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黃縣西北三十里有石甕村,因岳飛與母親坐石甕“沖濤及岸”得救,村人為紀念岳飛,遂改名為石甕村。
石甕村原名清流村,村旁有一條小河叫清流河。宋崇寧二年六月黃河決口,水淹湯陰岳家莊,岳飛母親抱著剛滿百日的岳飛坐石甕順水漂流,漂到內黃縣清流村時,被村民打撈救上岸,被當地一富戶王明收留。岳飛率岳家軍抗金屢戰屢勝,被以宋高宗和秦檜為首的投降派嫉恨,以“莫須有”罪名害死。明朝初年,村人為懷念岳飛和岳飛的母親,在村頭修建了一座規模宏大的岳母祠,祠前立一巨大石碑。據村里老人講,碑座是石龜(赑屃),有兩庹(約一丈)多長。同時,把村名改為石甕村。
沖漂岳飛的那個大石甕,原來一直存放在石甕村的岳母祠內,民國時被國家搬運到安陽,現存放在安陽袁墳博物館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