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大都是美食家,善于享受生活。沒有條件時,像曹雪芹的“舉家食粥酒常賒”,也能對付;若條件許可,那一定不會在嘴上虧待自己的。袁枚、李漁、林語堂、梁實(shí)秋等,都有專門寫美食的著作。美食方能換來美文,倒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蘇東坡的美文傳遍天下,他喜歡美食也是盡人皆知。他是一位罕見的文學(xué)巨匠,也是一位熱愛生活的美食家。他發(fā)明了東坡肉,還專門寫了《豬肉頌》︰“凈洗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他喜歡吃河豚,并留下名句“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檢點(diǎn)其詩文,其中有很多都與美食有關(guān),如《菜羹賦》、《食豬肉詩》、《豆粥》、《鯨魚行》、《酒頌》以及著名的《老饕賦》,東坡以“老饕”自嘲,并戲謔地宣稱︰“蓋聚物之夭美,以養(yǎng)吾之老饕。”意思是說,全天下的美味呀,你們的存在都是為了供養(yǎng)我老饞鬼的哦!記在他名下的還有東坡餅、東坡魚、東坡拼盤、東坡肘子……
大家常引用魯迅的一句名言“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是勇士”。魯迅自己就特別喜歡吃螃蟹。他愛在家里自己烹制,通常有兩種簡單的做法︰大閘蟹是隔水蒸熟,用姜末加醋加糖食用。較小的蟹和上面做成油醬蟹,當(dāng)做下飯的小菜。有時魯迅會請弟弟周建人一家到家里品嘗大閘蟹。1932年10月魯迅日記記述︰“三弟及蘊(yùn)茹并食蟹。” 魯迅留日的時候知道日本人愛吃蟹,還專門讓許廣平去選購一些陽澄湖的大閘蟹,分別送給日本朋友鐮田誠一和內(nèi)山完造。魯迅的雜文里曾多次提到吃螃蟹,不乏妙語佳句,奇思異想。
巴金是四川人,在他漫長的101年人生旅途中,始終鄉(xiāng)音不改,喜聽川劇,吃川菜,尤喜“夫妻肺片”。老家有人來看巴金,一定會給他帶成都的夫妻肺片。一次,他的佷子李致臨時決定去上海。行前,他匆匆找來女婿,讓他快點(diǎn)買些夫妻肺片好帶給巴金。當(dāng)時,天色已晚,店家大都打烊了。李致的女婿十分焦急,對一家正要關(guān)門的“肺片店”老板說︰“我急著買到夫妻肺片,是帶給巴金的!” 店家一聽巴金的大名,二話不說,將這位遲到的顧客迎進(jìn)店里。隨后,風(fēng)風(fēng)火火地加工起來。不到半小時,這份質(zhì)量特別好、分量又超標(biāo)的“夫妻肺片”就做好了。李致拿到手上,真是喜出望外。
在外國留學(xué)、任職多年的胡適,雖大力提倡全盤西化,但他的腸胃卻沒有被西餐征服,平生最喜歡吃的還是家鄉(xiāng)菜“徽州鍋”。 其做法是︰炊具用大號鐵鍋,材料是豬肉、雞、蛋、蔬菜、豆腐、海蝦米等。“鍋”有七層︰最底一層是蔬菜,主要有冬筍、蘿卜、冬瓜、干豆角;稍上一層是豬肉,半肥半瘦,每塊約一兩重;再上一層為油豆腐果,裝有餡子;第四層為蛋餃子;第五層為紅燒雞塊;第六層為油煎豆腐;第七層為碧綠菠菜。要三四小時,才燒得出味道來。香氣逼人,美不可言。他的太太江冬秀最會做這個菜,只要在家請客,必定主打“徽州鍋”,從來不變。
老舍是滿族人,小時候家里窮,難沾葷腥,改善生活就是吃“芥末墩兒”。后來他有錢了,可最喜歡的還是這一口。與胡青結(jié)婚的時候,他沒別的要求,就希望夫人會做“芥末墩兒”。這可難不倒胡青,因?yàn)樗彩浅?ldquo;芥末墩兒”長大的。這道菜,其實(shí)也很簡單,將洗好的白菜墩兒碼在盆里,撒上芥末、糖,并加上米醋;再碼第二層,再撒一次芥末、糖,加米醋,一直到擺滿一盆為止,盆外包上毯子或者小棉簾,讓芥末“發(fā)一發(fā)”,擱上三天,便可以取而食之了。芥末墩兒的誘人之處就是一個“沖味兒”,它是老北京年夜飯里必須有的,滿族人尤其喜歡吃這道菜,老舍一輩子也沒吃夠,多次在文章中提及,贊不絕口。
汪曾祺、林斤瀾、陸文夫、張中行等作家,也都是美食專家,也是美文大家,讀其美文,如品佳茗,如食珍饈,每每“垂涎欲滴”,欲罷不能。陳魯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