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產名叫公孫僑,是春秋時期鄭國(在今新鄭一帶)的執政者,他聰明能干,是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
當時,鄭國地處列國中心,南有楚國,北有晉國,晉國和楚國互相爭奪霸權,鄭國是個小國,夾在兩強之間,處境艱難。可是,從鄭簡公時子產開始執政,幾十年間,鄭國對外能保持獨立,對內也比較穩定,可以看出子產的政治魄力。子產執政非常盡力,在選拔官員方面也非常慎重。
子產執政期間,鄭國的大臣子皮(就是罕虎,是當時鄭國貴族的領袖)想讓尹何去某地做長官。子產不同意,他對子皮說:“尹何是一個年輕人,讓他為地方長官,恐怕不能勝任。”子皮說:“尹何為人忠厚,我很喜愛他,他會認真做事的。讓他去好好鍛煉鍛煉,他慢慢就能勝任長官一職的。”子產說:“我看您這樣做并不好。對于自己所喜愛的人,應當對他更要負責。現在您因為喜愛他而讓他去做長官,這就等于把刀交給一個不會操刀的人,讓他去任意亂割,有害而無益,因此,會傷害更多的人。”子皮剛要分辯,子產又說:“比如說您現在有一匹美麗的錦緞,想做一件自己喜歡的衣服,您一定不會愿意把這匹錦緞交給一個不懂裁衣的人,叫他拿去學習剪裁。其實,國家大事也是如此,怎么能把一國的領土和百姓隨便交給年輕而不管理的人去隨便管理呢?難道一個城市、一個地區,還不如您的一匹錦緞重要嗎?”子皮聽了這番話,覺得子產說得很有道理,他不僅放棄了自己的主張,還稱贊子產有政治遠見,從此,子皮就更加支持子產了,幫助他積極治理鄭國。從此,人們就把那些將官職交給才能不足的人的做法叫“美錦學制”。某人如果不能勝任重要的職務而偏讓他去任職,結果壞了大事,人們稱之為“操刀傷錦”。這個故事出于《左傳》,從此,留下了“操刀傷錦”的成語。
《北史》中論及子產選拔官員不愿意“操刀傷錦”的這段史事時說:“未能操刀而使割錦,非傷錦之尤,實授刀之責。”意思是說,明知他不會使用剪刀,卻偏讓裁剪美錦,這不是剪壞美錦的人之過,實在是給他剪刀、讓他亂剪的人之罪。北魏有文人也論述此事說:“常恐操轡傾輪,操刀傷錦。”意思是說,總是擔心駕馭車子而翻倒了車,剪裁衣料而糟蹋了錦,引申之意是說,別讓不能勝任的人勉強任職。成語“操刀傷錦”就是比喻才力不足,難當重任。王吳軍【原標題:子產不愿“操刀傷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