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焦作 >> 走進焦作 >> 印象焦作 >> 瀏覽焦作

通經活血懷牛膝

2014/8/7 17:45:08 點擊數: 【字體:


    名稱的由來

    懷牛膝,四大懷藥之一,是通經活血的要藥。

    在《神農本草經》中名牛膝,又名百倍。為什么叫牛膝,梁·陶弘景說:“其莖有節,似牛膝,故以為名。”這是就其地上部分的形態說的,因為它的莖節極像牛的膝關節,就取名叫牛膝。

    明·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本經》又名百倍,隱語也,言其滋補之功,如牛之多力也。”這是就它的治療疾病,強筋健體的功效說的,意思是說,它好像牛之持久耐力,堅韌不拔,藥到病除,使人身體強健,延年益壽。

    在牛膝之前加懷字,始見于宋·唐慎微所著的《經史證類備急本草》(成書于1983年)。他在這部書里第一次和產地聯系起來稱懷州牛膝。清·張秉成的《本草經讀》就正式稱懷牛膝了。

    在歷代的本草著作中,牛膝有三種,即懷牛膝、川牛膝和土牛膝。在實際應用中,有的將懷牛膝當成牛膝的正名,有的則將懷牛膝當成牛膝的別名,還有的將懷牛膝當成牛膝的習稱或處方用名。而這三種藥又性味有別,功能各異。所以,在醫家的處方中,凡寫“牛膝”的,就都是指的懷牛膝,否則,就必須寫明是川牛膝或土牛膝,以示區別。

    道地沿革

    在我國最早的藥物學著作《神農本草經》中,牛膝被列為上品之藥,位列第二十三,和其他上品藥平起平坐,不分優劣,一直到南北朝時期,梁·陶弘景才指出“牛膝生河內川谷。”這里說的“河內”,指的乃是河內郡境,即今焦作市轄區的武陟、溫縣、沁陽、博愛、修武、孟州等縣市,說明那時已經開始認定焦作市轄境為牛膝的主產地。

    到了宋朝,蘇頌編著的《閣經本草》(成書于1061年)強調:牛膝“今江淮、閩粵,關中亦有之,然不及懷州者為真。”說明那時懷州牛膝已經有了相當高的名氣。明·劉文泰編著的《本草品匯精要》又指出:“道地懷州者佳。”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則采用對比的辦法,又進一步指出:“牛膝……唯北土及川中人家栽蒔者良。”這里說的北土,指的就是河南黃河以北的懷慶府(即今之焦作市),川中則指的是四川產的川牛膝,臨床應用中與懷牛膝又有所不同。所以,這里還是強調懷牛膝的道地性。

    清朝醫藥界仍一直堅持懷牛膝為最道地的產品。吳儀洛編著的《本草從新》說,牛膝“出懷慶府,長大肥潤者良。”清人范照藜說:“牛膝以出沁河北岸,王賀(今屬博愛)諸村為良。”《沁陽市志》則載小廟后牛膝為最道地。從古至今,所有的地方志,無一例外地堅持懷牛膝是最道地的中藥材。

    新中國成立以來,在黨和政府的重視下,中醫藥事業得到了空前的發展,不僅整理出版了許多古典本草著作,而且還出版了大量的中藥教材、科研、栽培和臨床應用的著作和刊物,其種類之繁多,范圍之廣闊,內容之豐富,都是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著作,如《中國藥用植物志》、《中藥志》、《全國中草藥匯編》、《中藥大辭典》、《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等等,在這些著作中,都無一例外地肯定懷牛膝是最道地的中藥材,焦作是主產地。2003年,國家質檢總局又下達了72號公告,將懷牛膝列為國家法定的“原產地域保護”范圍。從此,懷牛膝的道地地位又有了法定的地位。

    功能與地位

    在目前已經發現并在臨床應用的5767種中草藥中,懷牛膝只是其中的一種,然而它的地位,它的功能和主治,卻是其它一般藥物所不能比擬的。

    首先,懷牛膝是活血化淤的主藥。從它的性味和功能主治來說,懷牛膝味苦酸、性平、歸肝腎經。生用逐淤血、通經脈。治婦女淤血不行、經閉癥瘕,難產或胞衣不下,又治風濕痹痛,關節拘攣,扭傷閃挫,淤血作痛。既可逐淤通經,又可療傷止痛,還可治血熱妄行之吐血衄血,陰虛火旺的喉痹、止痛、口瘡;陰虛陽亢的眩暈頭痛,還可利尿通淋,活血淋尿血、尿道澀痛。酒制能補肝腎、強筋骨;又能用于治肝腎不足,腰膝酸疼,筋骨無力等。

    其次,懷牛膝又是引經之藥。可引血下行以降上炎之虛火,有導熱下泄之功。朱丹溪說:“能引諸藥下行,筋骨痛風在下者,宜加用之。”中草藥中有許多藥力下行不過膝,需用本品下引至癥結處。這是懷牛膝的獨特作用。

    其三,懷牛膝又是治療疑難病癥的特效良藥,李時珍特別指出:“牛膝乃厥陰、少陰之藥,大抵得酒則能補肝腎,生用則能去惡血。”方夷吾《集要方》載:“老人久苦淋疾,百藥不效,用牛膝者,服之而愈。又,葉朝議親人患血淋,留下小便在盆內凝如蒟蒻,久而又變如鼠形,但無足爾。百藥不效,一村醫用牛膝根煎濃汁,日飲五服,名地髓湯,雖未即愈,而血色漸淡,久乃復舊。后十年病又作,服之又瘥。”《肘后方》載:“治小便不利,莖中痛欲死,用牛膝并葉,以酒煮服之。”

    其四,從現代醫學來說,以懷牛膝為主要原料制成的脈絡寧注射液(僅此一項,年需要量就在150-200萬千克左右),是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的良藥。懷牛膝提取液制成的沐浴液,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對于腰膝扭傷、關節疼痛,均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總之,懷牛膝是一味常用的熱鬧藥。在活血化淤方面,有其它藥物無法替代的作用,在中草藥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不容忽視的地位。

    產銷簡史及前景

    焦作市轄區北部的太行山中,野生中草藥漫山遍野,計有900余種,牛膝就是其中的一種。紫金頂之北有一條山溝,野生牛膝遍地,當地百姓取名叫牛膝川。在太行山的其它地方,在平原地區的河邊、路旁、林地、荒墳,牛膝的分布也隨處可見。據考證,這就是懷牛膝的原種。

    在夏商時期,懷牛膝還是山谷道旁的野植物。何時被馴化為栽培藥材的?一般都認為開始于周期。但我們查到的文獻記載則稍后。前文引用的《神農本草經》說:牛膝“生川谷”。說明秦漢時還是野生的。到了宋朝,蘇頌的《圖經本草》記載:“秋季收子,至春種之。”這使我們明確了兩個問題。一是牛膝已成為人工“種”植的作物。但它的“至春種之”與現在的“頭伏”下種不符,這可能是栽培制度演進的結果。二是牛膝收子的時間在秋季。直到現在,藥農還是認為“秋子”最好。但在古代,從馴化栽培到見諸文獻,往往要經過幾百年或更長的時間,等到有了一個什么機會,才可能在某一著作或文件中記載下來。所以牛膝由野生馴化為栽培品,當在宋朝之前或更早些。

    再看宋·寇宗奭的《本草衍義》,該書中說:“今西京作畦種,有長三尺者最佳。”《本草衍義》成書于政和六年(公元1116年),比《圖經本草》僅晚55年,而作畦栽培的牛膝竟能長三尺,說明那時的種植技術已經相當成熟。時至今日,懷牛膝長到三尺長的,仍然算得上是“佳品”。

    關于懷牛膝的品種,焦作科技局在《四大懷藥品種簡介》中,列了兩個,即懷牛膝1號、2號,說明懷牛膝自野生馴化為栽培以來的長時間里,其品種就沒有大的變化。這從另一個側面說明,懷牛膝確是由野生馴化為栽培的。

    關于懷牛膝的應用銷售歷史,由民間醫家競相使用,逐漸發展成最常用的暢銷中草藥可以不必細說,而從統治防級對他的態度即可見一斑。《沁陽市志》說:“從周期開始,歷代都將懷牛膝列為皇封貢品,歲歲征收。”《中國醫學史》載,“唐王知河內藥物十八種,歲貢有五,……牛膝。”《新唐書》、《宋史》的“地理志”都有“懷州河內土貢牛膝”的記載。

    懷牛膝不光在國內一直是防治疾病的暢銷常用中草藥,而且很早以前就銷往國外,是出口創匯的重要物資。《沁陽市志》記載:“早在唐宋時期,沁陽一帶所產的……牛膝,歷代商人先后通過‘絲綢之路’將其傳入西亞和西歐諸國。到了明代,鄭和七下西洋,又將牛膝帶入東南亞、中近東、東非、南非諸國。”《沁陽縣醫藥志》也說:“明永樂三年~宣德八年(公元1405-1433年),鄭和七下西洋諸國,并和東非諸國發生貿易往來。我縣所產的牛膝,開始運銷國外。”這些文獻記載的時間雖然有所不同,但早在唐宋時期,懷牛膝就被世界許多國家視為防治疾病的珍品,競相使用,則是確定不疑的。

    懷牛膝的生產,在明清時期逐漸走向鼎盛,如清光緒庚子年(1900年),僅武陟就種植牛膝1000畝,總產15萬斤(舊制)。沁陽1928年產牛膝5萬千克。1946年沁陽解放,在黨和政府的關心下,成立了人民中藥社,開始經營四大懷藥。1949年建國后,新鄉地區成立了藥材公司,主產區武陟、溫縣等縣市也成立相應組織,建立懷藥加工廠,并成立四大懷藥培植場、研究所,懷牛膝由此獲得了新生。1986年2月,懷藥產區改隸焦作市,市委市政府一直十分重視,列為重大開發項目,加強領導,做出規劃,步步落實。2000-2002年,河南省科技廳在溫縣、武陟、沁陽實施四大懷藥規范化種植研究項目,國家科技部頒布了《中藥材規范化種植研究項目實施指導原則》及驗收標準,將懷牛膝列入華北暖溫帶家生、野生中藥區。懷牛膝生產進入了新的發展時期。隨著科技的發展,懷牛膝的生產必然進入更加廣闊的境地。  作者:李波   成杰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文化中原雜志》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