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劇中宋徽宗劇照
宋徽宗作品
靖康,乃宋欽宗趙桓的年號,從他當上皇帝的那一天起,國家多事,就沒有他的好日子過,帶給他的只是幾十年的北國監禁和羞辱。
幸哉,大宋,在宋徽宗被俘北狩時,他全部的妃嬪美人以及31個兒子,34個女兒,除了6子早亡,2子不知所終,1子趙樞死于粘罕軍中,再就是他最不喜歡的九子康王趙構之外,無一幸免,全都去了北國。但就是這個康王,承繼趙氏香煙,建立了南宋,延續了宋室150年的統治。
宋金失和 禍起平州
宋徽宗從金人手中取得燕山一府六州后,任命左丞王安中為慶遠軍節度使,知燕山府、詹度同知燕山府;郭藥師為檢校少保、領常勝軍。
燕山府外圍平州金將張覺(亦作玨)本系遼將,降金后不得志,王安中欲策反他歸宋,密奏朝廷,徽宗令詹度設法圖之,詹度通過張覺之岳父與張覺取得聯系,張覺也派人至燕山府商議,一來二去張覺決心叛金投宋。王安中再次上報徽宗,徽宗召集群臣商議,王黼首先表示可以納降,這是天上掉下來的餡餅,不吃白不吃。百官見風使舵,都表示同意,唯趙良嗣一人反對,他認為,方與金人結盟,收納叛金降將,金人豈能善罷甘休。怎奈王黼一再慫恿,徽宗最終下定了收納張覺的決心,召命王安中收納張覺,并免除平州三年賦稅。張覺于是率平州降宋,徽宗詔封張覺為泰寧軍節度使,并予以犒賞。
金國得知宋背盟收納張覺及取平州后,舉朝大怒,派斡離不統領大軍前來討伐。兩軍剛一接觸,張覺便敗下陣來,一口氣跑到了燕山,平州都統張忠嗣見主將已逃,開城投降,就這樣,平州又回到了金軍手中。
斡離不沒抓到張覺,便向燕山府王安中要人。王安中報告徽宗,徽宗懼怕金人勢大,令王安中殺死張覺,交付斡離不,王安中依令行事,將其首級及其兩個兒子一并送至金營。此事方告了結,但由此卻種下了北宋亡國的禍根。
張覺的被殺,引起了遼降將郭藥師及其所率領之“常勝軍”將士的震撼,特別是郭藥師自降宋以來,每戰都身先士卒。張覺之死使他頓有“兔死狐悲”之感。“今日金人索張覺,便殺張獻金,他日金索藥師,朝廷又會怎么樣呢?”使他不敢再想下去。自此他異心頓起,后來竟真叛宋,投入金人懷抱。
金軍圍汴 徽宗禪位
張覺叛金投宋事件了結后,女真(金)人已看透了宋朝之懦弱可欺,唯遼帝天祚尚出沒于塞北,乃未急于南下。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金太祖完顏阿骨打崩,其弟吳乞買立,是為金太宗。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二月金軍擒遼天祚帝后,立即著手籌備進犯大宋。八月份兵分兩路進軍,右路軍以粘罕為主將,自西京出發進攻太原;左路軍以斡離不為主將,自平州進攻燕京,揭開了進犯北宋的序幕。
金右路軍連破朔、代二州,直下太原。童貫不顧太原知府張孝純的勸阻,徑自轉回汴京,張孝純組織兵力據城固守,粘罕強攻不下,乃命令大軍圍城,靜觀其變……斡離不的左路軍則順利拿下松亭關、韓城鎮以及檀、薊、景、順、涿、易六州,后兵至燕山府,燕山守軍郭藥師自張覺事件后不愿再為宋朝賣命,他率領的常勝軍只與金軍打了一次照面,便大開四門,公開降金,并充任前導直向汴京殺來。
宋徽宗趙佶被這一連串的消息嚇得面無人色,他先降旨令太子趙桓領開封牧,為禪位作準備。再是下令廢除花石綱、道宮、大晟樂府、行幸局、應奉局;下罪己詔,號召天下勤王。
金兵離汴京越來越近,宮廷內外一夕數驚,徽宗著了慌,他談風月是老手,說起軍事則一竅不通,究竟該怎么辦?他一時拿不準主意,這時太常少卿李綱和給事中吳敏替他解了圍,最終他寫下了“……皇太子桓可即帝位,予以教主道君退處龍德宮”的詔語。
徽宗父子二人,一個要禪讓皇位,一個堅決不干,鬧了好大一陣子,最后趙桓只得接受了皇位,尊父皇徽宗為太上皇。這時是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12月23日,徽宗坐了25年皇帝寶座,讓位于他即位不久生下的兒子趙桓,是為宋欽宗。
李綱主戰 保衛汴京
欽宗既立,改年號為靖康,任命李邦彥為龍德宮使;進封蔡攸為太傅,吳敏為門下侍郎,李綱為兵部侍郎,耿南仲出任簽書樞密院事。派給事中李鄴出使金營,告知徽宗禪位,欽宗新立,請金軍退兵,兩國重修舊好。被斡離不拒絕,言必須割地稱臣,才能抵消背盟納降之錯。
斡離不輕取燕京,郭藥師降金,更如虎添翼。金軍中山府雖然遇阻,繞道南下,卻一舉攻占慶源、信德兩府,來至黃河北岸。黃河天險本有梁方平率領的禁衛軍把守。在一般人眼里,皇帝的親軍——禁衛軍,應該是精銳中的精銳,但實際卻讓人失望,它望風即潰。斡離不孤軍深入渡過黃河。
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正月初三,梁方平兵潰黎陽及河東河北制置使河灌退保滑州的消息傳到汴京,頓時引起了傾朝傾城的大騷動,首先是徽宗南逃。多虧隋煬帝當年開鑿的運河,幫了宋徽宗的忙,一路逃到了揚州,后來還去了鎮江;留在京城的欽宗君臣同樣慌了手腳,是逃是留?是戰是和?爭論不止,爭吵不休。唯李綱堅持主戰,他被任命為尚書右丞(副宰相)兼東京留守,全權負責京城戰守事宜;后又任為親征行營使,加緊修繕城墻,水壕,準備下炮、弩、磚、石、擂木、火油等戰備用品。今開封城東北,焦街村附近,宋時名幕天坡(亦稱模天坡)曾是北宋東京保衛戰的主戰場,相傳李綱曾在那里與金兵鏖戰并獲勝。正月初七,金軍攻至開封城下,開始了曠日持久的京城保衛戰。
金軍首攻西水門,再攻酸棗門、封丘門,守軍遠者以箭射之,近者以滾木、擂石擊之。朱勔費盡心力從南方搜刮運來的花石綱巨石,這時產生了作用,擊中金人無數。
東京保衛戰雖然取得了勝利,擊退了金人的進攻,但戰與和的問題并未根本解決,李邦彥、張邦昌之輩主和,欽宗又是個耳根軟的人,忽戰忽和;李綱被罷、被復,讓人摸不著頭腦。最終還是議和、賠款了事。斡離不于二月初,帶著搜刮來的金銀財寶和人質肅王趙樞(后被處死)北撤,解了東京之圍。
徽、欽北狩 北宋終結
斡離不率軍北撤,但右路軍粘罕(宗翰)仍一個勁地南進,先后戰勝威勝軍,攻占隆德府后方始停手,回歸云中,北宋又迎來了暫時的和平。在此期間欽宗辦了兩件大事:一是迎回徽宗;二是接受太學生陳東等的請愿,徹底處置了蔡京、王黼、童貫、梁師成、李邦彥、朱勔六賊。但令人不解的是在這難得的喘息時刻,北宋朝廷上下不是練兵選將,備戰防敵,卻想誘結遼國舊臣,策動反金,結果事情敗露,金太宗吳乞買大怒,決意再次伐宋。
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八月,仍是粘罕和斡離不兩路大軍南下侵宋,他們這次南下輕車熟路,雖然也打了幾仗,但都比較順利,雙雙致書欽宗,一面要求兩國以黃河為界,將兩河地區全部割讓給金,一面加緊進軍,會師于汴京城下。斡離不屯兵劉家寺(今劉寺);粘罕屯兵南青城(今小王屯村東)。這時城內尚有7萬兵力,南道總管張叔夜又招募了3萬兵馬前來勤王,但朝內主和派仍占上風。后在群眾的強烈要求下,欽宗雖罷了主和派唐恪的相位,任命何栗為相,但欽宗卻相信裝神弄鬼的郭京,操練“六甲神兵”守城御敵,結果是宣化門一戰即潰,郭京趁勢逃跑,沒了蹤影;金軍一擁進城,官軍大多戰死,汴京陷落。十二月初,欽宗率何栗等大臣赴金營請降,這一次欽宗雖被放了回來,但第二次再去,就再也未能回來,并且連太上皇也叫了去,一同被關了起來。在這期間,金軍的主要目標一是盡力搜刮金銀財寶,二是對趙宋王室實行嚴格控制。待這一切就緒,復安排了張邦昌的傀儡政權。四月初一,金軍拘押徽、欽二宗及后妃、王子、王孫等3000余人班師北撤,北宋至此終結。
宋高宗紹興五年(公元1135年)四月二十一日,徽宗死于金五國城(今吉林省扶余縣),欽宗在北國又過了26年屈辱生活,在金帝完顏亮決定再次興兵伐宋的大閱兵時被當做箭靶,萬箭穿心而亡,復以亂馬踐踏,蹂之于土中,殘忍至極。
劫后開封 宗澤留守
金人擄徽、欽二帝北撤之后,張邦昌的偽“楚”失去靠山,兀自驚慌不止。復聞康王趙構受宗澤之請,未赴金營,被詔命為天下兵馬大元帥,已聚眾8萬駐扎濟州;元祐孟皇后尚在城中(孟氏本宋哲宗皇后,被廢后,因未在宮中,幸未北去),一面迎請孟后回宮,交還玉璽,一面派人給康王送信,請康王回京正位。
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四月十一日元祐皇后孟氏垂簾聽政。張邦昌以太宰退處資善堂。五月,孟后以皇太后的名義,派人持手書去康王處,勸他登位。康王到南京應天府(今商丘),朔日即位,是為南宋高宗,改年號為建炎。高宗以孟氏為太后,孟太后 即日在汴撤簾,因而得以安享晚年。
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六月十日,宗澤前往應天府(今商丘)晉謁高宗,被任命為龍圖閣學士,權知開封府尹,主持劫后開封大計;八月五日又下詔改授宗澤為延康殿學士,東京留守兼開封府尹。
宗澤在東京一心一意重整山河,他安撫百姓、招募義勇、整修城池、嚴懲盜賊奸商、儲備糧草,并擁有一支盡由他家鄉子弟組成的“八字軍”。帶領他們在開封城周圍修筑了24座碉堡,聯絡各地義軍,互相支援,屢次挫敗金兵的進攻,使東京再次成為當時抗金之中心,也為開封人民贏得了一段休養生息的時間。
按照宗澤的意愿,是要把開封整頓好,恭迎高宗還都開封的。他曾一連上了24道奏章,請高宗回來。可高宗不但沒有回來,反而越走越遠,去了揚州,最后又去了臨安(今杭州)。宗澤憂忿交加,背發疽瘡,死前尚吟“出師未捷身先死……”三呼“過河”而卒,遺贈觀文殿學士,謚忠簡。
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金人再次南下來攻開封,接任宗澤的東京留守兼開封府尹杜充棄城而逃,開封失陷,被金人占領100余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