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新朝皇帝寶座,王莽的成功并非偶然
當年底,14歲的平帝死了,元帝已經絕后,宣帝曾孫輩王莽嫌他們都已成年,就提出:“兄弟不能相互繼承。”所以在宣帝玄孫中挑選了一位只有2歲的劉嬰。當月,武功縣長孟通在井中挖得一塊白石,用紅顏色寫著“告安漢公莽為皇帝”幾個字。大臣們讓太后下詔,“為皇帝”就是“攝行皇帝之事”,這樣王莽當了“攝皇帝”,立劉嬰為皇太子,稱“孺子”。
王莽要當皇帝的企圖已經很明顯,以劉氏宗室為主的反對勢力開始發動反抗。首先發難的是安眾侯劉祟,但只拉起了百余人的隊伍進攻宛城,連城門也沒有攻入就失敗了。第二年九月,東郡太守翟義起兵,立嚴鄉侯劉信為天子,通告各地。長安以西23個縣的“盜賊”趙明等也起來造反。王莽十分恐懼,飯也吃不下,日夜抱著孺子在宗廟禱告,又模仿《大誥》寫了一篇文章,說明自己攝位是臨時的,將來一定要將皇位歸還孺子。
待王莽掃清了這些障礙,各種符令祥瑞紛至沓來。在長安求學的梓潼(今四川梓潼縣)人哀章干脆做了個銅匾,外面貼上兩張標志“天帝行璽金匾圖”、“赤帝行璽(劉)邦傳予黃帝金策書”,在匾里放的紙上寫上王莽是真天子,皇太后要遵天命,還將王莽的8位大臣和他胡編的王興、王盛和自己的姓名共11人寫上,每人寫上官職。得到報告后,王莽立即去高廟將金匾迎到未央宮前殿,演完了登上帝位的最后一場戲。
從陽朔三年(前22年)步人仕途,至當上新朝的皇帝,王莽花了31年時間。如果我們認真分析西漢末年的條件,就不難發現,王莽的成功不是偶然的。
漢宣帝晚年已開始重用宦官和外戚。哀帝繼位后,貶黜王氏,但新的外戚傅氏、丁氏的作為比王氏有過之而無不及。更糟糕的是,哀帝竟封自己的同性戀伙伴董賢為大司馬衛將軍,讓他執掌朝政;适覟E加封賞,外戚寵臣窮奢極欲,貪得無厭,如董賢在短短幾年里,積聚的家產竟有43萬萬。地方官只要能結交上外戚、寵臣,就能肆無忌憚,對百姓搜刮盤剝。成帝、哀帝時,流亡的百姓已以百萬計,在發生災害的年份,流離失所、死于溝壑的百姓更不計其數。貧富相差懸殊,奴婢與牛馬一起供買賣,這樣的社會怎么能長久存在呢?
從高層官員到百姓貧民,對現實普遍不滿,王莽的出現當然會給大家帶來希望。
在政界貪贓枉法成風,外戚聚斂唯恐不及的社會,王莽非但不貪,還一次次把自己的錢財、土地和獲得的賞賜分給下屬和貧民,甚至連俸祿也常常用于救濟,自己生活清苦,太太穿得像仆人,這些都是《漢書》承認的事實。
王莽孝母、贍養寡嫂、撫育侄兒、對人謙恭有禮等行為也都是貨真價實的。
王莽改制的多數措施也是深得人心的。他在元始元年的建議,使貴族、官吏以至天下百姓人人受益,當然皆大歡喜,得益的人又那么多,他們都會感激。王莽改制中的救濟災民措施,包括他自己和太后帶頭捐資,在長安為災民建房等,盡管未必都能落實,總能起些作用。他在長安為學者建住宅,從全國征集數千有本領的人和各類學者,知識分子自然會感恩戴德。
脫離現實,托古改制,自走絕路
一般都說王莽是“托古改制”,認為王莽的真正目的是改制或篡權,“古”只是一個幌子,只是假托。我以為,王莽倒是真心誠意復古,因為他把儒家經典中描述的古代社會當成了可以實現的目標。如果王莽的復古只是為了篡權,那么在他當了新皇帝后就可以改弦更張了,而他推行的實質性的改革卻都是在當了皇帝以后。王莽上臺以后以更大的熱情頑固地推行他的復古改革,把自己推上了絕路。
王莽曾經使社會各階層、各類身份的人都獲得過實際利益,因而贏得了最廣泛的支持。但在社會財富沒有增加的情況下,這樣的政策完全沒有物質基礎,只能加速國庫的枯竭和財政崩潰。這些利益還誘發了得益者對王莽、對王莽改制過高的期望,一旦事與愿違,這些支持者馬上會變為反對者。知識分子如此,其他階級、階層也會如此。
王莽想在不觸犯貴族、豪強、官僚利益的前提下,讓百姓、貧民、甚至奴婢的生活也得到改善,完全是癡心妄想。王莽改制增加王侯官員的俸祿和供養學者的開支,勢必減少農民土地,提高百姓賦稅;而要緩解土地矛盾,減輕百姓賦稅,只有削減朝廷開支,裁減貴族官僚,限制他們的土地占有量;絕對難以兩者兼頤。
當王莽改制實行時,為了達到盡善盡美的目標,不惜得罪所有的人。例如,對社會矛盾的焦點土地和奴婢問題,王莽在始建國元年(公元9年)宣布的政策是:將天下田改名“王田”,奴婢改稱“私屬”,都不許買賣。每個不足八個男口的家庭,使用的田不得超過一井,超過部分必須分給九族鄰里,原來沒有田的人可以根據制度受田。還規定,對膽敢說“井田圣制”壞話的人,違反法令造謠惑眾的人,都要押送到邊疆去。
這項王莽改制自然會受到大地主豪強的激烈反對,因為他們占有的田地遠不止一井,要他們將多余的土地交出來等于要割他們的肉。他們占有的大部分奴婢是用于農業生產的,現在將土地都交了,難道將奴婢白養著?而奴婢又不許買賣,豈不是逼著他們白白送掉嗎?由于既沒有可行性,又沒有切實的強制措施,地主豪強多余的土地大多沒有交出來,所以政府沒有足夠的土地分給應該受田的無地、少地農民,對這一紙空文,農民自然也不會滿意。三年后,王莽只得讓步,于是土地和奴婢買賣合法恢復,原來的業主肯定要索回已交了公而被其他人“受”了的土地。至此,王莽改制就將唯一擁護這項政策的受益者也得罪了。
王莽改制對貨幣的改革,開始時模仿周朝的子母錢。以后又不顧五銖錢從武帝時開始已經生產了280億萬的現實,盲目推行花色繁多卻沒有信用的各種新貨幣。受到百姓抵制后,還企圖通過嚴刑峻法強制推行,規定攜帶使用五銖錢的人與反對井田制同樣處罰,流放邊疆。
由于王莽改制定下了過高的目標,又深受“夷夏之辨”的影響,對邊疆少數民族的境外政權也采取了一系列錯誤政策。王莽脅迫羌人“獻”出青海湖一帶的土地設立西海郡,以便與國內已有的北?ぃ▏⒛虾?、東?ず掀饋頊惾“四海”。為了使這塊荒地像一個郡,必須強制移民,于是增加了五十條法令,以便增加成千上萬的罪犯,滿足移民的需要。為了這個西?,王莽招來了最初的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