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末年,王莽纂奪了皇位,漢室之后劉秀逃到河北,招兵買馬,想討伐王莽重振西漢。王莽得知,立即命各路官軍來剿。劉秀抵擋不過,只好帶人馬而逃。這里講的是劉秀逃至磁縣時留下來的故事。
大意失將
相傳,劉秀當初勢力單薄,被王莽攆得東躲西藏,節節敗退。一天,劉秀帶著人馬逃到一個村子(即現在磁縣的留旺村)的時候,天色已晚,又累又餓,便令將士們在村里休息過夜。一員大將聞之,對劉秀說:“官兵剛被甩掉,想必這時正在尋找我們的蹤影。”劉秀說:“依你之見呢?”大將說:“此地不是久留之地,還是快快趕路為好。”劉秀搖搖頭,卻強令將士住了下來。
三更時分,月黑星高,人馬睡得香甜。不料,那駐守邯鄲的王郎果然追了過來。這王郎是王莽的心腹之人,奉了王莽之命,前來捉拿劉秀,但他們并不知道劉秀就住在這村里,只是想借搜劉秀之名,坑害這里的窮苦百姓罷了。
王朗來到村頭,勒馬未定,探子跑來報道:“在前方村里,發現有剛剛熄滅的火堆。”
王郎即問:“就這些?”那探子又道:“不,還有一些喂馬的草料。”
王郎想了想,斷定劉秀在此過夜,于是,他立即改定了主意,分兵兩路,一路包圍村子,一路由他率領進村搜殺。
此時,劉秀在村中一座破廟里睡得正香,官兵進村,他根本沒有覺察到。當官兵將要殺進廟時,劉秀才被一員大將喊醒。劉秀睜眼一看,只見那員大將丟盔掉甲,滿身鮮血,便知事不好。待大將講明情況,劉秀不由大吃一驚,提了寶劍就要去與官兵撕殺。大將急忙攔住,說:“萬不得冒險,你隨我來。”于是,大將領著劉秀一起出了后門,悄悄向村西逃去。
誰知劉秀剛到村頭,官軍就擋住了去路。于是,雙方激戰起來,待戰了十個回合后,劉秀才沖出包圍。但是,部下死傷慘重,將士所剩無幾了。正在這時,一匹高頭大馬,迎面站到了劉秀跟前,劉秀抬眼一看,這馬上不是別人,正是那王郎。劉秀二話沒說,就迎戰了上去。大將上前擋住劉秀,要劉秀先去,他留下來抵擋王郎。可是,劉秀怎么也不肯丟下大將自己逃生,愿與大將同生共死。大將不容劉秀分辨,命人強逼劉秀快走。劉秀走后,大將迎上了王郎,兩人戰了幾十回合,大將終于抵擋不過眾多的官兵,最后死在官兵的亂槍之下。
第二天,劉秀得知大將為自己而死,悲痛萬分。為了記住“大意失將”這次教訓,砍下自己的一節手指。據說,后來劉秀為報復這損將之仇,故從卓陽領兵返回,砍下了那王郎的頭顱,祭奠了那員大將。
后來,人們為崇敬劉秀這種改正錯誤的勇氣,便改村名為劉王。隨著時間的推移,“劉王”村名,就被后人誤寫成了“留旺”或“龍旺”二字。
遇虎
且說劉秀把那戰死的大將埋到山坡。又哭了一陣,才帶將士逃進太行山區。不想,王郎得知此事,立即又調重兵追殺而來。劉秀那么點人馬,哪里抵擋得住,只好帶著人馬拚命前逃。一路,逢山過山,逢溝跳溝,象老鼠躲貓一樣,狼狽不堪。后邊王郎帶著大隊人馬緊追不舍,恨不得一下捉到劉秀。劉秀邊逃邊回頭觀看,見王郎死死咬住不放,心里十分恐慌。劉秀打馬跑著,心想:那王郎要追殺的是他,到這步天地,不能再讓將士白白送死。于是,他傳過命令,讓將士立即散開,各自逃命。將士都死也不肯。劉秀突然勒馬站定,拔出寶劍放到脖子,對將士說:“你們若不馬上離開,我便就此了結一生。”將士一看都驚呆了。為了劉秀的心愿,他們不得不揮淚離去。
劉秀看著將士散開,這才打馬又向前跑起來,這時,后邊追兵越來越近,衣甲都可看的一清二楚。劉秀也越發驚慌起來。就在這生死關頭,一條山溝割斷了劉秀的去路。這山溝寬約十丈,深不見底。劉秀看往前無路走,后面追兵就要趕來,急得他用鞭猛抽起戰馬。那馬痛得團團打轉,猛地站立起來,把劉秀摔到地上,險些摔傷,他爬起來,馬卻不見了。再看,只見一只猛虎站在他對面,這虎張著血口利齒,雙眼射過冷森森的寒光。劉秀一看,不由后退幾步。那猛虎趁機吼叫一聲,沖劉秀撲了過去。劉秀見勢抬腿就跑,不想他這腿一抬不偏不斜,不前不后,正好騎在那虎的背上。頓時,嚇得劉秀昏了過去。王郎從后邊追來,見劉秀被一只猛虎馱著,躍過了那山溝,向南竄去。心想,這回可省事了,猛虎吃了劉秀,比他親手殺死劉秀更為解恨。于是,便率領人馬向邯鄲歸去。
王郎走后,那猛虎馱著劉秀鉆進了一片桑林。來到林子中間,猛虎停了下來,劉秀這才醒來,他睜開雙眼,一見還在猛虎背上,嚇得急忙翻身跳下就跑。可是,跑著跑著又覺得不對勁,后邊沒有一點動靜,他索性收住腳步,回頭一看,那猛虎卻不見了。劉秀感到奇怪,都說猛虎吃人不吐骨頭,為啥他遇上卻沒事呢?劉秀思來想去,最后也沒理出個道道。
后來,劉秀得了天下,又想起遇虎之事,就編了個理兒:他是真龍天子,那猛虎是玉帝派下救他的神仙。因此,為了讓人們深信這事,就下令在他遇虎的山頂上,修了一座廟宇,又立碑記載了他遇虎的事情。從此,這山被人叫作“遇虎嶺”,那廟和碑至今還留在遇虎嶺上,此嶺在楊家堂村北。
假碑
再說,劉秀與部下走散,一個人孤苦伶仃,寂寞難耐地躲在深山里。每天,餓了摘些野果,困了席地而睡,過著與世隔絕的日子。面對這般處境,劉秀灰心喪氣。他撫今追昔,又想起往日一呼百應的顯赫聲勢,不覺越想越覺得眼下無路可走,便想一死了結。
這天中午,劉秀便在一棵大樹上挽了繩套,準備吊死。不想,他剛要點腳,只見一隊人馬奔了過來。他仔細一看,這人馬正是與他在遇虎嶺走散的部下。不由頓生歡喜,急忙迎了上去。大難相逢,悲喜交集,好久誰也沒說出話來。沉默許久之后,互相才敘述了各自的情況。這時,將士見樹上挽著一條麻繩,不知為啥,便問劉秀,劉秀倍覺傷心,抹著眼淚說出了事情的原委。
將士一聽,不由猛地吃了一驚,勸說劉秀不可自悲。劉秀說:“這事我已考慮再三,你們眾人還是各自早些回家去吧,免得官兵殺來,丟了性命,苦了家里老小。”
將士聽罷,就跪了下來,說:“大帥,你若不應我們的話,我們就跪死在這里。”
劉秀一陣心酸,上前一一扶起將士,說:“我并非情愿了結一生,只因走頭無路,才下了這樣的決心。”
為此,將士都發了愁,急得團團轉,又沒啥法子,一個個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干瞪著眼睛。
過了片刻,一個小卒站起來,對劉秀說:“我有一事想說給大帥。”
劉秀問:“啥事?”
小卒說:“我昨天夜里做了一個夢,夢見了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對我說:“轉日午時,天宮降下一塊無字石碑,誰如若尋著,誰日后就可做天下。并說就降落在這附近一帶。我想,大帥洪火大,不如等找找那石碑再說。”
劉秀很信奉神靈。將士又勸說了一陣,他就點頭了。第二天中午,劉秀帶著將士尋找起那石碑。沒走多久,果真找到一塊石碑。這塊石碑跟小卒講的那碑一模一樣,劉秀仔細看過,不由眉飛色舞,喜笑顏開。連聲道:“天助我也!天助我也!”說完哈哈大笑起來。
將士看劉秀回心轉意,百般高興,都笑得流出了眼淚,不禁互相耳語起來。
他們在耳語什么呢?原來,那石碑根本不是玉帝所降,而是將士們為規勸劉秀,才連夜做了這石碑,立在了那里。
如今,這石碑早已不復存在,那時立碑的地方已成了村子。這村子就是現今的磁縣賈璧村,村名以“假碑”之音而來。
山神顯靈
劉秀離開賈璧以后,打算渡過漳河。不料,官軍又追了過來,封鎖了漳河的渡口和去路,只剩下一條路。這路便是磁縣五合西南的滾子溝。說起這滾子溝來,那真叫險,溝長數里,山高百丈,誰若行至溝內,兩頭被仇人圍住,那真是上天無路,入地沒門。
劉秀為了擺脫官軍的追趕,只好向滾子溝而來。誰知,劉秀正行至溝中的時候,探子趕來報道:“去路已被官軍把守,不能再進。”劉秀聽了,猛吃一驚,問道:“有多少人馬?”探子答:“換上了奸臣蘇獻。”劉秀心想,這蘇獻不比原先的官軍頭領,當年他與王莽老賊合謀,在東鄉府假設送朋計,強迫我父王赴宴,三杯毒酒,將父王毒死,扶那王莽掌了朝綱。這殺父之仇怎可丟之腦后?可又一想,這蘇獻武藝不凡,又足智多謀,眼下是敵強我弱,冒然不得。于是,劉秀眉毛一豎令道:“返回原地!”話音一落,幾十個人前后簇擁著,一起行動,劉秀調轉馬頭,往回就返。誰知剛走幾步,迎面來了一隊人馬,劉秀抬頭一看,領頭的正是蘇獻。他帶著足足三千人馬,正追趕過來。劉秀急調轉過來,向南而行。蘇獻一看,到了嘴邊的肥肉,哪能放掉?連忙帶著人馬,跟在后面,緊緊追趕,劉秀在前面急出一身冷汗。
正在這時,滾子溝突然閃過一道亮光,接著“轟”的一聲巨響,劉秀一晃不見了。剎那間工夫,滾子溝兩岸的山好象合在中間,一下擋住了蘇獻的去路。蘇獻見沒了劉秀,氣得渾身發抖,忙摘下弓箭,朝溝下胡亂射了兩箭,意在射住劉秀,但那箭頭卻未碰上劉秀,射在了東山腰,只聽“嘣嘣”兩聲巨響,又一箭落在了西山腰,放眼看,兩山腰箭落點處噴出了兩股清泉般的鮮血。蘇獻見勢不妙,只得改變了捉拿劉秀的主意。可是,當他轉頭離開滾子溝的時候,半山腰忽然沖下一塊巨石,擋住了前去的道路。蘇獻心肺氣炸,抽出寶劍,把那巨石劈成兩半,閃出一條小路,這才慌忙離開了滾子溝……
劉秀安然無恙,傳說是山神早已把他搭救去了。
現在,在滾子溝還能看到這兩個箭眼和那塊分成了兩半的巨石。
劉秀巖
劉秀在滾子溝脫險,真可稱是絕路逢生,白揀了一條性命。要問那山神是怎么搭救劉秀的,這話還得從頭說起,原來這里還有一段差點被人忘了的故事。
傳說山神使出法術,弄得山崩地裂,擋住了官兵的去路。接著又刮起狂風,卷起滾滾塵土,滾子溝頓時天昏地暗,一片塵土飛揚,弄得官兵什么也看不見了。
劉秀倒啥也沒有感覺到,他吸著塵煙向西飄啊飄啊,好似登云駕霧似的,一直飄到了西山的半山腰。說來也怪,在這半山腰上,恰巧有一個能站幾個人的石巖洞,這石巖洞口小底大,劉秀一看,心里好生歡喜,馬上帶人鉆了進去。他們還未坐定,就聽官兵追擊而來,并且越來越近,好象很快就要來到洞中。劉秀心里嚇得直跳,他清楚,巖洞只有一個口,只要官兵進來,他逃也無法逃,必是束手就擒。
正在劉秀擔心之際,突然間一只大蜘蛛不知從什么地方爬上了洞口,這蜘蛛眼睛似磨盤,個頭如草垛,腿粗賽過檁。劉秀嚇得要命,怕那蜘蛛傷人,可那蜘蛛并沒傷人之意,只見它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如同穿梭般地嘴里吐出道道銀絲,只一會功夫,銀絲變成了一個大網,就把洞口嚴嚴地蓋住了。蜘蛛象懂事一樣,悄悄躲在了一邊,象在看護洞口。
這時,官兵搜過來,只見洞口嚴嚴地被蜘蛛網網著,一點也沒破,便斷定,此洞肯定不會有人進去,于是便又向前搜去。
至今,這個洞還在磁縣五合村南邊。由于洞口洞里存有巖石,人們總喜歡把它稱作“劉秀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