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少年時代看電視劇時,得知楊靖宇作為東北抗日聯(lián)軍創(chuàng)建人和領導人,最后慘死敵手,敵人剖開他的遺體,發(fā)現(xiàn)胃里連一粒糧食都沒有,只有野草、樹皮和棉絮。日軍被楊靖宇的英雄形象所震驚,日軍官兵脫帽致敬,俯首跪地,以此表達對中國英雄的敬仰,紛飛的大雪也在為英雄送葬。這個鏡頭多年來一直不能忘懷。郭沫若后來曾給楊靖宇賦詩一首:“頭顱可斷腹可剖,烈士難消志不磨。碧血青蒿兩千古,于今赤旆滿山河。”筆者后來知道,楊靖宇是在開封接受了革命思想,在開封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主義青年團,他是從開封踏上革命征程的。
一
1905年2月13日,楊靖宇(原名馬尚德,楊靖宇是他到東北抗日后才改的名字)出生于河南省確山縣李灣村。他的父親是個佃農,在楊靖宇5歲的時候因積勞成疾去世。母親帶著他和妹妹與祖母、叔叔一家一起生活。生活的艱辛讓楊靖宇變得自立和自強。由于家境貧寒,飽嘗苦難的母親深明大義,她節(jié)衣縮食,為的就是讓兒子能夠讀書。在母親和叔叔的支持下,楊靖宇上了本村的一家私塾。他刻苦學習,勤奮努力。1913年,李灣村成立初等小學堂,因“民國教育部”尚未編纂新的教科書,在河南仍沿襲舊制,學習《四書》、《五經(jīng)》。儒家典籍的傳統(tǒng)教育塑造了他高尚的人格,使他具備了良好的修養(yǎng)。
那個時候,風起云涌。當白朗率部經(jīng)過李灣村“打富濟貧”時,其英雄行為在少年楊靖宇的心目中深深打下了烙印,為他立志報國產(chǎn)生了久遠的影響。當時楊靖宇立志要做白朗第二,每天早晚抓緊時間打拳習武鍛煉身體,為未來振興民族大業(yè)作準備。1919年5月4日,北京爆發(fā)了青年學生愛國運動,確山縣各小學也紛紛響應。校學生會代表楊靖宇,被學校指派為帶隊人,帶隊游行示威,進行街頭演講,并到車站、商店查禁日貨。有一天,學生的愛國行動受到縣政府的無理阻撓。在京漢鐵路工人數(shù)百人的強大隊伍支援下,經(jīng)過6天的斗爭,縣政府被迫承認焚毀日貨是愛國行動,楊靖宇這才率領學生隊伍勝利復課。
1920年,確山縣教育局派“學監(jiān)”前來“整肅校紀”。一天,“學監(jiān)”借口丟失衣服,叫“團防營”差士兵吊打校工老李。楊靖宇路見不平仗義執(zhí)言,發(fā)動學生驅趕兵差,因此引發(fā)一場“團防營”派兵包圍學生的事件,險遭校長開除學籍。經(jīng)據(jù)理力爭,“學監(jiān)”偷偷溜走了事。校長弄清事體本末,感激楊靖宇主持正義。
二
1923年8月,楊靖宇會同幾名同學,抱著實業(yè)救國之志,考取了校址在開封的河南省立第一工業(yè)學校。河南省立第一工業(yè)學校地址在當時的開封市實業(yè)司街。這所專業(yè)學校,分為初級班和高級班兩個階段,受業(yè)時間均為3年。初級班只開設基礎知識課,結業(yè)升入高級班后,才能分科學習專業(yè)理論。
開封,地處中原,背靠黃河,為水陸交通之樞紐,北京、上海等地出版的進步書籍很容易及時看到。五四運動以后,開封就自然形成傳播新文化、新思想的地方。在開封,楊靖宇到圖書館博覽群書,尤其喜愛讀史。在校期間,他向往革命,追求進步,發(fā)憤攻讀,刻苦學習。他的升學考試作文《勞工神圣論》由于見解獨到、論述有理,他一入校就得到學校社會科學教員賀光武的注意。賀光武通過側面了解,發(fā)現(xiàn)這個青年喜歡進步書籍,覺得他有思想、有抱負,是個可造之才,便親切引導、鼓勵他多閱讀進步刊物。在賀老師的指導下,楊靖宇開始接觸馬列著作。賀老師是中共地下黨員,他的啟發(fā)和理論指導,為楊靖宇今后走上革命道路奠定了深厚的基礎。
楊靖宇一接觸到馬列主義,就認識到這是拯救苦難深重的中國人民的正確的學說。他長吁一口氣,就好像在沙漠里跋涉時看到綠洲一樣欣喜若狂。他找到這一個正確的學說之后,那些使他苦惱的問題都迎刃而解了。他接受了馬列主義,并決心要很好地學習、掌握和運用這個學說。1923年初冬,楊靖宇從《北大日刊》上看到北京大學馬克思學說研究會招收會員的啟事后,喜出望外,急忙寫信和該會聯(lián)絡處的人員聯(lián)系,成為北京大學馬克思學說研究會的第88名會員,也是開封市唯一的會員。當時,河南參加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說研究會的一共有4人,楊靖宇是報名較早的一名會員。
第一年暑假,學校將回鄉(xiāng)學生組織起來辦農民夜校,確山縣的同學一致推選楊靖宇為夜校主任。為了講好課,楊靖宇事先到開封各圖書館查閱白朗起義史料,預備講稿。他回到確山縣帶領同學在縣城創(chuàng)辦了3個夜校,歷時40天吸收學員近百人。
三
楊靖宇時常坐在河南省立第一工業(yè)學校校園里面那座據(jù)說是楊家將和岳家軍點將臺的樹蔭下,專心致志地閱讀著新出版的《新青年》、《向導》等雜志上所刊載的魯迅和李大釗的文章,思想上受到了革命影響。現(xiàn)在東北抗日聯(lián)軍紀念館仍存有楊靖宇的兩篇作文。一篇為《戰(zhàn)區(qū)災民生還時之感想》,通過描寫一個四處流浪老人的悲慘遭遇,揭露軍閥連年混戰(zhàn)給國家和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另一篇為《與友人論修學方法書》,他認為要獲得學問,必須勤于思考、字跡清晰、剛勁有力,文章內容深切表現(xiàn)了作者憂國憂民的愛國之心與嚴謹?shù)那髮W態(tài)度。在河南省立第一工業(yè)學校的學習生活,是楊靖宇走上革命道路的開始。
1925年,上海發(fā)生了“五卅”慘案。6月1日,消息剛傳到開封,立刻引起了各校學生的極大義憤,激起洶涌澎湃的反帝怒潮,抗議英帝國主義的暴行。全市大中學校的學生一致表示,堅決聲援上海工人階級的正義斗爭。楊靖宇是河南省立第一工業(yè)學校的學生代表之一,他帶領檢查與抵制英貨的學生小組到處講演,號召開封產(chǎn)業(yè)工人、各大中學校學生聯(lián)合舉行罷工、罷課游行示威。在古都開封的大街小巷,到處張貼標語,上書:“反對英國帝國主義!”“收回租借地!”“取消外國領事裁判權!”“取消一切不平等條約!”“嚴懲殺人兇手!”楊靖宇立場堅定、旗幟鮮明地投入反對英帝國主義斗爭的洪流。他廢寢忘食地工作著。他四處奔波,檢查英貨,發(fā)表演說。“六一”那天,楊靖宇身穿長衫,一大早就站在通往車站的一個街口宣傳臺上,激昂地揮著拳頭,向圍得水泄不通的人群高聲演講:“同胞們,我們再也不能像一頭牛那樣默默地忍耐下去了,我們再也不能任憑那些帝國主義劊子手們任意槍殺和逮捕我們的骨肉同胞了。同學們,同胞們,讓我們齊心協(xié)力,打倒列強,鏟除封建軍閥,自己拯救自己吧!” 整個上午,楊靖宇那洪亮的聲音都在街頭上空震蕩。他大聲疾呼道:“起來吧,同胞們!全中國人民站起來,舉起鐵拳,拯救我們的祖國,拯救中華民族,拯救我們自己的命運吧!”他還不斷振臂高呼:“打倒帝國主義!”“向英帝國主義討還血債!”“全國人民團結起來,與帝國主義列強斗爭到底!”
1926年年初,楊靖宇加入剛組建的“青年協(xié)社”。“青年協(xié)社”是共產(chǎn)主義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