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北糧倉 歷久彌香
引子
滑縣的地名沿革比較簡單,從秦漢的白馬縣到隋唐的滑州。
到了明初,朱元璋在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降滑州為滑縣。到了清代雍正年間,滑縣劃歸河南衛輝府管轄。1914年,民國裁并府、州,滑縣隸屬豫北道。1928年,改屬于河南省第三行政區劃專區。
新中國成立后,當年11月,縣政府自萬集村遷至道口鎮,隸屬平原省濮陽專區管轄。1952年11月,平原省撤銷,滑縣復歸河南省管轄,屬安陽專區。1983年成立濮陽市,歸濮陽市管轄。1986年2月,改屬安陽市管轄。
2011年6月1日,滑縣被確定為河南省10個省直管縣體制改革試點之一。2014年1月1日,滑縣正式成為河南省省直管縣。滑縣是一座歷史古城,境內不僅有仰韶文化遺址5處、龍山文化遺址12處,還有著名的瓦崗軍起義遺址和李文成起義遺址,歐陽書院、廣濟橋、孔廟大成殿等系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唐建明福寺塔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滑縣曾誕生孕育出眾多古今名人賢士,春秋時期中國文學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女詩人許穆公夫人,唐朝賢相盧懷慎、明初教育家宋訥、隋末瓦崗寨農民起義領袖翟讓等。袁紹、曹操、宗澤、歐陽修、司馬光均在此地擔任官職。著名詩人李白、杜甫、高適、岑參也留下詠滑名詩。
滑縣的歷史,非常值得后人回味。
香醉塵緣 道口燒雞
道口鎮的繁華,造就了一道名吃:道口燒雞。
2014年2月26日,記者來到滑縣義興張燒雞廣場。只見廣場上有一座銅像,戴瓜皮帽,手拿文明棍,一副鄉間紳士打扮,若有所思地望向前方。銅像就是張炳,道口燒雞的“先祖”。他肯定想不到,三百多年后的今天,人們能為他立這樣一座銅像。
順河街與大集街的交叉口,是當年道口鎮最繁華的十字街。十字街東南角有座兩層小樓,掛金字招牌,上書“本鎮專家義興張燒雞老鋪”,這便是道口燒雞的正宗原產地。該樓建于清代末期,面闊兩間,為磚木結構兩層樓房,板門,格扇窗。該店因生產“義興張”燒雞聞名于世。
道口燒雞始創于清順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距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據《?h志》及《滑縣志》記載,在開始的100多年時間里,由于技術條件差,制作粗糙,生意頗不景氣。到乾隆五十二年(公元1787年),張炳偶遇曾當過御廚的老朋友劉義,說起自己做燒雞生意慘淡的悲苦。劉義便告訴張炳:要想燒雞香,八料加老湯。張炳如法炮制,做出的燒雞果然異香濃郁。從此,生意興隆。感激之余,張炳把他的燒雞店定名為“義興張”,寓意“友義興張”。自此,道口燒雞便一代代傳下來,既傳家珍絕技,又傳百年老湯。
“義興張”的牌子打出以后,張炳反復實踐,在選雞、宰殺、撐型、烹煮、用湯、火候等方面,摸索出一套經驗。據《滑縣志》記載:嘉慶皇帝出巡路過道口,忽“聞異香而醒神”,問左右:“何物發出此香?”答曰:“燒雞。”知縣遂將燒雞獻上,嘉慶皇帝吃后稱贊其具“色、香、味三絕”。從此,道口燒雞成了清廷貢品。
1956年,“義興張”燒雞在全國土特產食品展覽會上被評為“十大名吃”之首,并于同年國慶節進入國宴。此后,作為特供食品用以招待國外元首及駐華使節。
1962年,道口燒雞進入國際市場。
去年年底,滑縣道口八代中和“義興張”燒雞在臺中市開設分店。據了解,這也是內地唯一一家落戶臺灣的燒雞企業。河南省民間文化杰出傳承人、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道口義興張燒雞第八代嫡傳人張中和告訴記者,“義興張”燒雞分店正式落戶臺灣,是為了促進兩岸飲食文化交流,讓臺灣同胞也能品嘗到正宗的河南美食,提高大陸美食產品在島內的知名度,為兩岸民間飲食文化交流開辟一個新渠道,搭建一個新平臺,做有益的探索。
十一次蟬聯“全國糧產先進縣”冠軍
在滑縣民俗博物館參觀時,讓人心生感慨。在中國北方的縣城里,能有這樣一個博物館,實在是個奇跡。在這里,記者看到了延續數千年的農耕文明:單鏵獨把的犁,牲口和人都能拉的耬,燒柴火的灶,榨油的碾子和木輪箍鐵條的大車……絕大多數都是木頭做的,木頭的笨拙和忠厚,木頭的純樸和可靠,再加上鐵的鋒利和石頭的厚重,就是我們這個以農耕文明為基礎的民族生活的全部了。
也許,正是滑縣對農耕文化的尊重,才成就了一個豫北“大糧倉”,使滑縣的麥香歷久彌香。
滑縣位于河南省東北部,轄10鎮12鄉1個產業集聚區,1019個行政村,總人口143萬,區域面積181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95萬畝,總產130萬噸以上,素有“豫北糧倉”之美譽,是河南省第一產糧大縣,中國小麥第一縣,全國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示范縣、河南省高標準農田建設示范縣、河南省農業標準化生產示范縣。屬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
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實現糧食穩定增長,滑縣圍繞打造“糧食優質高產示范縣”的發展目標,大力實施了高標準糧田“百千萬”建設工程,一大批高標準、大規模示范區已具雛形,連片效益初步顯現。
該縣打破鄉鎮界限,在全縣規劃高標準糧田萬畝方33個,千畝方38個,百畝方10個,總面積155萬畝,全力實施高標準糧田“百千萬”建設工程。其中,以26.5萬畝白馬坡、衛南坡和10萬畝留固高標準糧田示范區為核心,規劃建設的集中連片面積達50萬畝的超大高標準糧田示范區將成為全省規模最大、標準最高、產能最高的高標準糧田示范區和現代糧食生產示范區。
2013年,該縣還整合發改、農開、水利、國土等項目資金2.5億元,新建高標準糧田21萬畝,全縣累計達到90余萬畝。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助推糧食穩產高產筑牢了根基。
作為我省第一產糧大縣,滑縣糧食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1/400,占河南省總產量的1/40,占安陽市總產量的40%。商品糧貢獻量均位居河南省第一。2013年全縣總產139.92萬噸,再創新高。
2013年12月,滑縣再次被授予“全國糧食生產先進單位”榮譽稱號,成為全國唯一的糧食生產先進縣“十一連冠”,總產連續22年保持河南省第一。
豫北糧倉,滑縣正以其獨特的步伐沿著發展的路子越走越寬,越走越遠。
基本概況
地理位置:河南省東北部
面 積:1814平方公里
方 言:中原官話
氣候條件: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隋唐大運河、張家遺址、瓦崗寨、明福寺塔、歐陽書院、千翠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