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王臺位于郁山頂峰中部,上有一巨石如大座椅,人稱龍墩,龍墩兩旁有石座高低參差排列 有序,人們稱它為漢王臺(又稱為金鑾殿)。
西漢末年,外戚宦官王莽篡奪帝位,改國號為新。他為了鞏固自己的帝位,就抄斬劉氏子孫。有一個名叫劉秀的聞風潛逃出京城長安。王莽聽說后就趕忙請太史掐算劉秀的官運如何?太史掐算后大驚地說:“此人是真龍天子。”王莽聽后更堅定捉拿劉秀之心。話說劉秀逃出京城后,從南陽搬來大軍一路西上殺來,走到了今天的郁山腳下。劉秀抬頭看見郁山樹木蔥籠、山峰峻秀、易守難攻,就帶著大軍上了郁山頂上駐軍。他傳令全軍將士借此機會休整,隨后召集文武官員開軍事會議。可山頂上連一個開會坐的地方也沒有,劉秀仰天長嘆曰:“天啊,能給我一排石墩坐好嗎?”說話間,天昏地暗、狂風大起,不大一會兒天晴風止。面前出現一個巨石如大座椅,兩邊是石座,排列有序,很象一個開會場所。劉秀高興地說:“天助我也,現在開會。”據說,劉秀在此召開治國安邦的重要會議,決定先攻打長安,活捉王莽,后定都洛陽稱帝,重振漢朝雄風。后來劉秀真的打敗了王莽,在洛陽稱帝,史稱東漢。劉秀當了皇帝后,還重游郁山當年開會的地方。這樣以來,當地的老百姓就把劉秀當年在郁山開會的地方稱漢王臺或金鑾殿。
漢王臺從東漢以來,就名震四方,歷代文人墨客、政務要人慕名而來,到郁山觀光旅游,漢王臺自然就成了一大景點。到了清代康熙甲戌年間,有位進士呂履恒到郁山觀賞漢王臺后,被漢王臺獨特風景所傾倒,詩興大發揮筆寫下了“白起城邊草,年年怨別離。漢王臺上月,夜夜照相思”的詩句。這詩中的白起城,就是現在鐵門鎮的鳳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