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洛陽 >> 走進洛陽 >> 印象洛陽 >> 瀏覽洛陽

(河洛廣記)且憶熊耳滿山漆——洛陽漆文化一瞥

2013/10/24 9:58:55 點擊數: 【字體:

(河洛廣記)且憶熊耳滿山漆——洛陽漆文化一瞥

白馬寺夾纻干漆佛像
 

    漆科木本植物漆樹是我國重要的特用經濟林樹種之一。漆樹可取蠟,籽可榨油,木材堅實,生長迅速,為天然涂料、油料和木材兼用樹種。漆液是漆樹的分泌物,經化學變化能在器物表面形成薄膜,具有保護和美化器物的作用,是天然樹脂涂料,素有“涂料之王”的美譽。漆的使用以我國為最早。洛陽是漆樹的原產地之一,洛陽漆器歷史上長期在國內獨領風騷。

    1、最早漆器出河洛

    古代洛陽多野生漆樹。《山海經·中山經》說:“熊耳之山,其上多漆,其下多棕。”熊耳山在洛陽西南部。《山海經·中山經》又說:“翼望之山……其上多松柏,其下多漆梓,其陽多赤金,其陰多珉。”翼望山,今洛陽與南陽交界處,屬伏牛山系。

    《韓非子·十過篇》載:“堯禪天下,虞舜受之,作為食器,斬山木而財之,削鋸修之跡,流漆墨其上,輸之于宮以為食器,諸侯以為益侈,國之不服者十三。舜禪天下而傳之于禹,禹作為祭器,墨染其外,而朱畫其內。”

    這段話告訴我們:在堯舜禹時代漆器之珍貴,即使是堯舜那樣的貴族首領用為食器,還是太奢侈,說明漆器制作工藝尚未普及,但無疑這還是推進了漆器競相比美之風的盛行,開啟了崇尚漆器奢華之門,促進了漆器藝術的發展;漆器主要用作食器和祭器,表明其實用功能;漆器的顏色主要是黑色和紅色,用紅色畫花紋,突出器物的美感。這幾點同在中原龍山文化的發現基本相符合。

    從中原龍山文化時期漆器的種類和數量的增多情況來看,當時的漆器產業已具有相當規模,而且應有專業化分工,還應有專門的設計人員,形成了一個龐大的手工業階層和產業群體。堯舜禹活動的中心均在河洛地區。由此可見,中國漆文化的根基深植于河洛地區,正是在這里迎來了漆器藝術發展的曙光,敲響了漆時代即將來臨的晨鐘。

    2、三代王都重漆器

    洛陽是夏、商、周三代王都,漆器的制作技術已經成熟并不斷進步。

    在夏代時,漆器裝飾藝術已經開始在祭器、禮樂器上廣泛使用,漆器種類漸多。偃師二里頭遺址是夏朝的都城,在這里發掘了朱漆髹(xiū)飾的棺、漆盒、漆觚、漆缽、漆鼓等一批漆器。

    在商代,漆器制造業初具規模,形成了特有的體系,漆器數量和種類不斷增多,色彩和圖案越來越豐富。偃師商城是商代早期都城,在這里出土了朱、黑彩漆相間髹飾的具有饕餮、龍虎、云雷紋的漆器,再現商代漆器威嚴猙獰的彩飾風格,揭示出漆器與青銅器在形制和圖案上的淵源。

    西周時期,在漆器上除了前代已使用的彩繪、貼金片、鑲綠松石等裝飾技法外,還運用了嵌蚌泡這一全新的髹漆工藝,如在洛陽邙山龐家溝西周墓發現的瓷豆,豆外套有嵌鑲蚌泡的漆器托殘片。

    東周建都洛陽時期,漆器被廣泛用于當時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出土的漆器門類眾多。如飲食用品中的杯、盤、豆、勺、俎、壺等,日常生活用的奩(lián)、盒、幾、床、衣箱,武器類的漆弓、漆盾、甲胄及各種兵器的桿、柄、鞘等,樂器中的琴、瑟、鼓、笙,葬具中的棺、槨以及鎮墓獸。此外,還出現了純藝術形態的漆器工藝品,如漆鹿、虎座鳳鳥、禮器中的漆簋(guǐ)等。王親國卿、宮廷貴族競相使用漆器而代替青銅器,在上層社會蔚然成風。

    這一時期,出土漆器千姿百態,其數量之多、品種之繁、制作之精、分布之廣,遠遠超過了前代。當時漆器已和絲一樣成為一種主要的流通商品,而漆器手工業的發展,也進一步刺激了漆樹種植的發展。東周時期,漆樹的栽培受到官府重視,并設有官營漆林,由專門官員管理。這時民間已有較多的漆園,周王室開始對漆園征稅。

    3、五彩漆器照洛都    

    戰國時期,生漆和桐油的混用是我國漆工藝史上一項最杰出的創舉,膠漆相投使漆器裝飾藝術的表現力實現了歷史性的突破。西漢的經濟中心、東漢的都城洛陽,迎來了漆器工藝千文萬華、色彩繽紛、興盛繁榮的新時代。

    兩漢洛陽墓葬中出土漆器眾多。如在燒溝東漢墓群的一個墓中隨葬有漆奩5件、漆盒2件、漆罐2件。漢代,在口沿上飾以銅扣的漆器被稱為扣器,是一種非常貴重的工藝品。《鹽鐵論·散不足》說,富者才用銀口黃耳的扣器。這種貴重的漆器,只能由官營手工工場生產。

    這些出土漆器的用色也非常豐富,有鮮紅、暗紅、淺黃、黃、褐、綠、藍、白、金等9種顏色,花紋精美生動。

    西漢時貧寒者多穿木屐,到東漢時則毋論貴賤均穿漆木屐,婦女出嫁亦穿五彩漆畫的木屐。這說明,這時漆畫水平已很高,經過漆畫的木屐,顯得美觀時尚,因此成為洛陽人的最愛。

    4、皇宮門戶皆朱漆

    從東漢始,洛陽皇宮、皇家園林、皇家寺廟的門窗、殿柱皆用朱漆裝飾。

    永寧寺是北魏洛陽規模最大、景觀最為奇麗的皇家寺院。《洛陽伽藍記》說,永寧寺“浮圖有四面,面有三戶六窗,戶皆朱漆”。

    上陽宮是唐代洛陽的離宮。李賡《東都賦》說:“上陽別宮,丹粉多狀,鴦瓦鱗翠,虹梁疊狀。”從詩賦的描寫中,我們可以想見上陽宮里那些有琉璃瓦和紅油漆殿柱的建筑的高大宏麗。

    北宋末年,宋徽宗曾對西京(洛陽)皇宮進行過一次大修,城垣擴大到16里,超過了前代。《宋史》記載,這次創修大內,“合屋數千間,盡以真漆為飾,工役甚大,為費不貲”。髹漆之時,“須骨灰為地,科買督迫,灰價日增,一升至數千”。洛陽城外四郊20里內之墓冢,“悉被發掘,取人骨為灰矣”。

    宋徽宗為髹漆裝飾宮殿,要求用骨灰打粉底,導致瘋狂的掘墓取骨燒灰活動。如此昏君,不亡國才是怪事!

    在唐宋時,洛陽貴族之家也用朱漆裝飾房屋。如白居易在履道里修葺新居,油漆朱色門窗,并造池上橋,植花草樹木,此工程由當時的河南尹王起負責。

    5、夾纻干漆造佛像

    為適應制作各種器物的需要,漆器胎骨至戰國而大備,木胎之外還有夾纻(zhù)胎、陶胎、金屬胎、絲麻、皮胎和竹胎等多種,僅就木胎來說,就有斫木胎、旋木胎、卷木胎,還有通過雕刻成型的胎體,特別是絲帛上髹漆的品種。

    夾纻干漆造像,是武則天時期洛陽漆匠和雕塑家的一大發明。雖然夾纻胎漆器出現得很早,但用夾纻干漆造像在武周之前并未有文獻記載。武則天任命薛懷義為白馬寺方丈,并命他督造一尊大佛。這尊大佛高九百尺,僅鼻子中就可容納幾十人,其制作工藝是用纻麻做胎,然后再反復油漆。遺憾的是,大佛后來被薛懷義放火焚燒了。

    唐代官營工場的工匠,其職業是世襲的,不能隨便改業。所用的工匠,不僅有嚴格的管理,在勞作前都由少府監負責,進行技術培訓。據《新唐書》記載,漆工的培訓期是一年,這樣保證了每個工匠都是熟練工匠。

    今白馬寺中有十八尊夾纻干漆羅漢像,是元代文物,這是南宋滅亡后,由俘虜的一批南宋官營工場的工匠制作的。

    洛陽漆器在歷史上享有盛譽,其工藝歷代傳承,至今并未完全失傳。但該工藝目前面臨著后繼乏人的窘境。我們有必要重新叫響“洛陽漆器”,做大做強這個文化產業。(鄭貞富)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洛陽網(2013-10-22)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