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開封 >> 走進開封 >> 印象開封 >> 瀏覽開封

吳起城村話吳起(下)

2013/11/6 17:13:40 點擊數: 【字體:

    他在政治上的貢獻也得到了后世的廣泛贊譽。范雎評價吳起:“吳起事悼王,使死不害公,讒不蔽忠,言不取茍合,行不取茍容,行義不圖毀譽,必有伯主強國,不辭禍兇。”蔡澤評價說:“吳起為楚悼罷無能,廢無用,損不急之官。塞私門之請,移楚國之俗,南攻百越,北并陳、蔡,破橫散從,使馳說之士無所開其口。”明朝的思想家李贄稱贊說:“吳起用之魏則魏強,用之楚而楚伯。”其次,在軍事上他主張“內修文德,外治武備”。他一方面強調,必須在國家和軍隊內部實現協調和統一,才能對外用兵,提出國家如有“四不和”,就不能出兵打仗;另一方面,他強調必須加強國家的軍事力量。吳起的軍事思想主要體現在《吳起》一書中。《吳起》共有48篇,已佚,現存《吳子兵法》僅6篇,為《圖國》、《料敵》、《治兵》、《論將》、《應變》、《勵士》等。吳起繼承了孫武的“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思想,在《料敵》篇中強調了了解和分析敵情的重要意義,并且具體指出了處于6種情況的國家不可輕易與其作戰。他懂得戰爭是千變萬化的,要根據不同的情況而采取應變的措施。在《應變》篇中具體論述了在倉猝間遭遇強敵、敵眾我寡、敵拒險堅守、敵斷我后路、四面受敵及敵突然進犯等情況下的應急戰法和勝敵的策略。《治兵》、《論將》和《勵士》3篇主要闡述了他的治軍思想。他認為,軍隊能否打勝仗,不完全取決于數量上的優勢,重要的是依靠軍隊的質量。臨武君、魯仲連、尉繚子、班固、郭沫若等在軍事上都給了他極高的評價。臨武君說:“夫兵之所貴者,勢利也;所上者,變軸攻奪也。善用之者,奄忽焉莫知所從出,孫吳用之,無敵于天下。”魯仲連稱贊吳起:“食人炊骨,士無反北之心,是孫臏,吳起之兵也。”尉繚子也評價說:“有提七萬之眾,而天下莫當者誰?曰吳起也。”班固稱贊他說:“當時吳有孫武,齊有孫臏,魏有吳起,秦有商鞅,皆擒敵立勝,垂著篇籍。”郭沫若評價吳起說:“吳起在中國歷史上是永不會磨滅的人物,秦以前作為兵學家是與孫武并稱,作為政治家與商鞅并稱的。”再次,吳起在變法上主張通過變革增強國家實力。他仕魏時創立“武卒制”,規定凡能身著全副甲胄,執12石之弩(12石指弩的拉力,一石約今30公斤),背負矢50個,荷戈帶劍,攜三日口糧,在半日內跑完百里者,即可入選為“武卒”,免除其全家的徭役和田宅租稅,并對“武卒”嚴格訓練,使之成為魏國的精勁之師。公元前382年,楚悼王任命吳起為令尹,主持變法。吳起變法基本上承襲了李悝在魏國實行的辦法,并根據楚國“大臣太重,封君太眾”的狀況而進行改革。吳起變法沉重地打擊了楚國的舊貴族,加速了楚國封建化的進程,促進了楚國貴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轉化,使國力迅速強盛。公元前381年,趙國遭到魏國的進攻,求救于楚。楚國派兵攻魏救趙,與魏軍“戰于州西,出梁門,軍舍林中,馬飲于大河”,大敗魏軍,引起各諸侯國的震驚。吳起變法給楚國以后的政治生活留下了很大的影響。《韓非子·喻老》云:“楚邦之法,祿臣再世而收地。”《淮南子·人間訓》云:“楚國之俗,功臣二世而絕祿。”這些現象與吳起變法中的“封君三世收其爵祿”的條文相吻合。

    三、吳起在杞縣的歷史考察

    吳起何時到過今杞縣?他修筑吳起城的目的是什么?吳起城的由來和傳說記載的歷史時間、事件是否真實可信?根據孫開泰、孫東先生所著的《吳起傳》中記載的吳起活動情況,吳起的一生大致可分為4個階段:在衛時期、在魯時期、在魏時期、在楚時期。將吳起城的由來和傳說的歷史事件放到吳起一生的活動情況中去分析、考證,情況就會一目了然。首先,吳起在衛時沒有到過杞縣。吳起在衛的時間大致為公元前440年至公元前415年,這期間他在衛學習和游說衛國朝廷求職,而此時杞地屬鄭。從以上記載的情況分析可知,吳起在衛時是沒有時間、沒有理由來杞的。其次,他在魯時沒有到過杞縣。吳起在魯的時間大致為公元前415年至公元前410年,這期間他在魯師從曾申和季孫氏,為取得魯國信任,竟殘忍殺妻。吳起在魯時曾和齊國有過一次戰爭,時間為公元前412年,地點在齊、魯邊界。但是杞在西,齊在東,魯在杞、齊之間,吳起和齊軍作戰不可能先向西到達杞縣繞一圈子,再回來和齊決戰,這顯然有悖常理。所以說吳起在魯時沒有到過杞縣。再次,吳起在魏時到過杞縣,并在杞地修筑了吳起城。吳起在魏的時間為公元前410年至公元前383年,這期間他在魏為西河郡守,吳起在魏時曾有兩次伐齊事件,一次是公元前405年,這次伐齊行動是和趙國組成聯軍的,目的地是攻入齊國的長城,而此時杞地仍屬鄭。另一次是公元前388年,這次伐齊的目的地是齊國的靈邱。而此時杞地已屬魏。齊長城在今山東青島市,屬于齊國北部,靈邱在今山東滕縣東,屬于齊國西部。從兩次伐齊的目的地來看,第一次伐齊行動是不可能路過杞縣的,因為齊長城在齊國北部,其行軍的路線應該是從趙國境內(今河北邯鄲)進入齊長城的,第二次伐齊行動,應該路過杞縣,從地理位置上看,從魏安邑攻打齊國的靈邱,走杞縣是最近的路線。最后,吳起在楚時沒有到過杞縣。吳起在楚時間為公元前383年至公元前381年,這期間,他在楚主持變法,曾南平百越,北并陳、蔡,退卻三晉(韓、趙、魏),而此時杞地屬魏。從吳起在楚的活動情況來看,他是沒有理由來杞縣的。

    綜上所述,吳起在魏為將時,于公元前388年攻打齊國時路過杞縣,并在此修筑吳起城,顯然吳起城的傳說中記載的“吳起為楚國三軍大帥時攻打齊國到達杞縣……”是不能成立的。吳起為什么在杞縣修筑城池?這是因為古代城池的作用為軍隊前進的基地、軍隊敗退的藏身地或進攻前的囤糧地。如果沒有城池,這些戰前貯存的糧草就很容易被對方一個突擊消滅掉,如果從后方轉運,戰時人力物力那么緊張,很容易誤事。吳起是著名的軍事家,對這一點他是非常清楚的,他在攻取秦地西河時,就曾筑了洛陰、合陽兩座城池,其作用就是這樣的。魏國攻打齊國,從魏國都城安邑到齊國靈邱,相距兩千多里,戰線很長,如果中途不修筑城池補給士兵和糧草,戰爭是不可能有勝算的,而杞地西距安邑、東距齊國靈邱是相等的,所以吳起選擇了在杞地修筑城池。作者:周清懷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綜合資訊(2013-08-24)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