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景中國【鄭州臺】“鄭州:古典與現(xiàn)代的交響”之三“一座少林 一座嵩山”
2014/12/5 17:06:50 點擊數(shù):
【字體:大 中 小】
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功夫甲天下。少林武術已成了中華武術的象征,也是目前中國對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文化符號之一。請聽全景中國鄭州周特別節(jié)目之“一座少林 一座嵩山”。
2013年12月18號,在少林寺方丈室前,來自非洲五國的20名洋弟子向師傅釋永信展示他們?nèi)齻月來在少林寺學習到的功夫,七星拳、少林棍、七星劍……這些黑皮膚的外國人,把少林功夫演繹得形神兼?zhèn)洹?nbsp;
來自尼日利亞的薩米,是看了電影《少林寺》和《功夫之王》產(chǎn)生了學習少林功夫的念頭: “I go to China to learn Shaolin gongfu……”
薩米說,今年9月當他剃光了頭,準備來中國的時候,特別的興奮,來到中國對他來說真是夢想成真,他覺得少林功夫特別的棒。
在這三個月里,薩米和他的同伴們按照少林寺的作息時間表,每周一至周六,早上五點半起床晨練,晚上9點休息,每天進行將近5個小時的少林功夫訓練和一個小時的漢語等文化課學習,除了熟練地掌握了少林三套傳統(tǒng)拳和三套器械外,還感受了少林禪法、體會了少林禪醫(yī),學會了簡單的漢語,埃塞俄比亞學員葉子:“我們學習了少林功夫,學習了語言,中國文化很好,我們很喜歡。”
和薩米、葉子一起練習少林功夫的,還有其他8名非洲的學員,他們來這里已經(jīng)有三年的時間了,來自烏干達的塞拉夫由師傅釋永信取名為釋延龍,在少林寺習武的時間越長,對少林功夫的領悟的也就越深:“少林文化、少林功夫不僅對身體很好,而且通過坐禪,以前想不開的東西很快就能想到(想通),這個是我通過少林武術學到的東西。少林功夫、少林文化 ,回國之后,(把它)發(fā)揚光大,這個是我的夢想。”
少林寺有1500年的歷史,自古以來少林寺在人們的心中都是神圣不可侵的,現(xiàn)如今少林弟子遍及世界各地,少林文化成為了中華武術的代表。武術作為傳統(tǒng)文化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從某種意義說,它就是中國文化的符號。慕名來少林寺的,不僅有像薩米這樣的洋弟子,還有各國政要, 2006年3月22號,時任俄羅斯總統(tǒng)的普京訪問少林寺,少林寺迎來了建寺以來的第一位外國元首。
在釋永信方丈的帶領下,普京一行來到“ 皇帝嵩岳少林寺碑”前:“這是李世民皇帝的親筆簽字,他準許少林寺可以有自己的武裝,有五百僧兵……”
在釋永信引領下,普京饒有興致地參觀了少林寺及塔林,觀賞了少林功夫表演。
普京總統(tǒng)的少林情結由來已久,他的女兒曾拜少林寺高僧為師學習武術。這次少林之行不僅圓了普京總統(tǒng)的少林夢,也給少林寺帶來了新的機遇。釋永信說:“普京的到來可以說是少林寺對外交流又進入一個面對高端的這樣一個機會。”
普京在結束少林寺之行后這樣說:“給我印象非常好,少林的僧人們能夠繼承這么好的中國武術的傳統(tǒng),這不僅僅對中國人有意義,而且對全世界的人民都有意義。”
少林功夫之所以這么的吸引國際友人,除了影視作品的功勞,跟少林寺走出國門有很大的關系,剛剛結束的北美少林文化節(jié)在美國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少林寺方丈釋永信帶領30名武僧在美國刮起了一陣“少林風”:“我們到哈佛大學、到聯(lián)合國總部,還到洛杉磯,有一系列的少林文化的交流活動。里面有少林寺的攝影圖片展,有少林文化的講座,還有些養(yǎng)生的講座,還有些禪修的課程,有些功夫表演和功夫比賽。應該算是蠻受歡迎的,效果還是很好的。”
作為2013年10月7號至13號舉辦的首屆“北美少林文化節(jié)”的內(nèi)容之一,少林寺走進聯(lián)合國總部是本次文化節(jié)的重頭戲。美國當?shù)貢r間10月9日晚7點半,“少林文化走進聯(lián)合國”活動在美國紐約聯(lián)合國總部如期舉辦。少林武僧閃轉(zhuǎn)騰挪,向大家展示了集體拳、象形拳、二指禪、少林軟功等精彩的少林功夫,觀眾不時爆發(fā)出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武僧團成員釋延狄: “比較大的辦公樓,然后,進去以后,好像在聯(lián)合國有職務的(那些人)。表演完以后,師傅和他們有一些互動。感覺得到他們很開心、很震驚。少林寺能走到聯(lián)合國,能跟他們做一些交流,能把少林功夫在聯(lián)合國也打出來。”
參加這次活動的嘉賓——美中關系全國委員會主席歐倫斯說,這次活動與當年中美“乒乓球外交”有異曲同工之妙,必能促進中美關系進一步提升。同時,歐倫斯也認為這樣的文化交流活動不僅能使以少林文化為代表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走向世界,更能使優(yōu)秀的中國文化惠及更多群體。
好萊塢的明星一直是大家追捧的焦點,而這次在美國,少林功夫絕對地閃閃發(fā)光,美國當?shù)貢r間10月14號上午,應好萊塢明星的盛情邀請,在美國剛剛參加完“首屆北美少林文化節(jié)”的釋永信一行,與鋼鐵俠小羅伯特?唐尼、世界拳王邁克?泰森等明星交談,并共進午餐。幾位大腕兒明確表示,今后要找機會飛到中國河南的少林寺,練練少林功夫。
少林文化、少林精神不僅屬于中國,也是全人類的財富。少林寺方丈釋永信說,每年有20余萬國際友人參觀訪問少林寺,每年有上百名外國弟子到少林寺學習功夫和體驗禪修生活,他希望通過少林武術,有更多的國際友人能認識少林寺、了解少林文化:“真正能把少林寺這種修行的生活方式、少林的文化精神,能夠和世界各地共同來分享,為這個世界的和諧、人類的進步,少林寺愿意做貢獻、出把力氣。”
佛教是講求的是內(nèi)心的靜守和禪修,而少林功夫卻是力量的外在展示和對抗,這兩個看似對立的東西,怎么在少林寺實現(xiàn)了禪武合一?現(xiàn)在的少林武術又發(fā)展的怎么樣?
從河南省省會鄭州市區(qū)乘車出發(fā),沿著鄭少高速公路,只用了一個小時就能到達嵩山深處的少林寺。
“這個是公元496年,北魏孝文帝為了安定印度高僧跋陀建的少林寺。因為建在少室山下的密林之中,所以起名叫少林寺。”
陪同我們采訪的嵩山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常松木介紹說,公元534年,在少林寺創(chuàng)建三十年后,印度高僧達摩為弘揚佛法來到少林寺。跋陀當時傳的是小乘佛教,而達摩傳的是大乘佛教。“為啥達摩要面壁九年,就是他們的見解不同。后來大乘佛教說法漸漸得到少林僧人的認可,所以達摩才來到少林寺首創(chuàng)禪宗。”
天下功夫出少林。最吸引中外游客的少林武功,相傳就是由達摩所創(chuàng)。“因為他在坐禪時經(jīng)常比較困倦,一坐就是大半天,要活動活動筋骨,就模仿禽獸的動作,虎、豹的動作,創(chuàng)了羅漢十八手。后來少林武功發(fā)揚光大,一方面是鍛煉身體,一方面是深處密林之中,當時狼蟲虎豹非常多,尤其狼這類,群襲寺院,僧人們?yōu)榱朔郎恚砸簿毼洹?rdquo;
靜極生動,動極驚天,禪拳歸一,是少林功夫的真諦。少林寺的僧人就這樣一邊兒念經(jīng)參禪,一邊兒練武強身。到隋末唐初,特定的歷史條件,使少林寺僧以武著稱于世。隋末唐初,原隋大將軍王世充擁兵洛陽稱帝,少林僧兵為唐王朝平定王世充立下了赫赫戰(zhàn)功:“王世充占領了洛陽,建政權,后來秦王李世民率唐軍來征討,唐軍在一次戰(zhàn)斗中失利,李世民被抓獲。聽到這個消息,少林寺十三個武僧就進入洛陽城把李世民救出。”
少林寺十三棍僧救唐王,不僅使少林寺獲得了很大的榮耀,同時也使少林武僧的武功名揚天下。
明代中后期,倭寇騷擾我國東南沿海地區(qū),少林僧兵為匡扶正義,再次出征。
佛教是講求的是內(nèi)心的靜守和禪修,而少林功夫卻是力量的外在展示和對抗,這兩個看似對立的東西,在少林寺實現(xiàn)了禪武合一。“禪武合一”也是我們在少林武僧臉上看到平靜和平和的原因,少林寺武僧釋延狄:“禪武合一,分不開。因為在少林寺,跟其他地方的功夫唯一不一樣的,唯一別的地方模仿不來、學不來、體驗不到的就是‘禪’。少林功夫,練功夫首先就要先體驗‘禪’。因為每個練武術的人,他都可能會比較單一的去想怎么練身體的強度,怎么練自己的觀賞性或者是搏擊性,但是少林功夫它練得東西就是身心。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在改革開放政策的影響下,少林寺和少林功夫煥發(fā)了青春,一部電影《少林寺》風靡神州大地。少林功夫做為中國的象征,出現(xiàn)在國際舞臺,成為對外交流的重要途徑。常松木:“碑林里立了很多歸宗朝圣碑,都是外國的武術團體來少林寺立的。咱們一般很多經(jīng)貿(mào)活動都要派一些代表團,代表團一般都有武僧跟著出去表演,這樣武術引起很大反響。”
如今,來到登封,走在大街小巷隨處可見正在練功的武校學生,塔溝武校的范龍飛就是其中一個:“就是看電影里成龍、李連杰他們那些飛檐走壁、輕功水上漂,我自己想就來了。”
大家懷著各種各樣的少林功夫夢來到少林寺所在的小城登封,推動了登封武術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1980年前,登封武校多為政府管理,主要培養(yǎng)當?shù)匚湫g愛好者。1982年,電影《少林寺》在全國熱映,少林武術走紅。慕名而來的武術愛好者涌入登封,當時武術管理中心的走廊、樓梯上都有人打地鋪。當時,身為少林俗家弟子,出身于七代武術世家的劉寶山,就有不少人來向他拜師學藝:“因為我會,他們要找我學,來吧,你跟著我,有空就學,也不收學費,就這樣。到82年、83年,就有幾百人了。”
后來劉寶山的弟子越來越多,于是,他就在距離少林寺不到500米的地方創(chuàng)建了塔溝武術學校。少林功夫越出名,來登封學習武術的人就越多,塔溝武校的規(guī)模也越來越大,也由當初只傳授武術發(fā)展成了兼顧文化學習的教育集團,武術教學設有套路、散打、拳擊、跆拳道、武術表演等多個專業(yè),河南少林塔溝教育集團董事長劉海科:“通過練習少林武術,最大的收益,第一個身體強壯,第二個意志力頑強。而且他們走向工作崗位的時候體現(xiàn)最明顯的就是,什么都吃苦耐勞,心里抗壓能力極強,而且他們身體素質(zhì)又很好,非常適應社會這種激烈競爭的環(huán)境。這就是習武的好處。”
在塔溝武術學校,同學們的武術訓練成績格外喜人,在各類武術比賽中獲得獎牌8000多枚,其中金牌4000枚。2008北京奧運會男子散打冠軍張帥可就出自塔溝武校。除了這些,塔溝武校的孩子們還多次登上春晚和奧運會開閉幕式的舞臺,他們通過一個個大舞臺來弘揚少林武術的精神。 2010年,在廣州亞運會開幕式上表演的節(jié)目《白云之帆》,184名演員以8面風帆上的視頻圖像為背景,在離地78米的高空中滾翻、跳躍,而另外1404人則隨著音樂節(jié)奏和畫面的點位變化牽動鋼絲繩,配合空中演員的表演。廣州亞運會開幕式晚會總導演陳維亞:“高度之高前所未有,難度之大前所未有,為此訓練的時間之長前所未有,為這些演員準備的鋼絲威亞的數(shù)量之多,拉吊方式之復雜,也創(chuàng)造了世界之最。”
這些來自嵩山腳下的少林小子用執(zhí)著和堅韌展示著少林弟子的正精神。
塔溝武校只是登封武校的一個縮影。目前的登封,已是全國最大的武術訓練基地,有各類武術院校21所,在校學員7萬多人。登封武校有相同的地方,但也各有特色。如塔溝武校,在競技方面遙遙領先,還在奧運會和春晚登臺表演;小龍武院除成立了河南山川影視公司;武僧團以音樂大典為支撐,發(fā)展演藝特色……
在河南、在登封,少林武術被賦予的含義越來越多……
說起少林、提起武術,就必須提到嵩山,是嵩山孕育了少林、更孕育了燦爛的中國古代文化。壯美的大好河山、我國現(xiàn)存最古老的天文臺都在這里一一呈現(xiàn)。
每周,位于嵩山腳下塔溝武校的學生,都會進山拉練,沿著步道登上太室山,和他們一塊登山的還有眾多的游客:“嵩山有山、有水、有樹、有寺院,有很多的人文古跡。我們很享受在登上嵩山頂上,然后極目遠眺,那種人與自然為一體,那種心境很愉悅。”
2004年,嵩山被評為首批世界地質(zhì)公園,是五岳之首,在嵩山世界地質(zhì)公園內(nèi),連續(xù)出露著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五個地質(zhì)歷史時期的巖石地層序列,地學界稱之為“五代同堂”,是一部記錄在石頭上的地質(zhì)史書。嵩山世界地質(zhì)公園分為太室山、少室山、五佛山、五指嶺和石淙河五個景區(qū)。
走進少室山,從不同的方位觀看,那一簇簇白色巖柱,在藍天白云的烘托下,或像一柄柄利劍直刺蒼穹;或像一冊冊圖書整齊排列,“書冊崖”就是因此得名。河南南湖國際旅行社導游羅勝飛:“很多外來的游客都非常震驚,問導游:‘你們嵩山為什么有這種地質(zhì)地貌?’一般的游客沒有來到河南之前,在他們的個人印象中,他感覺,我只能在華山看到的,我今天來到我們登封、來到嵩山我也能看得到。”
而太室山則是另外一種雄壯,太室山海拔高度在1400米以上,相對高差達上千米,像一只巨龍臥伏在中原腹地。嵩山還有很多奇特的流水地貌景觀,峽谷深澗中,斷崖峭壁上,溪水長流,瀑布高懸。
“天有心,地有膽,天心地膽在嵩山” 這是嵩山地區(qū)流傳的一句歌謠,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嵩山地區(qū)一直被古人認為是天中之地。在距位登封市東南7.5公里的告成鎮(zhèn)坐落著一個古老的院落,院落門口的大石頭上刻著的“中”字,一下子把我們帶回到了西周初年,周公確定這里是天中的那一刻。西周初年,周公認為嵩山地區(qū)是天中,就在此建立一座測影臺。測影臺看上去很簡單,下部是方形的石座,,名曰“圭”,高約一點九六五米,上部為長方形石柱,名曰“表”,高約一點九五六米,觀星臺文物保護管理所所長安麗:“這個周公測影臺就是古代先民天地之中的確定之處。它怎么指定是地中,我們看這個石圭的上平面,是一個正方平面。這個八尺表是立于它的中心的。它的表根距南距北的尺度是一尺五寸,合現(xiàn)在的37厘米。每到夏至這一天,這個八尺表影的影長的尺度正好是一尺五寸,和石圭的上平面是重合的,我們在這個石圭的四周就看不到影子。所以周公測影臺又稱為無影臺。因為無影,我們的先民就確定這個是中心,國稱中國,山稱中岳,地稱中州。這個周公測影臺也就是中國天文學發(fā)展史上最早的天文觀測儀器鼻祖。”
現(xiàn)在大家都知道我們生活的地球是圓的,也就無所謂天中了。不過,正是老祖先的這種理解,給嵩山帶來現(xiàn)存最古老的天文臺——觀星臺,它就建在距周公測景臺二十米地方。
觀星臺是由臺身和量天尺兩部分組成,臺身高12米多,長長的量天尺由36塊1米見方的大石頭組成,和臺身呈垂直,砌在地上。觀星臺文物保護管理所副所長申穎濤:“世界上就這一個呀,全國搞了27個觀測站也就這一個了。經(jīng)科學考證就剩北京和這個兩個了,可是北京那個毀于明代,咱們這個就是元代留下來的。”
觀星臺始建于1276年,是元代著名天文學家郭守敬建造的。1271年,忽必烈滅掉了南宋,建立了規(guī)模空前的元帝國,他想制定一部更準確更科學的歷法,于是把這個任務交給了著名天文學家郭守敬,郭守敬就在全國各地建立了27個天文觀測站:“南到南海、北到北海、東到高麗、西到滇池。”北海,就是今天的西伯利亞,南海,就是今天的西沙群島,高麗,就是今天的朝鮮。可見當時郭守敬是本著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大規(guī)模地進行天文觀測。
在郭守敬建的27個觀測站中,登封的觀星臺是中心觀測站,因為郭守敬認為這里是天中。“它通過這個高標,晝參日影,夜觀星象。太陽每天中午射在橫梁上,它的陰影透在量天尺上,透在上面之后,他們發(fā)現(xiàn)影子象咱胳膊這么粗。郭守敬就做了一個儀器叫井(ying)浮。通過針孔成像,射到上面之后就象個小米粒這么大,橫梁象頭發(fā)絲那么細,這就找到中心位置了。影子最長是冬至,最短是夏至,晝夜時刻相等春分、秋分。”
通過進行精確的測量,郭守敬掌握了地球運轉(zhuǎn)的規(guī)律,并準確測出了24節(jié)氣。公元1280年,制定出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歷法《授時歷》。“確定一年是365.2425天,即365天49分12秒。這和現(xiàn)在我們通用的格林威治時間一年的長度僅差26秒,30年才相差一天,但卻早了301年。”
2011年,包括少林寺在內(nèi)的8處11項嵩山“天地之中”歷史建筑群申報世界文化遺產(chǎn)時,很多專家認為,單單就觀星臺單體就可以申報,它的完整性、位域性、科學性令人震驚。申遺成功后,觀星臺漸漸被人們所了解,很多天文愛好者和游客也把它作為參觀、游覽的目的地,觀星臺文物保護管理所所長安麗:“從人數(shù)和往年對比,有25%的增長。原來到登封的,目的地都是沖著少林寺的。現(xiàn)在的是,有沖著天地之中的趨勢的轉(zhuǎn)變,來登封就是來看觀星臺、看地之中的。”
天地之中,“中”是不偏不倚、是中庸之道,中文化的包容性,孕育了嵩山地區(qū)燦爛的文化,以少林寺為代表的佛教、以嵩陽書院為代表的儒教、以中岳廟為代表的道教,在嵩山匯聚,在這里開拓。
來到嵩山,如果止步于少林寺、止步于嵩山腳下就太可惜了,在登封市城北3公里峻極峰下,坐落著四大書院之一的嵩陽書院。
踏進書院,迎面?zhèn)鱽碛茡P的古箏彈奏聲,書院里隨處可見的古樹、幽竹和不時掠過的山間清風,使人頓時沒有了一路趕來的燥熱,心境也平和了許多。講解員李俊梅介紹說,嵩陽書院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五代的后周時期,當時的中國久經(jīng)戰(zhàn)亂,文人雅士為了躲避塵世間的紛爭,紛紛選擇偏僻清幽之地,或聚眾講學,或著書立說,宋代時改稱嵩陽書院。嵩陽書院的輝煌是從北宋開始的。 “當時在嵩陽書院里的講學老師非常多,其中比較有名的有:韓維、司馬光、王居安、范仲淹、程顥、程頤、朱熹,其中司馬光他的歷史巨著《資治通鑒》第9卷至21卷就是在這兒完成的。”
在嵩陽書院的發(fā)展歷史中,講學時間最長的要數(shù)號稱“二程”的程顥、程頤,他們在嵩陽書院講學近20年,對學生一團和氣,平易近人,講學通俗易懂,學生們聽了他們的課有“如沐春風”的感覺,“程門立雪”的故事就發(fā)生在這里。程顥、程頤在這里常年的堅守,也在這里形成了著名的“程朱理學”,登封地方史志辦主任呂紅軍:“事實上,沒有書院制度的誕生,也就沒有中國理學制度的誕生。這個書院制度為什么會催生中國理學呢?因為在中國古代國子監(jiān)講學的時候,它是比較古板的,必須得按照孔子的原話進行講解,不能對它解釋、不能對它闡釋。書院這種教育制度創(chuàng)立之后, 比較靈活,不但可以讀經(jīng),還可以闡釋它、解釋它。那么,在這樣一種學術思想的影響下,后來程頤、程顥就通過“理”的方法來闡釋儒學。于是誕生了“程朱理學”。那么,嵩陽書院就是中國“程朱理學”的發(fā)祥地。“程朱理學”從程頤、程顥發(fā)展之后,影響了中國一千年,成為中國儒家思想的一個核心。所以說,嵩陽書院在中國儒學傳播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
這種開放時式的教學,吸引了全國各地的求學者,也使嵩陽書院歷千年而不衰。康熙辛卯年,全省在開封選拔舉人,錄取的名額一個縣還不足一人,登封就中了五個。如此高的升學率,使得嵩陽書院曾經(jīng)創(chuàng)造了我國古代教育史的輝煌。
現(xiàn)在嵩陽書院里沒有了儒生,但是,這里每年都還會舉行嵩山論壇,讓各種思想在這里匯聚,在這里碰撞,文化學者閆鐵成:“現(xiàn)在北京大學就在這兒辦了個每年一次嵩山論壇,就是以這兒為中心,嵩山論壇其中重要的一個場所就是在這個院子里面搞講座。去年世界宗教一些大師都在這兒講。放暑假的時候,北京大學領銜,把全國著名院校浙江大學、南開大學等的學生,有志于搞中國文化傳統(tǒng)、傳承的,召集了一批,都是研究生之類的,在這兒上課,上了一個月,專修班。”
在嵩山南麓的太室山腳下的中岳廟是另外的一番景象,這里沒有外地游客,來這里的都是當?shù)氐木用瘢谒麄冃闹校@里供奉的中岳神,能保佑家里的平安。
王華敏是登封當?shù)厝耍瑒倓値е鴥鹤由贤晗悖?ldquo;我們一般是三月廟會和十月廟會過來。今天是我們在鄭州上班的孩子回來了,到這兒來磕個頭。孩子還小的時候,怕,讓中岳保佑,保佑孩子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就這種意思。我們這邊的人都是這樣的。”
這個供奉著中岳神的中岳廟依嵩山而建,從南到北,由低到高前后共11重,前后高低相差37米。 中岳廟的歷史可謂源遠流長。嵩山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常松木:“中岳廟相當于嵩山的山神廟,前身是太室祠,原建于秦代。”
中國古代有祭祀山神的傳統(tǒng),明代著名的古典小說《封神演義》中姜子牙斬將封神,就把五個最著名的大將封成了五岳的山神。從秦朝時起,有人在太室山腳下建了一座太室祠,來紀念山神,這就是中岳廟的前身。嵩山也是道教最早的基地之一,據(jù)記載,道教的創(chuàng)始人張道陵就在嵩山地區(qū)傳道達九年之久,北魏年間正式有了中岳廟這個名稱.并劃歸道教管理。當時著名的道士寇謙之就在中岳廟里修道,他重視道教的禮儀規(guī)范,改革道教官職的世襲制度,主張“唯賢相授”,為后世的道教禮儀奠定了基礎。呂紅軍:“寇謙之在嵩山修行了三十多年。在三十多年的過程中,他引領了中國,可以說史無前例的道教改革。把中國的過去屬于民間的道教改成了官方的道教,并且使中國的道教走上了中國的政治舞臺。”
中岳廟在中國古代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有人把中岳廟的特點歸結為四個大:規(guī)模大,廟宇大,神像大,氣魄大。現(xiàn)在中岳廟還占地面積10萬多平方米,有400多間廟房,如此宏大而又幽雅莊嚴的廟宇在全國也是罕見的。“它是現(xiàn)存我國最大古代建筑群,它比現(xiàn)在的西岳廟、東岳廟面積還要大。供奉這中岳神的地方。體量最大,到相國寺,到白馬寺都沒這么大的。共九間。上面都是從古到今贈送的扁額。
每逢農(nóng)歷三月和十月,中岳廟聚集了大批來燒香的信眾,中岳廟會也成了中原地區(qū)最大的廟會,呂紅軍:“中岳廟的祭祀活動主要集中在春祭和秋祭,這種帝王祭祀后來也為民間所采用,民間也在春季和秋季開始舉行大規(guī)模祭祀。于是在嵩山中岳廟就形成了一種特有的祭祀制度,就是在農(nóng)歷的三月和農(nóng)歷的十月,時間長達一個月,還催生了另外一種廟會。一個是祭祀的地方,一個同時是物資交流的地方,同時它還是一個民俗文化的展示場所。”
每逢廟會舉辦,中原各地百姓齊聚登封中岳廟,前來趕會者人潮涌動,絡繹不絕,廟會習俗延續(xù)至今。
“一天一地,一佛一道,一文一武”齊聚嵩山而聞名于世。一天,中國現(xiàn)存最完好、最早天文建筑——元代觀星臺;一地,全球首批世界地質(zhì)公園;一佛,佛教禪宗祖庭——少林寺;一道,道教策源地——中岳廟;一文,宋代四大書院之首——嵩陽書院;一武,中國功夫的杰出代表——少林武術。正是這種融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內(nèi)涵于一身,匯世界地質(zhì)奇觀于一體的氣勢,使嵩山“奧”冠五岳。
少林寺的“混元三教九流圖” 上真實地匯聚了這種融合,在當下,少林寺承載著更多宣傳嵩山文化、中原傳統(tǒng)文化的重任,少林武術像是一顆種子、像是一方磁鐵,把海內(nèi)外的嘉賓吸引到嵩山,吸引到中國,讓世界了解中國、了解中國人,了解中國文化。 (記者:盧靜)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華語廣播網(wǎng) (2014-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