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洛陽 >> 當代洛陽 >> 展示我家鄉 >> 瀏覽洛陽

游殿村的變與不變

2015/3/25 16:32:16 點擊數: 【字體:

    

游殿村的變與不變



    (偃師網  王雷 訊) 一條條水泥路寬闊平坦,一排排“迎賓” 樹整齊挺拔,一座座農家小院錯落有致。近日,行走在山化鎮游殿村,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干凈整潔、綠意盎然的“花園式”村莊。

    路平坦 心舒坦
 
     游殿村在山化鎮北部邙嶺之上,包括游殿和滑嶺兩個自然村,居民4000多人,務農之余,不少人外出打工。與周圍村莊相比,昔日的游殿村曾一度成為落后的村莊——人畜吃水困難、道路破舊不堪、學校教室是多年的危房、群眾活動沒地方,如今游殿村呈現出村舍整齊、基礎設施健全、群眾安居樂業、社會秩序穩定的嶄新面貌。
       
    游殿村兩委干部說,吃水不忘挖井人,游殿村的道路、飲水工程的變化,是與黨的惠民政策及各級黨委、政府以及相關部門的支持分不開的。
       
    2005年,為解決人畜吃水困難,村兩委研究決定,在黨員干部帶頭捐款的前提下,積極爭取市安全飲水工程資金32萬元,村里群眾踴躍參加,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在村兩委班子的帶領下,群眾義務出工挖溝埋管,自來水管網通到890戶門前,家家吃上了深井自來水,徹底解決了村里的人畜吃水問題。2013年,受旱的游殿村,積極爭取上級資金,又打了兩眼深井,改善群眾的吃水問題。
       
    要想富,先修路。2006年,乘著“村村通”的東風,游殿村爭取到國家修路解困工程資金12萬元,修筑了1200米的東西大道,被群眾稱為“連心路”。多年來,該村大街小巷能修則修,能建則建,通村入戶道路幾乎全部硬化。2013年10月份,該村積極爭取村村通工程,修建了一條2公里的水泥路,打通了游殿村到康店的主干道,使該村出行更加方便、快捷。
       
    以往走親訪友,大多都是步行或騎自行車,費時費力。如今,借著“村村通”的東風,勤勞致富的村民把交通工具大多換成了摩托車,越來越多的家庭購買了家庭轎車,開上小汽車走親訪友成為一道新風景。
       
    “這是我去年買的五菱宏光,手續辦下來6萬多,能坐7個人,俺鞏義的親戚比較多,現在路修好了,開車走親訪友又快又方便。”在家從事扎鞋幫生意的滑宏武樂呵呵地說。
 
    村整潔 人精神
 
    隨著經濟發展,越來越多的農村面臨垃圾日益增多、清理機制缺失的狀況,美麗的鄉村出現廢棄物亂丟亂倒的情況。解決垃圾圍村,是很多村莊乃至城市都面臨的新問題。游殿村因地制宜,成立了垃圾保潔隊,確保該村垃圾做到日產日清。

    沿著新修建的村間道路,來到該村居民丁鮮紅家。新式的樓房,新農用車、摩托車、固定電話、高檔家具一應俱全,家里一塵不染。走進廚房,新安裝的沼氣灶,“啪”的一聲,藍色的火焰舔著鍋底,和城里人的廚房一樣干凈。丁鮮紅說:“以前,村里人總羨慕城里人的生活,現在我們和城里人沒什么兩樣了,村里像我家這種情況的人已經占到了80%左右。”

    說起村莊的變化,幾位村民圍了過來,開辦農家超市的滑三六樂呵呵地告訴筆者:“我們現在生活好起來了,水泥路寬了,自來水通了,路燈亮了,道路兩旁干凈了……還有這個文化廣場,跟城里沒啥區別。”

    鄉村的白天是繁忙的,勞累一天的村民安享著夜晚的恬靜。歡樂的排舞跳起來,實用的廣播響起來,經典的大戲唱了起來……

    “別人都說我們村改變很難。沒想到還能過上這樣快活的日子。以前,晴天灰塵雨天泥,跟泥巴打了一輩子交道,天天羨慕別人,壓根沒敢想像這樣的場景會出現在家門口。”57歲的村民滑建功說,”
 
    重教育 強文化
 
    幾十年來,游殿村不變的是全村人對教育文化的樸素支持。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1952年游殿村就克服經濟困難建起了三層教學樓。在當時的經濟條件下,這可是令不少村莊刮目相看的事。1993年游殿村再次將高速公路補償款建成了游殿村的山化二中三層教學樓。
       
    隨著時光流逝,村小學教學樓經過幾十年的使用已翻修兩次。為替換列為危房的教學樓,該村想方設法籌措資金建新教學樓,干部群眾自發捐款45萬元。2006年年底,一棟村小學教學樓和14間教師辦公室相繼建起。2007年游殿小學師生搬進了寬敞明亮的教室。
       
    該村小學校長戚少儒說:“我是2010年來到游殿小學的,當時學校的住宿條件還不好,老師生活上工作上都有很多顧慮,游殿村特別重視教育,想法設法改善教師辦公條件,我們更應該扎根在此好好為教育干一番事業。”
       
    每當夜幕降臨后,跳舞達人戚利紅便會和一群舞蹈愛好者,來到文化廣場上,盡情舞蹈。為豐富村民文化生活,村里采取多種措施,加強文化陣地建設,村文化廣場成了村民體育健身的好舞臺。在廣場四周的宣傳櫥窗內,黨建、文化宣傳、計劃生育、清潔家園等公開宣傳欄,宣傳內容定期更新。
       
    近年來,該村投資15萬元,建立老年協會,修建活動場所,使老年人老有所為、老有所樂;從2005年至今,每年春節免費給全村80歲以上的80多位老人每人送大米1袋,投資3萬元改造村集體衛生室,方便村民就醫,群眾養殖遇到困難,積極幫助協調貸款。
 
    “窯洞”村委會的堅守
 
    村里這些年發生的變化一樣樣都刻在村民心坎上。村民滑宏陸扳著指頭說:“我們村變化太大了,首先建了學校新樓,建設了文化大院,硬化了街道;2013年,村里又投資了20多萬元,更新了1000多米管道,完善了村里的自來水供應問題,徹底解決了群眾吃水困難這一難題,現在又修起了文化廣場,村里變化真是大。但有一樣還沒有變,俺游殿村的窯洞村部。”
       
    進入村委會大門,感覺這個村委會太小了,一個小院子,兩三間小平房,正在我們詫異之間,村委委員王宮軍徑直把我們帶到院子的最后方,推開一扇門,把我們領了進去。
      
     “這是我們的辦公場所,雖然是窯洞,冬暖夏涼,在里面一點也不受癥。”王宮軍說。
      
    一番打量,村委會真是一排窯洞,里面最深處可達十余米。村委會辦公室在靠右的一排窯洞邊上,里邊不大,如果不開燈,窯里暗暗的。窯洞內,最吸引人的是三十多塊掛在窯洞正上方的牌匾,全部是該村在市、鎮各項活動評比中獲得的榮譽證書,這些榮譽給這孔窯洞平添了幾分亮色和莊嚴。
       
    近幾年,許多村紛紛改善了辦公條件,或蓋、或裝、或改,游殿村兩委干部也有些想法,可是想想游殿村的實際,想想村集體經濟的困難,該花的錢一定要花,好鋼要用在刀刃上,又把村委會搬出窯洞的想法收回了,爭取的上級資金最終還是用在了改善村基礎設施建設上,用在村民關注的熱點、難點上。
       
    “說實在,俺村沒有別村發展得好,俺村得擱勁。”一位村干部坦誠地說。在人們追求物質生活“高端大氣上檔次”的今天,或許窯洞里,更能讓人心寧靜、淡定、清醒,更能使人們對艱苦歲月不忘記……人心齊,泰山移,樸素的游殿村呈現著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展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新氣象。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偃師網(2014-08-20)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