩鑼,一般是伴隨著大鼓,用長桿挑起,樹在地上,左手扶桿,右手執錘兒打鑼,另一種形式,三個人打兩面鑼,左右各一人,每人雙手拿鑼,對面站立,相距約一米多遠,中間一人手拿鑼錘兒(用布纏成很柔軟),左一下右一下,鑼錘打向那一邊,那一邊的人向前邁一步,將鑼迎上去,打后退回。這樣邊打邊走,兩邊拿鑼的人則是側身行進,走在社火隊伍的前邊。
猴七是乳名,姓姚魯莊人。他喜歡打疙瘩鑼。每次行社少不了他。特別是向外村行社,他必定前往。有一年,魯莊村獅子社被緱氏村請去助興。猴七當然也要隨社前往。時值正月,每人穿件新衣,新鞋襪這是很自然的事。那時我們的針織業不發達,大家多是用粗棉布縫制而成,襪筒比較寬且長,襪底是另外做上的,猴七等著隨大家去緱氏行社,妻子還沒給新襪子縫上襪子底,猴七急了說:“把襪子筒塞在靴子里,有底沒底外邊看不見,不要襪子底了。”隨即穿上襪子筒,把襪子筒塞在靴子里,就出發了。
猴七這個人很滑稽,在行社開始時,他把上眼皮翻起來,邊打邊走,興致很高。一高興,還要蹦著打鑼,這時笑話出來了,塞在靴子里的襪子筒退出來了,轉了個頭兒一走一忽閃,看社的人發現了,向著猴七指指點點,大笑不止。猴七見人笑他,還以為別人贊揚他打鑼打得好,就更加賣力,蹦的更歡,襪子筒也隨著猴七的蹦跳,左左右右前前后后忽閃忽閃亂忽閃,有時還轉著圈的忽閃,簡直成了一道景觀。
行社結束了,猴七翻上去的眼皮兒下不來了,幾個小時過去了也下不來,眼皮上也沾上了灰塵,灰土土的,到家后趕緊用溫水洗了洗,揉了又揉,溚了又溚,眼皮兒才下來。
猴七打疙瘩鑼成了笑談,至今說起來還讓人忍不住哈哈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