庸人的悲劇
漢成帝即位后,有感于母親一向無寵,雖貴為皇后,行事做人卻小心翼翼,后宮寂寞多年,所以他十分孝順皇太后。孝順的方式就是順從太后的心意,百般厚待母家諸舅。
王政君共有八個兄弟,王鳳居長,依次為曼、譚、崇、商、立、根、逢時。王鳳、王曼、王崇與王政君是同胞所生。成帝即位后第一件事,是加封襲爵陽平侯的王鳳為大司馬大將軍領尚書事。這個位置握有比丞相還要大的權柄,從王鳳以后,便成為外戚輔政的專職。此后,成帝又照太后的意思,于一天內,同時封太后的其余五個弟弟(王崇已先受封,王曼早死)為侯。這在前代是從未有過的事。
成帝討好母親的目的,也是為了讓母親縱容自己在后宮迷戀聲色。成帝外貌長得魁偉端莊,舉止穩重,看上去威嚴若神,但內里卻是一個行為低級的酒色之徒。這在當太子時,就已經暴露出來。即位以后,更變本加厲。例如在他登位的當年,他就廣泛征選良家女子以充后宮,不好意思自己出面,就借太后的名義下詔,蓋上太后的印璽。王政君也不加阻撓,她自己深居長信宮,只管享清福,對政事不聞不問。成帝在位二十六年,不理朝政,一意享樂,以致壞了漢家的根基,同這個毫無主見、只知縱容兒子、護持娘家兄弟的女人大有關系。
在太后的庇護下,王鳳得到成帝的專任,獨攬朝政,事無大小,成帝一概不管,悉由王鳳裁決,以至到后來,連成帝自己也無權直接委任一個小小的侍中之職。
王氏一門勢力日見膨脹,王氏兄弟全部封侯,王氏子弟個個握有大權,連各郡國的地方長官也大多出自王氏門下。王家邸宅在長安城內崇樓峻閣連綿數里,后庭姬妾成群,僮仆千萬。
王政君的幾個兄弟甚至恃寵而驕,藐視皇家的尊嚴。一次,成帝在宮內宴請太后的五弟、成都侯王商。席間,王商竟大膽向成帝提出違禁的要求,說自己體肥怕熱,皇上的明光宮三面臨水,十分涼快,想借住一夏避暑。這種事在帝制時代,是要殺頭的,但王家正當盛世,成帝對幾個舅舅一向遷就,居然答應下來。過了一段日子,成帝到王商家宴游,見后苑內修鑿了一個巨大的水池,池中水波滔滔,水上還能行船,船上張著羽蓋,繞有彩帶。成帝覺得奇怪,何來這么多水充實水池?一問,才知道王商竟然將長安城墻鑿穿,引城外河水注入府內。他心中很是不滿,又不便當面發作。
又有一次,成帝微服出訪,去太后七弟曲陽侯王根家里察看,成帝發現王根在后花園假山上修筑了一個樓臺,竟同未央宮內白虎殿一模一樣,這在當時,也是嚴重的僭越行為。這下子,成帝大為震怒,嚴詞查問輔政的車騎將軍王音(王鳳的堂弟)。王商和王根這才知道犯了死罪,大為惶恐,上奏成帝,自請割鼻,向太后謝罪。成帝沒有允準,覺得這樣做有辱太后的體面。他下詔給丞相薛宣,要他查考漢文帝時誅殺外戚薄昭的故事。王家兄弟知道后都嚇壞了,一個個自負斧鉞跪在宮門外準備就戮。太后又是哭,又是鬧,成帝也不忍殺掉舅舅,這事到最后不了了之。
成帝后期,出了一個王莽,同王政君的扶持大有關系。
王莽是王政君的侄子,其父王曼早死,王氏一門唯有他家沒有封侯,故家境寒微。太后常在成帝跟前說二兄早死,孤兒寡嫂無依無靠,要成帝憐念王莽一家。王莽工于心計,對叔伯長輩極其謙恭有禮。王鳳病重時,他日夜侍候,衣不解帶,王鳳十分喜愛,臨死前極力向成帝保薦王莽。不久,成帝便封王莽為信都侯。封侯之后,王莽還不滿足,又用奸謀打倒了兩個政敵王立和淳于長,取得了大司馬的高位,掌握了輔政的大權。
成帝死后,因沒有親生兒子,他的侄子、定陶王劉康的兒子劉欣即位,為漢哀帝,王政君做了太皇太后。但是,哀帝也重用自己的舅家,他把祖母傅昭儀奉回到長安,同王政君一起并尊為太皇太后,號稱“帝太太后”。眼看,各派外戚又將形成新的尖銳斗爭,這位王政君,真是一個懦弱無用的老好人,不但不設法同傅太后爭權,反而下詔要王莽辭掉大司馬的職位回家。她自己則對傅太后處處退讓,甚至傅太后無禮地稱她“老太婆”,她也不加計較。
漢哀帝重用男寵董賢,把國家攪得亂七八糟,不可收拾。王政君請王莽重新出山,掌握朝權。哀帝死后,沒兒子,王莽妄圖篡漢奪位,自己做皇帝,唯一的顧忌便是太皇太后王政君。而王政君在這重要的關頭,又是拿不定主意,一切聽從王莽擺布。
首先,王莽為便于弄權,不肯立年歲較長的君主。哀帝死后兩個月,他才迎立成帝的另一個侄子、馮昭儀的孫子中山王劉衍為帝,史稱漢平帝。當時,漢平帝只有九歲。其次,討好王政君,讓她在不知不覺中主動交權。王莽對太皇太后極其恭順小心,無微不至。見王政君久居深宮,厭倦宮廷的單調生活,不時慫恿她出巡四郊,到處賜賞給一些孤兒寡婦,以使境內的窮苦百姓都來歌頌太皇太后。他還封給王政君的姐妹以爵位,把最好的采邑分給她們。一旦自己專權擅政,達到幾乎和皇帝相等的威勢時,他又耍了一個最后的花招,讓合朝公卿大臣聯名上奏,說太皇太后年高體弱,不宜繼續參與政事,哪怕是一件小事也不應該管。于是,王政君只得把全部大權都交給了王莽。
平帝長到十四歲那年,已稍稍懂事了。他最憤恨的是王莽不讓他母親進京,拆散他母子,加之專橫跋扈,從不把皇帝放在眼里,所以,他在王莽跟前常流露出憤恨的神色。王莽怕平帝長大后不受控制,便下毒于酒中,把平帝毒死。這以后,又拖了三個月,立了一個年方兩歲的劉嬰做皇帝。這一切,已入垂暮之年的王政君自然無法過問。
立劉嬰之后的第三年,即公元8年,王莽假借天象,發動朝臣上奏太皇太后,讓她出面立王莽為帝。王政君生氣地拒絕了,但是,她哪有什么力量阻止王莽篡位呢?不久,王莽自立為帝,國號“新”,要王政君交出傳國玉璽,以表明自己稱帝的正統合法地位。王政君又拒絕了。這塊玉璽原是秦始皇的,劉邦入咸陽后,秦王子嬰將它奉獻給劉邦,它在漢宮內世世相傳,至平帝死后,因劉嬰太小,玉璽便由太皇太后收藏,放在長信宮內。王莽命自己的侄子、安陽侯王舜進宮去向太皇太后強行索要。
王政君明白王舜的來意后,怒罵道:“你們父子家族,蒙受漢家厚恩,富貴累世,不思圖報,反乘人之危,搶奪漢家江山,毫無情義可言。像你們這種人死了連豬狗都棄之不食!你們既然自立為新皇帝,就該另制新璽,何必用此亡國不祥之物!我是漢家的一個老寡婦,垂死之人,死了也同這塊玉璽一塊兒埋葬!”
她一邊哭,一邊罵,左右侍從宮人,也都流下了眼淚。王舜跪在地上,又愧又難受。他沉默了一會兒,抬起頭來對太皇太后說:“臣等也無話可說。只是如今新皇帝一定要這塊玉璽,太后怎么可能保得住它呢?”
王政君心想,王舜這話說得倒也中肯,王莽是不會甘心的。她怕受到更大的脅迫,只得取出玉璽,恨恨地摔在地上,罵道:“我是將死的人了,知道你們兄弟一定是會滅族的!”
王莽得了玉璽,高興極了。為了討好王政君,他尊王政君為“新室父母太皇太后”,還毀廢漢元帝的宗廟,專為她修筑一廟,以為將來奉祀之用,因她人還健在,取名“長壽宮”。待宮室布置完備,王莽在長壽宮宴請太皇太后,誰知王政君一看到她丈夫的宗廟被毀,又驚又傷心,哭著說:“這是漢家的宗廟,都是有神靈的,為何毀壞了它?假如鬼神無知,又何必用廟?我是先帝的后妃,豈能用先帝的宗廟陳放吃食?”哭完,又對左右說:“此人輕慢神靈,必不為神保佑!”
這位老婦人在悲傷中又活了五年,至新朝始建國五年(公元13年)才死,享年八十四歲。死后,被王莽葬于漢元帝的渭陵,但中間用一道溝,把她同元帝隔開。
當王政君手握玉璽,不肯交給王莽的時候,怎么會想到,正是她自身,促成了王莽篡漢的可悲結局。王氏一門,因她而出了五個大將軍,十個侯爵,使西漢末期外戚專權,國家權柄倒持。可見封建專制時代,個人對社會政治所起的作用,連女人也不例外。(原標題:王政君開創西漢末年王氏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