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期齊國宰相管仲,在未做官前一貧如洗,但他與鮑叔牙是好朋友,鮑叔牙家里較富裕,兩人道義相投,便合伙做生意。
既然是好朋友,又是生意上的合伙人,家境富裕的鮑叔牙時刻想接濟管仲。可是,管仲不愿接受別人的救濟,不想沾別人的光。這樣一來,鮑叔牙一直沒機會幫助他。
一天,兩人走到洛陽北邙的一條山溝里,鮑叔牙掏出一錠金子,跑到前邊,把金子扔在路中,他想:“你管仲再認真,在路上白拾的財寶不會不要吧。”他就在前面等,當管仲趕上時,鮑叔牙便問:“你剛才在路上看到什么沒有?”
管仲說:“我見路上有一錠金子。”
“那你為何不拾呢?”鮑叔牙問。
“不是我的,我為什么要拾它?是誰丟的,主人自然會回來尋找的。”管仲說。
鮑叔牙想回去拾回金子,可又覺得不妥。此時有一農夫背著镢頭從對面走來,鮑叔牙大喊:“喂,老兄,前面路上有一錠金子,你快去拾回來咱們分吧!”
農夫興高采烈地跑過去,可是只見路中央有一條金環蛇,他舉起镢頭一下子把蛇錛成了兩截。原來,這個農夫是好逸惡勞之人,連神靈都不愿施財與他。
蛇血把農夫的镢頭染紅了,他找鮑叔牙理論:“你是在騙我,哪里有金子,分明是一條蛇嘛!”鮑叔牙與管仲都很驚訝,便回去觀看,卻不見蛇,只見一錠金子被一分為二。鮑叔牙對管仲說:“天意啊!這金子別人拿不走,只好你我均分。”
管仲無話可說,只好同意。農夫看到蛇變成了金子,還在發愣呢,回過神兒來再細看他的镢頭,蛇血已變成了金粉,他忙刮了下來。鮑叔牙說:“這是你分金應得的報酬,你就收下吧!”
后來,管仲和鮑叔牙共同輔佐齊國公子小白,使其成為春秋時的第一霸主齊桓公,管、鮑分金的地方被后人取名為“分金溝”,這個地名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