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東京的繁華富庶是每個開封人的驕傲,我和許多人一樣曾經做過這樣的夢,讓我們的城市回到1000多年前,恢復當年蓋世的繁榮,重現世人眼中的天堂。可是歷史那么無情,它用時光用河水用戰亂用泥沙掩埋了我們的天堂,所以許多人遺憾,以為歷史不夠厚待我們,因為北宋的地面建筑只留下兩座殘破的磚塔。但是我以為,盡管大宋文化的物質遺存大多被深埋在地下,然而大宋文化的精神遺存卻從來不曾被湮滅,它在歷史的演進中雖然不斷被融入時代的元素,但其內核一直完好地保留在開封城古老的市井胡同里,被一代又一代開封人傳承著。
譬如菊花的從容。開封是曾經輝煌也歷盡磨難的城市,無論大起大落、大榮大辱、大毀大興,開封始終保留著菊花般處變不驚的從容。據說早在北宋,東京城的菊花就已馳名全國。開封家家養菊品菊,秋深風冷,花期將過,人們舍不得他們喜愛的菊花被秋風搖落,所以采來涼拌、烹炒,甚至蒸做包子,以此讓菊花分子經過腸胃的消化滲透到血液里去,使菊花傲然的品性成為開封人身體的一部分。開封人的脾氣就像菊花,不以濃烈的香氣換得青睞,也不盲目追風急于表白。所以,在開封的店鋪里,很少看到過分殷勤的推銷員,買也罷不買也罷,隨你。即使面對生存壓力,大家蓬蓬勃勃地謀生活,也不會失掉骨子里的清正之氣。
譬如夜市的紅火。鼓樓夜市已經成了這個城市的招牌,好多周邊地市的游客頻繁到開封來,奔的就是夜市上幾百種百嘗不厭的小吃。夜市上天天喧嚷熱鬧,彌漫著的一種活潑開朗無拘無束的草根氣息。不管心情多么郁悶,一擠進熙熙攘攘的人群,再多的煩惱都消失了。開封的小吃里凝聚了一種永遠樂觀向上的草根精神,像春天原野上最早冒出綠芽的小草,任何苦難都改變不了它的勃勃生機。每次我走過遍布開封的夜市,看到旺旺的爐火,心頭都會燃起光明的希望。
譬如杯酒釋兵權的平和。喜愛講古的人們提起這個故事無不眉飛色舞,趙匡胤何等瀟灑啊,只消一席美食,談笑間就解除了假想敵的全副武裝,讓豪杰在溫和的“收買”里收拾起曾經的雄心,把刀槍劍戟換作淺斟低唱。
譬如城摞城的持守。開封民間素有“城摞城”的傳說,2002年2月9日《人民日報》曾發布消息:歷經20年考古發掘,我國考古學家近日宣布,在古都開封地下3米至12米處,上下疊壓著6座城池,其中包括3座國都、2座省城及1座中原重鎮。在漫長的歷史歲月里,開封城幾度被深埋,但開封人始終沒有放棄,一次又一次重建文明。面對暫時的經濟落后,有人批評開封人太倔強太固執,不夠圓滑變通。對這座歷經滄桑的老城,一代代開封人更多的是守護,開封人一直在尋找適合自己的發展路徑,但決不會急功近利愧對子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