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開封 >> 走進開封 >> 印象開封 >> 瀏覽開封

吳起城村話吳起(上)

2013/11/6 17:14:24 點擊數: 【字體:

    吳起城位于杞縣裴村店鄉,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改革家吳起修筑的城池遺址,因紀念吳起而得名。吳起城目前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小村莊,為村級治所。關于吳起城的由來和傳說,記載在《杞縣故事卷》中,內容是吳起任楚國三軍大元帥時如何從嚴治軍,如何愛戴百姓,全是歌功頌德之詞。那么,吳起到底是怎樣的一個歷史人物?他什么時候到過杞縣?在杞縣修筑吳起城的目的是什么?帶著這些疑問,我們一次又一次地到吳起城村,去尋訪發生在這里的遠古歷史,或穿越2000多年的時空,到風云變幻的戰國時代,到吳起曾經生活過的衛國、魯國、魏國、楚國去找尋他的生活經歷;或埋頭鉆進《戰國策》、《史記》等先秦的書籍中,在浩渺的史海中去打撈、鉤沉有關吳起的故事和傳說。如此,我們看到了一個真實、鮮活、栩栩如生的吳起。

    一、吳起是一個貪圖功名、不擇手段,殘暴無情的無德小人。什么是“小人”?什么是“君子”?孔子講得非常明白,他說:“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這里所說的“君子”,就是指重情重義、淡化物質名利的品德高尚之人,反之則為“小人”。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先驅者,提倡“克已”、“復禮”,強調“親子之情”,實際上就是講究“道義”。如果按照孔子的要求去衡量“君子”和“小人”,那么,吳起則是一個標標準準的無德小人。

    根據史料記載,吳起一生的“污點”主要有以下幾處:一是屠殺鄉鄰。吳起出生于群雄爭霸的戰國時期常受強鄰欺凌的弱邦衛國,早年家庭富庶。吳起自幼聰穎好學,一心想成就功名。公元前415年,吳起26歲那年,開始到衛國朝廷游說求職。然而吳起生不逢時,因為這一年正是衛國大動蕩的時候,君臣不和,衛懷公軟弱無能,被他人弒立。最后吳起耗盡家財,弄得家庭破產,也沒求得一官半職。官沒當成,本身就是灰頭土臉的吳起心情非常不爽,而他的鄉鄰卻譏笑他,讓他惱羞成怒,殺掉了30多個譏笑他的人,從東門逃出衛國。吳起和母親訣別時,咬著自己的胳膊狠狠地說:“我吳起做不了卿相,就決不回衛國。”二是為子不孝。吳起從衛國逃到魯國后,拜曾參之子曾申為師,學習儒家思想。儒家思想講究“孝道”,認為“百善孝為先”。孔子曾說:“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這些論述的就是孝道。公元前414年,吳起27歲那年,母親病逝,他竟然不回家奔喪。這顯然與儒家思想相違背,曾申惱怒他不孝,和他斷絕了師生關系。三是殺妻求將,殘暴無情,令人發指。吳起和曾申決裂后,投身到魯國季孫氏門下學習兵法。求官若渴的吳起橫下心來要在亂世中走從軍之途。公元前412年,齊國進攻魯國,吳起主動謁見魯君獻策請纓。魯穆公想任用吳起為將,但因吳起的妻子是齊國人,其岳父是齊國名門且有恩于吳起,魯穆公便不信任他。此時,渴望當將領成就功名的吳起,不顧親情道義,殺了自己的妻子,表示不傾向齊國,史稱“殺妻求將”。魯穆公終于任命他為將軍,率領軍隊與齊國作戰,大敗齊軍。吳起為貪戀功名屠殺鄉鄰、為子不孝及“殺妻求將”的人格缺陷為時人心悸、畏忌,被后世文人墨客非議。其先后仕魯、仕魏、仕楚漂泊流離,不被重用的命運悲劇也與他殘忍無情的人格有關。吳起大敗齊軍后,魯國的君臣就議論紛紛,流言四起。有人在魯穆公面前中傷吳起說:“吳起是個猜疑殘忍的人,早年殺死鄉人,又因為不孝被曾申逐出師門,君上對他有所懷疑的時候他就殺死自己的妻子。況且魯國是個小國,一旦有了戰勝國的名聲,就會招致各國的攻打。魯國和衛國是兄弟國家,君上重用吳起,就等于拋棄了衛國。”魯穆公于是對吳起產生了懷疑,免去了吳起的官職。吳起仕魏時,宰相公叔對他的殘暴無情非常畏忌,便想除掉他,于是設計離間了吳起和魏武侯的關系,讓武侯對吳起產生懷疑,逼迫吳起離開了魏國。

    后世的司馬遷、白居易、徐鈞等文人墨客對吳起的人格也給予批評的評價。西漢史學家司馬遷評價吳起說:“吳起說武侯以形勢不如德,然行之于楚,以刻暴少恩亡其軀,悲夫!” 唐代詩人白居易作詩貶斥吳起說:“昔有吳起者,母歿喪不臨。嗟哉斯徒輩,其心不如禽。”南宋詩人徐鈞評價吳起說:“兵書司馬足齊名,盟國戕妻亦駭聞。”南宋詩人于石作詩批判吳起:“吳起為魯將,殺妻殊不仁。樂羊伐中山,食子太無情。”

    二、吳起是戰國時期卓越的政治家、軍事家、改革家,其獨到的政治、軍事、變法思想為后世所推崇。

    吳起雖然在人格上備遭后世詬病,但他自幼聰慧,又先后師從于曾申、季孫氏、子夏等儒家、兵家名人,再加上他刻苦用功,在政治上、軍事上、變法上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成了戰國時期卓越的政治家、軍事家、改革家。首先,吳起在政治上推崇儒家思想,強調以德治國。吳起曾和魏武侯談論如何治理國家,武侯說:“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國的寶貝啊!”吳起對他說:“國家最寶貴的是君主的德行,而不在于地形的險要。從前三苗氏左邊有洞庭湖(今湖南洞庭湖),右邊有彭蠡湖(今江西鄱陽湖),但不講求德義,大禹把他消滅了。夏桀所處的地方,左邊有黃河和濟水,右邊有泰華山,伊闕(又名龍門山,在今河南洛陽南)在南,羊腸(在今山西晉陽西北)在北,施政不講仁愛,商湯將他流放了。殷紂王的國家東面有孟門(古隘道名,在今河南省輝縣西),西面有太行山,常山(即恒山,在今山西省渾源縣東)在北面,黃河在南面流過,地勢也無比險要,但施政不講道德,周武王把他殺了。由此看來,治理國家在于君主的德行,而不在于地形的險要。如果君主不講德行,就是一條船中的人也會成為敵國的人。”作者:周清懷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綜合資訊(2013-08-24)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