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年間,新鄭縣(今新鄭市)出了一名平民詩人,此人好學善詩,淡泊名利,雖然性格有些怪僻,行止有點另類,但生活得逍遙自在,用時下流行的話說,他活得“有尊嚴”,他就是草根詩人楊樸。
楊樸,新鄭東里(鄭韓故城)人,自號東里野民。這個“野民”作詩的確有些“野”趣:喜歡獨自一人騎著黃牛在荒郊溜達,見到林密草深的地方,喜歡仰臥其中對著藍天白云冥思遐想——這是他通常的創作路徑。當然,如果有必要,他會到更遠更野的嵩山險絕處開發靈感,據說他的百多篇妙文就是在那里完成的腹稿。楊樸雖不是精英詩人,但他的詩文草根特色鮮明,故而也擁有自己的“粉絲群”。那首很有名的《七夕》,便是這位布衣詩人特意為中國的“情人節”而創作的:“未會牽牛意若何,須邀織女弄金梭。年年乞與人間巧,不道人間巧已多。”當時,有個叫畢士安的翰林學士跟楊樸是好友,就利用自己的顧問身份向宋太宗舉薦楊樸,言之鑿鑿稱老友品學兼優。宋太宗是個尊賢愛才的皇帝,聽說楊隱士具有這等潛質,又是顧問團高參舉薦的,二話沒說,立即指示錄用授官。誰知“野民”楊樸一點不領情,他給皇帝上了一書,篇名《歸耕賦》,明確表示甘當一輩子隱士。宋太宗很無奈,只能忍痛割愛,人各有志不能強勉不是?
雖然前輩遭到婉拒,但宋真宗并沒因此止步不前,因為這個天子也愛才,眼看一寶貴人才白白浪費,真宗心里還真是有點不忍。要不再試試?于是,一道詔令,楊樸被帶到了朝堂。
“楊隱士,聽說你的詩寫得很不賴啊,可否獻一首來讓朕拜讀拜讀?”
“皇上,沒有的事,小民不會作詩。”楊樸不知是真虛心還是假謙遜。
“那好。你臨來時有人作詩送給你嗎?”
“其他人真沒有,倒是鄙人的小妾有一首。”“是嗎?讀給朕聽聽。”宋真宗一聽是女流的詩,似乎比對楊樸的詩更感興趣。楊樸不緊不慢吟誦起來:“更休落魄耽杯酒,且莫猖狂愛詠詩。今日捉將官里去,這回斷送老頭皮。”
宋真宗一聽,笑得前仰后合——出來做官原來是這么可怕啊,跟斷頭臺都拉扯上了,難怪人家不情愿啊。得,既然事情這么嚴重,咱還是別難為人家了,放他回家好了。
后來,蘇東坡因“烏臺詩案”被捕,在被押解出門時,妻子兒女哭成一團。蘇東坡倒是坦然,沖妻子打趣道:“你就不能像楊樸的小老婆那樣送一首詩給我?”一句話,逗得妻子破涕為笑。
楊樸隱居一生,活了78歲,死后葬新鄭龍湖鎮袁堡村東。北宋著名詩人黃庭堅曾拜謁楊樸墓并題詩一首:“三尺孤墳一布衣,人言無復似當時。千秋萬歲還來此,月笛煙莎世不知。”許禾鋼 【原標題:北宋草根詩人楊樸作《七夕》 對當官不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