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阮咸畫像。
阮咸作為“竹林七賢”之一,雖然不比他的叔父阮籍,在放任不羈中還有慷慨悲歌之意,可以一唱三嘆,但亦不無可觀。
阮咸自幼詼諧而傲世。舊時(shí)的風(fēng)俗,相傳七月七日這天,曬書籍及衣裳可以免除蟲蠹。阮咸家貧,乃用長竹竿挑粗布圍裙晾在院中,還說:“不能免俗,姑且也應(yīng)應(yīng)景。”弄得曬紗羅錦綺炫耀富有的同族豪家很被動。
阮咸善彈琵琶,這或者與他姑母家的鮮卑族婢女有關(guān),因鮮卑人大多精于此道。后來阮咸正為母親守孝,他的姑母要搬家遠(yuǎn)移,事先說好把這婢女留下,及至出發(fā),卻又將她帶走。阮咸知道后也不管身穿重孝,急忙借了一位客人的驢子去追,到底還是與這婢女一塊同騎而歸。當(dāng)時(shí)這婢女已有身孕,她就是阮咸次子阮孚的母親。
阮咸嗜酒,喜歡與家人一道圍坐在盛滿酒的大甕四周埋頭痛飲,有時(shí)一小群豬嗅到酒香,也擠進(jìn)去喝上一通,阮氏諸人并不在意,而是各自盡興,皆大歡喜。雖然亦有人考證說,諸阮雖然放蕩不羈,但他們都是十分聰明有教養(yǎng)的人,斷不至人畜無別,因而此“豬”乃“獠”之訛,為我國西南各地少數(shù)民族之一,阮咸既可以與鮮卑族婢女生子阮孚,自然也可以與群獠共甕而飲。但我以為,即使與群豬共飲,又有何妨?其實(shí)先賢早有“民胞物與”之說,也就是將他人視為同胞,萬物視為同類,阮咸無非身體力行而已。
阮咸不但妙解音律,而且還會自制樂器。據(jù)載唐武后時(shí)有人從古墓中得到一件樂器,似琵琶而圓,其形似月,形狀略似今之月琴,即名“阮咸”,識者謂系阮咸所造。這使我深悔自己幼時(shí)不懂得在音樂上用心,如今老大,仍對此道一竅不通,否則千百年后,傳一樂器名“李莊”,被三兩靦腆靜女、紅粉知音擁諸懷中、置于唇上,吹之彈之,又或者讓她們在淙淙汩汩的音樂聲中無端地感覺害羞,該是一件多么快樂的事情啊!【放蕩不羈的阮咸】
來源:寶安日報(bào) 作者:李莊 20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