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鄭州 >> 鄭州風情 >> 特色訪談 >> 瀏覽鄭州

千年佛寺古剎龍潭寺曾為武則天行宮

2014/12/5 15:58:53 點擊數: 【字體:


   “香火鼎盛時期,廟宇前人聲鼎沸,人潮不息。時至今日,往昔繁榮如同煙花一去不返,再也回不到年少時的光景,甚是遺憾……”7月15日,記者跟隨登封市東張莊村村長韓書枝,迎著烈日,探訪上世紀40年代紅極一時的廟宇——龍潭寺。曾隱匿山林間千年的佛寺古剎,歷經了歲月洗禮,那些被人遺忘的場景,隨著廟宇內外僅存的痕跡,在當地村民的指引和描述下,仿佛被瞬間點醒,一扇扇大門徐徐開啟……  
 
    初建為行宮,曾是皇家休憩之地
 
    順著蜿蜒曲折的小道,驅車至登封市東張莊村,步入村口,迎面便看到一座古廟,當地人稱龍潭寺。由于年久失修,寺廟早已面目全非。漏洞的房頂內,斑駁的墻壁裂痕不斷。在廟宇左右兩側,記者在中佛殿前墻上東西側的石碣兩方,依稀看到“清乾隆四十八年重修龍潭寺中佛殿以及水陸六佛圣母山門碑記”等字樣。
 
   據韓書枝講,最初的龍潭寺,僅是作為皇家休憩之地的行宮。據史料記載,唐朝年間,武則天游嵩山時,經常攜太平公主到此游覽。周而復始,每次一番游山玩水后,因地處山域,舟車勞頓后無休憩之地,武則天便命人為其修建行宮。
 
   直到唐開元年間,由于行宮位于嵩山東麓九龍潭瀑布(今稱八龍潭)下,武則天見山嶺環繞,河水曲流西北峰巒之間,俊峰壁立,瀑布從上瀉下,水穿石洞,聚水成潭,便以此將行宮改名龍潭寺。又在東側山澗平地建下龍潭寺,自此,龍潭寺分為上龍潭寺和下龍潭寺。
 
   據明代《付梅嵩書》記載,武則天同太平公主游龍潭寺時,如畫美景,常有感而發,吟詩作詞。故:“山窗游玉女,澗戶對瓊峰。巖頂翔雙鳳,潭心倒九龍。酒中浮竹葉,杯上寫芙蓉。欲驕山家嘗,唯有風如松。”
 
   香火鼎盛時,香客慕名而來
 
   據該村村民鄭戰文講,他家祖孫三代,都居住在此廟宇附近。回憶起兒時對寺廟的印象,已年逾七旬的鄭戰文告訴記者,1955年前后,龍潭寺香客旺盛。“當時有很多陜北、珙縣等地的人趁著趕中岳廟會的空隙,晚上都會在此落腳休息。漸漸地,龍潭寺就被更多的人熟知。很多外地香客慕名而來磕頭燒香。”
 
    后來,隨著日寇侵襲,龍潭寺遭到前所未有的重創。“只保留了山門,大殿以及中殿,其余都逐漸損毀坍塌。”如今,僅存中殿前后早已雜草叢生,原寺廟地址也已住上了村民。
 
   歷經千百載,寺院興廢不一
 

   龍潭寺坐北朝南,現存佛殿一座,清代碑刻三通。該寺歷經清順治、乾隆、抗戰、直到文革時期,曾多次經人修葺的廟宇損毀殆盡。
 
 
    據《說嵩》記載:“清順治年間,僧洞然傳戒于此,修殿宇,辟土田,嵩山諸寺唯此見興復。”下寺原有山門,中佛殿、大雄殿和廂房配殿,是一座雄偉壯麗的深山古剎。因年久失修,山門、大雄殿早已倒塌無存,僅留下柱礎,礎石雕造精致。寺內現存的中佛殿,是一座間闊、近深各三間的硬石黃琉璃瓦頂大殿,房檐多處塌損。寺后原有40余座古塔,現如今已自然塌毀。
 
    據傳說原大雄寶殿內有經柜,經書滿柜(經系宣紙工筆抄錄)。今山門大殿早已倒塌無存。也早已扒毀。1965年,鄭州市政府公布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為適應和發展旅游事業,龍潭寺的古建筑將逐日以其原貌進行修復重建。付曉文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鄭州晚報 (2014-08-07)
0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