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是2700多年前春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史稱千古一相,史稱管子。千百年來,千古名相管仲出生地問題,備受文人學士關注。嵩山文化研究會專家、學者們通過歷時數年的實地考證和遍查史籍,證實管仲故里在今天登封潁水之陽大金店鎮的王上村。并簡要整理出管仲故里在登封王上的十三大依據。
王上古城出管子
王上村,位于登封市西南18公里處,現隸屬登封市大金店鎮。王上之名,顧名思義,為上古帝王的尊稱,單聽名字就知其歷史久遠。再加上古城墻、古城壕,尤其古祭壇和“釁鐘”存在的歷史至遲在3000年以上。據著名考古學家、河南省考古所原所長安金槐考證,王上古時稱上陽城、潁地、潁水上原,潁水之陽——潁陽所在地。據明清《登封縣志》載,王上在明清時期是登封八大名鎮之一。尤其是管姓源出嵩山一帶的管國(今嵩山東鄭州市)。管叔叛亂,兵敗被殺,成王十一年遷管叔鮮子輩為綸邑(今登封潁陽一帶)大夫,這就是管氏族譜記載“管兌邑綸”。“綸邑即綸國”是夏代方國,在登封王上一帶,管氏族譜記載,到管仲時已傳13世。
在嵩山一帶自古流傳著一句話,“王上出帝王,王上出宰相”的傳說。嵩山方言常說“能出管子”,在王上甚至嵩山一帶或更遠的地方流傳著眾多有關稱贊管仲的方言。比如,至今王上周圍的人方言中說“智管子”、“能出管子”,意為夸贊某個人的智慧像管子一樣或這里曾出過管子這樣的大人物,炫耀了2000多年。從地望和民俗的角度說這里是管仲故里,完全合情合理。
管子嶺下生管子
管子嶺下出管子:在少室山南有一道山嶺叫“管子嶺”,這道山嶺直通王上村。這說明古人在告訴后人,這條嶺下出過大人物“管子”,并引以為豪,把這條嶺就叫“管子嶺”,以此來激勵后代向管子學習。隨著時間的推移,由于管子成就在齊魯山東,人們對管子的出生地模糊了,就把“管子嶺”寫成了“冠子嶺”,似乎與管子無關,但究其背后卻暗藏著春秋第一相的機密。遍查中國的版圖,叫“管子嶺”的僅此一處,至今王上村背后足有10公里的長嶺上有一個村莊,就叫“管子嶺”(冠子嶺)村,足以說明嶺下王上村是管子的出生地。
管廟、管祠敬管子
明代嘉靖本《登封縣志》把管仲列為鄉賢,這是現今可查到確認管仲出生地較早的文字記載,應該說在失落的登封文字中早已有之,代代相傳至明代;明清時期登封縣學鄉賢祠中供奉有管仲,在儒家思想盛行,把尊敬圣賢看得比生命都重要的古代,不會輕易把管仲稱為鄉賢的。
王上城隍廟供奉的就是管仲。古時王上城隍廟供奉的是“管爺”,其中有老管爺殿和禹王殿供奉的就是管仲和大禹。宋明以后由于民間受道家和儒家思想的影響,對三國關羽忠義精神所感動,各地盛行建關帝廟,王上城隍廟供奉的“管爺”也稱為“關爺”,于是王上城隍廟,后來也稱“關帝廟”。現在王上人都知“老管爺”。目前,廟內現存明清建筑3間,民國及解放后翻修建筑11間,明清古碑刻數通。另外王上現存有“管祠”遺址:遺址在王上城東寨門街南,自古傳為“管祠”,建筑風格為“一百(柏)擔三間”,意思是一條高大的柏樹做了三間管祠的脊檁,房屋非常堅固。20世紀50年代被民宅占用。但王上村60歲以上的人都知道,這里是“管祠”遺址。
“潁上”是潁水王上之簡稱
潁上就是潁陽王上:西漢史學家司馬遷在《史記·管晏列傳》載“管仲夷吾者,潁上人也”。“潁上”一詞最早出現于《左傳·魯成公十六年》載:七月,魯成公會合尹武公和諸侯進攻鄭國。成公將要出行,穆姜又像以前一樣命令成公。成公又在宮中設了防備以后才出行。諸侯的軍隊駐扎在鄭國西部……還沒有回來,諸侯又遷移到潁上。這里所說的潁上是指潁水上游。登封是潁水發源地,因登封大金店一帶在春秋時期名曰潁陽,故管仲出生地應為潁陽王上人,左丘明和司馬遷所言“潁上”即是潁陽王上的簡稱,或者因避帝王諱而稱之為“潁上”,那么“潁上”就是現在登封市大金店王上村。
鮑叔牙的故里在王上北的“鮑家溝”
管仲、鮑叔牙自古就列入登封鄉賢,鮑叔牙的故里也在這里。成語“管鮑之交”、“管鮑分金”故事名垂千古。鮑叔牙也是春秋時期齊國大夫。這里值得說明的是管仲和鮑叔牙是老鄉。管仲、鮑叔牙自古就列入登封鄉賢,王上村北有鮑家溝,鮑子溝,西有石道鮑莊。鮑叔牙的出生地應該是鮑家溝,現在人稱鮑家溝為“八家溝”或“北溝”,這條溝久不住人,早已塌陷不堪,出過鮑叔牙(鮑子)的鮑家溝早已被淡忘,并順口稱為“八家溝”。現在來到這里,看到溝雖不長,但有兩空塌陷窯洞,依稀讓人想象出2700多年前鮑叔牙故里的景象。
另外還有《管子》一書多處記載管仲家鄉的事例,管姓淵源和遷徙蹤跡,以及全國專家學者認同管仲出生地在王上等各種依據……
歷史的天空或明或暗,往事在塵埃中若隱若現。古人不見今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今天的王上人卻以管仲尋根溯源,愿管仲這個千古名相及早魂歸故里……
■歌詞欣賞
嵩山情 中國夢
□段玉山
天之中 地之央
巍巍嵩山正堂堂
鬼斧神工多奇奧
五代同堂世無雙
太室少室含情望
七十二峰英姿爽
嵩門賞明月 少室看晴雪
箕陰能避暑 盧崖觀瀑布
春來花爛漫 深秋層林染
夏時郁蔥蔥 冬有雪壓松
古今帝王文人客
登嵩山 眺黃河
抒豪情 問蒼穹
流連忘返心靈鄉
猶了未了嵩山情
神岳地 人向往
歷史文化源流長
華夏文明發祥地
先賢始祖供炎黃
開啟農耕施農桑
大禹鑄鼎建中央
周公測日影 伏羲畫卦坊
武帝封漢柏 封禪則天皇
二十四節氣 漢時建廟堂
三教薈萃地 少林功夫揚
文化傳承又創新
中岳廟 少林寺
朝陽溝 卷席筒
民族繁榮大復興
全民共筑中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