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焦作 >> 名人名家 >> 名人與河南 >> 瀏覽焦作
精彩推薦
專題推薦
    沒有記錄!

孝子丁蘭與沁陽(三)

2013/11/20 11:09:48 點擊數: 【字體:


孝子丁蘭與沁陽(三)
丁蘭刻木事親(資料圖片)

 
    故事說:“丁蘭,為東漢時期河內(今河南省黃河北)人,幼年父母雙亡,他經常思念父母的養育之恩,于是用木頭刻成雙親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議,每日三餐敬過雙親之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門之前,一定稟告,回家后一定面見,從不懈怠。久之,其妻對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針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蘭回家見木像眼中垂淚,問知實情后,遂將妻子休棄。”郭居敬版本的“刻木事親”故事,將孝與非孝的反差和矛盾,集中到了丁蘭與其妻的身上,僅用一層對比,突出表現了丁蘭的孝義與賢德。

  明、清以后,有關丁蘭“刻木事親”的故事版本中,多數故事情節,多了“鄰人張叔妻,從蘭妻處借貸,木人不悅。張叔便醉罵木像,并以杖擊其首,丁蘭歸,妻具以告之,丁蘭怒,即奮擊張叔。吏捕蘭,不但未予重罰,反嘉獎之”。故事多了一層跌宕,聽(讀)起來就更加生動。

  古河內縣志第二十七卷孝義傳記載的“丁蘭刻木事親”故事說:“丁蘭者,河內人也,少喪考妣,不及供養,乃刻木為人,仿佛親容,事之若生,朝夕定省。后鄰人張叔妻,從蘭妻借貸,看蘭妻跪啟木人,木人不悅,不以借之。叔醉疾來,酣罵木人,以杖敲其頭。蘭遠見木人色不懌,以問其妻,妻具以告之,蘭即奮劍殺張叔。吏捕蘭,蘭辭木人去,木人見蘭為垂淚。郡縣嘉其至孝,通于神明,圖其形象于云臺也。”

  孫盛逸人傳,引干寶搜神記曰:丁蘭,河內(野王)人,年十五喪母,乃刻木做母,事之供養如生,鄰人有所借,木母顏和則與,不和不與。后鄰人忿難盜所,木母應,刀血出,蘭乃殯殮報仇,漢宣帝嘉之,拜中大夫,俱見太平御覽。

  漢·覃懷志卷八·孝義傳記曰:“丁蘭,河內人,少喪母,刻木為像,事之朝夕,定省不怠。鄰人張叔妻,從蘭妻借貸,蘭妻跪告木像,木像不悅,不以借之。張叔醉罵木像,以杖擊其首。蘭還,見像不懌,怪問故,妻俱以告。蘭即奮擊張叔。吏捕蘭,蘭辭木像,木像為垂涕。郡縣嘉其孝,俱以聞之,上詔圖其像,令祀鄉賢。”

  丁蘭巷與丁蘭祠

  丁蘭的故鄉——河南省沁陽市水北關村(水北關地處沁河中游北岸。沁河:黃河的源水支脈),歷史上是個古老而聞名的地方。明、清之前,這里是沁河上的一個重要的渡口和驛站,南通洛陽,北達晉城(山西省),系太(原)洛(陽)交通之要津。相傳漢光武帝劉秀北渡巡察;曹操北征高干;唐太宗李世民北伐;元代初年成吉思汗協將曷思麥里駐軍扎懷;明代洪武年間的移民;太平軍將領林鳳祥、李開芳率軍北伐時圍攻懷慶府,都曾在水北關這個地方駐軍扎營,渡河小憩。

  20世紀70年代,文物部門在沁陽組織文物普查,水北關村喬鶴佩(1898~1987)、趙永德(1900~1987)等幾位老者,在座談水北關村的歷史及文物時,曾共同追述過丁蘭故鄉的古代繁榮與古代文明。

  傳說,當今的水北關村和對岸的水南關村,古代曾是商號沿街,商賈匯流、物貿繁榮的一條南北大街,“天改黃河,司(司馬懿)改沁”時(民間傳說,尚無考),這條南北大街,被沁河水從中分斷,一分為二為水南關、水北關兩個村莊。

  沁水分斷后的水北關村,也就是漢孝子丁蘭的故鄉,經歷代繁衍發展,鄉村布局呈“大”字形,又稱“人體”結構。(三)□喬子元【原標題:丁蘭及其孝義精神】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焦作日報晚報版 2010年3月8日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