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鶴壁 >> 走進鶴壁 >> 印象鶴壁 >> 瀏覽鶴壁

黎陽城如畫 靈秀出人杰 —— 浚縣古城印象

2016/2/25 15:27:48 點擊數: 【字體:

        
    每一座城都有難忘的歷史,自己的故事。然而,當千年前的繁華落幕,生活歸于平靜,又有哪座城還能留住曾經歷史的痕跡,為后人講述那段過去呢?

        黎陽城如畫  靈秀出人杰 —— 浚縣古城印象

    在河南鶴壁,就有這樣一座城——浚縣。它古稱黎陽,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它依山傍水,既有大伾、浮丘兩山守衛于此,又有衛河、大運河在此穿行交匯,寧靜而美麗,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黎陽城如畫  靈秀出人杰 —— 浚縣古城印象


    可誰又曾想到,這里也有過戰火的紛擾,苻堅北征的方城之戰、袁紹之子袁譚黎陽之敗、關羽溫酒斬華雄、劉鄧大軍“布袋陣”都發生在這里。

黎陽城如畫  靈秀出人杰 —— 浚縣古城印象


    戰火的硝煙早已散去,當傷痕被時間治愈,它反而成為了這座城獨特的記憶。

黎陽城如畫  靈秀出人杰 —— 浚縣古城印象
 

黎陽城如畫  靈秀出人杰 —— 浚縣古城印象


    這里,有“華北第一古廟會”之稱浚縣正月古廟會、“中國最早、北方最大”的摩崖石像大伾山石佛、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泥咕咕”,不論哪一個,都是浚縣的一張名片,引領著人們不斷去走近它,了解它。
 

黎陽城如畫  靈秀出人杰 —— 浚縣古城印象


    但離浚縣越近,越發現它的魅力不止于此。為人所熟知的廟會、大石佛、泥咕咕只是它的一部分而已,它的古城墻、大運河、老民居、縣衙等等,雖不顯眼,卻早已跨越時間的界限融入這座城、融入人們的生活之中了。
 

黎陽城如畫  靈秀出人杰 —— 浚縣古城印象


    漫步在古城街道之上,兩側的古舊民居歷經風雨,雖已失卻當年的嶄新模樣,卻透露出一種別樣的韻味,寧靜、古樸。
 

黎陽城如畫  靈秀出人杰 —— 浚縣古城印象


    街道上空,大紅燈籠高高掛起,既是對新年的慶賀,也是對古城的祝福。兩側商販的叫賣聲不時傳來,古城生機盡顯。
 

黎陽城如畫  靈秀出人杰 —— 浚縣古城印象

    色澤鮮艷的印花布、家常實用的針線盒、鮮焦入味的花生米等等,給老城增添了生活的氣息。街邊,老人們坐在古老的店鋪前,悠閑地聊著天。抬頭看去,屋頂的灰瓦尚留存著風雨的足跡,瓦縫之中,幾株枯草在風中搖曳,古意盈盈。
 

黎陽城如畫  靈秀出人杰 —— 浚縣古城印象

    伴隨著悠長的叫賣聲,徜徉在青磚灰瓦的古舊老街,飛揚思緒,憶往昔,思明朝。
 

黎陽城如畫  靈秀出人杰 —— 浚縣古城印象

    在老城東西、南北大街的交叉中心,文治閣靜靜守候在這里,記錄著昔日的繁華。四百多年后的今天,抬頭望去,建筑依舊高俊宏偉。上書“文治閣”三個大字,穩重雋逸,筆力遒勁。文治閣原名中心閣,始建何時已經不得而知了。明萬歷年間移鐘于閣上,又稱鐘樓,鼓樓,是浚縣的標志性建筑,當地人習慣稱它為“鐘鼓樓”。在清順治年間,它因毀于火災,于康熙年間重修并改名“文治閣”,意為“以文為治”。其東書“丹流東壁”,西書“壁瀉西山”,為清代書法家趙素廬書。南曰“清環黎水”、北曰“黛護伾嵐”,清代浚縣書法家張子白書。匾額題字穩重雋逸,筆勢蒼老遒勁。東北角有磚砌階梯可以攀登。平臺上建兩層高樓,雙重檐,攢尖頂,挑角,花脊,琉璃瓦剪邊。平臺邊建有方孔女墻,高1米。閣高10米,上層四面開窗,窗口上分別懸“視承顧問”、“面奉特知”、“三待經筵”、“五知貢舉”橫匾。閣內供福、祿、壽神像。平臺上建筑為重檐四角攢尖頂。挑角花脊,琉璃瓦剪邊,頂鑲寶瓶。平臺上有水泥欄桿,憑欄四望,市鎮景象,指顧盡畢。
 

黎陽城如畫  靈秀出人杰 —— 浚縣古城印象

    穿門而過,四個拱形券門通向老城的東西南北。看著斑駁的墻體,撫摸那片片青磚,恍惚間時光交錯,車夫揚起長鞭駕著馬車,馬蹄踏著青石板從這里穿過,往昔的熱鬧與繁榮仿佛呈現眼前。嘚嘚的馬蹄聲似乎還在耳邊回響,一聲汽笛將思緒拉回現實,樓閣依舊,但時光卻已跨越數百年。
 

黎陽城如畫  靈秀出人杰 —— 浚縣古城印象

    沿著老街一路走過,兩側的老舊民居承載著黎陽城的古韻,屋頂墻壁上在風雨、時間洗練之下所造就的氣質與韻味,哪怕只是那一面斷墻,一片青瓦,一塊青石板,都記錄著老城從古至今一路走來的印記。
 

黎陽城如畫  靈秀出人杰 —— 浚縣古城印象
 

    夕陽中,莊嚴簡樸的浚縣縣衙呈現眼前,向我們訴說過往的歷史。現今所看到的縣衙是浚縣縣委、縣政府為充分發掘、培育、完善歷史文化資源,打造歷史古城、文化名城,二零一三年七月決定在縣衙遺址動工復建的。它坐北向南,建筑典雅、中和、含蓄,是研究清代官衙體制及格局的重要實物例證。在古代,浚縣是富裕大縣,這一點從它的房基、石獅、經制名缺碑記碑、重修浚縣公府記碑、王縣知事實坪先生德政碑及大量石柱礎等遺跡可以體現出來。不妨走進它,去追尋千年古城留下的足跡,來一次縣衙文化的探尋之旅。
 

黎陽城如畫  靈秀出人杰 —— 浚縣古城印象

    手執一串晶瑩的冰糖葫蘆,沿著縣衙前的青磚道路向前走去,古城墻夕陽下的影子就落在腳邊。這里就是明城墻了。

黎陽城如畫  靈秀出人杰 —— 浚縣古城印象
 

黎陽城如畫  靈秀出人杰 —— 浚縣古城印象

    城墻南北兩側分別有券形頂城門兩個,南部為允淑門,北部水驛門。看著這經過六百年風雨依舊立在大運河畔的明代古城墻,不禁感慨良多。
 

黎陽城如畫  靈秀出人杰 —— 浚縣古城印象

    六百年,它見證著朝代的更迭、歷史的巨變。而今,人們帶著孩子在城墻前方寬闊的廣場上放風箏。湛藍的天空中,朵朵白云與蝴蝶在云端相伴,孩子們銀鈴般的笑聲回蕩在廣場上。廣場上的小吃攤前,人們在盡情享受美味的同時也欣賞著古城的美景。

黎陽城如畫  靈秀出人杰 —— 浚縣古城印象

黎陽城如畫  靈秀出人杰 —— 浚縣古城印象

    重檐歇山的浚縣城樓壯觀巍峨,兩側古老的城墻以環形將空間延伸。

黎陽城如畫  靈秀出人杰 —— 浚縣古城印象

黎陽城如畫  靈秀出人杰 —— 浚縣古城印象

    風吹過,大運河泛起漣漪,在夕陽的照耀下閃著金色的光芒,分外美麗。橋下的護河神獸靜默守候著護城河,身影幾百年未曾改變。向遠處望去,城墻外的屋頂顯露出來,意境悠遠。

黎陽城如畫  靈秀出人杰 —— 浚縣古城印象

大運河(衛河永濟渠浚縣段)

黎陽城如畫  靈秀出人杰 —— 浚縣古城印象

衛河

黎陽城如畫  靈秀出人杰 —— 浚縣古城印象

淇河

    大運河西面不遠處就是衛河了,它與大運河交匯于一處,與淇河一起護衛著古城,滋潤著古城的土地,養育著古城的人民。

  黎陽城如畫  靈秀出人杰 —— 浚縣古城印象


    街邊的一個小攤、一個商鋪或許就體現著一座古城的底蘊和味道。街邊攤位前,一位有著三十余年手藝的老師傅在嫻熟地制作浚縣特有的纏絲火燒,和面、揉面、打餅、烘烤,整套動作一氣呵成。
 

黎陽城如畫  靈秀出人杰 —— 浚縣古城印象


    不一會,香味就在空中飄散開來了。制作成的火燒色澤誘人,金黃的圓圈點綴其上,色香味俱全。

 黎陽城如畫  靈秀出人杰 —— 浚縣古城印象
 

黎陽城如畫  靈秀出人杰 —— 浚縣古城印象
 

黎陽城如畫  靈秀出人杰 —— 浚縣古城印象


    日光稀薄,整個古城籠罩上了一層金色的光芒。
 

黎陽城如畫  靈秀出人杰 —— 浚縣古城印象

    暮色漸暗,回首望去,古城的身影依稀,凝立大運河畔,堅毅而巍峨。

黎陽城如畫  靈秀出人杰 —— 浚縣古城印象

黎陽城如畫  靈秀出人杰 —— 浚縣古城印象

    鐘鼓樓、縣衙、民居、運河、城墻都隱匿在暮色中,古城就這樣慢慢安靜下來了……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印象河南網
0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