奸情敗露,王圖為求活命,宣稱與來鶯兒只是逢場作戲;來鶯兒卻稱“我愛王圖,愿代情郎受死”,不顧曹操勸阻,決然奔赴黃泉。
自古癡情女子薄情漢!曹操撫案而嘆,淚灑衣衫。
洛陽市區東15公里處,漢魏故城遺址。
眼前平疇沃野,一派明媚的春日景象。天上無云,近處無人。遠處公路上的汽車,如魚兒一般無聲地游過。
來之前,董高生——洛陽有名的“歷史古董”,專門提醒過我:你要找的那個名伎,當年確實住在漢魏故城一帶,只不過,幾千年過去了,現在那里什么也看不到了。
果真什么也看不到嗎?不,從邙山吹過來的風分明在說,它記得來鶯兒的愛情故事,它記得曹操錦袍上的那滴淚……
洛陽名伎
“來鶯兒”這個名字,念起來脆生生的,聽起來嬌滴滴的,擁有此名字的女子,也沒讓人失望:她生得粉面桃腮,眉目如畫,身段兒婀娜多姿,增一分則嫌肥,減一分則嫌瘦,比那怒放的牡丹還要嬌艷。
這個女子,生在東漢末年。至于她祖籍何方、父母是何人,我只能抱歉地說一句:不知道。現有的歷史資料表明,來鶯兒的家境不太好,且很有可能從小父母雙亡,無所依托,所以淪落花街柳巷,在都城洛陽的一家青樓里賣藝求生。
一個女人,一旦淪落青樓,等待她的,通常是兩種命運:賣身不賣藝;賣藝不賣身。來鶯兒如花似玉,走第一條路的本錢自然是有的,可她生性高傲,不愿靠出賣色相茍活,因此勤學苦練,練就了一身歌舞絕技。
來鶯兒初試啼聲,便艷驚四座,很快就出人頭地,成了洛陽城中的第一名伎。洛陽是東漢的都城,是萬眾矚目之地,在洛陽出了名,那便相當于在全國出了名。于是舉國皆為鶯兒狂,京城內外的紈绔子弟、孟浪書生,無不以一睹來鶯兒的芳容為榮。每當來鶯兒曲罷謝客,他們總是瘋狂地擠成一團,忘情地朝臺上撒錢,那真是“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
奇怪的是,雖然貴為“著名歌星”和一流舞蹈家,被無數“文藝愛好者”追捧, 來鶯兒卻不像別的歌伎那樣放縱。特殊的際遇,使她的個性清冷而孤傲。臺上,她熱情奔放,風情萬種,令人如醉如癡;臺下,她沉默寡言,拒人于千里之外。
來鶯兒的這種態度,令她的追隨者們很失望。在他們看來,她就好比變幻莫測的流云,讓人琢磨不透。可越是琢磨不透,越是吸引人;越是得不到的東西,便越使人充滿欲望。
來鶯兒越來越紅,紅透了洛陽城,紅到了曹操的軍營。
身從曹操
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瞞。關于他的諸多事跡,通過 《三國演義》,大家想必已有所了解——
東漢末年,群雄逐鹿,漢獻帝被各路軍閥搶來搶去,又追又殺,受盡逃亡之苦。曹操抓住時機,“挾天子以令諸侯”,占居政治上的優勢,由此不能不說曹操夠陰險!
孫權為挑起劉備軍團與曹操軍團的爭戰,將關羽的首級獻給曹操,企圖嫁禍于他,曹操卻以王侯之禮厚葬關羽首級,由此不能不說曹操夠奸詐!
曹操患有頭疼病,神醫華佗提議為他做開顱手術,去除病根。他卻以為華佗要害他,殘忍地殺害了這位可憐的大夫,斷送了其他患者問診華佗的希望,由此不能不說曹操夠多疑!
即便如此,在這里,我們還是要替曹阿瞞辯解兩句:他并非只懂弄權鉆營的白臉奸雄,他陰險多疑、手段毒辣固然不假,卻也有情有義、有才有德。
在烽火四起、生靈涂炭的動亂年代,是他招募流民實行屯田,使黃河流域的生產得到恢復;在那些貧寒子弟懷才不遇、求告無門時,是他敞開懷抱,唯才是舉,給了他們一展才華的機會;他以少勝多,打敗袁紹,奠定統一北方的基礎;他才華橫溢,豪氣干云,僅一首《觀滄海》,便令多少才子自嘆弗如。
歷史已經證明,“軍事家、政治家、詩人”這三頂桂冠戴在曹操頭上,不大不小,剛剛合適。
這樣的男人,很危險,卻也很有魅力。而此時,這個男人正身著便裝,安靜地坐在青樓里,面含微笑,欣賞來鶯兒的輕歌曼舞。
自古英雄愛美人。曹操早就聽說來鶯兒的美名了,只是軍務繁忙,東奔西走,一直無暇窺得芳容。這天他正好有事路過青樓,因此特意抽出空來,喬裝打扮去捧來鶯兒的場。不想,這一捧就捧出了癮,自此,曹阿瞞也成了一名“文藝愛好者”。
不久,董卓火燒洛陽城,天下大亂。曹操心念一動,忽然替來鶯兒操起了心,怕她身處亂世,無所依傍,會遭狂蜂浪蝶的欺辱,因此急忙趕赴青樓,自報家門,表示愿為來鶯兒贖身,并帶她走。
來鶯兒聽說過曹操的光輝事跡,對他非常崇拜,見眼前的男子氣宇軒昂,果然非凡人也,于是心動了,果斷地收拾細軟,把自己的未來放在了曹操手中。
打那以后,來鶯兒跟隨曹操南征北戰,四處漂泊。在曹操疲憊沮喪的時候,她便舞起長袖唱起歌,為曹操消愁解悶。只是私下里,她會面露愁容,寂寞地嘆息。她是個向往安定的女子,眼前這種居無定所的生活,不是她的追求。
最主要的是,她不愛曹操!
是的,她不愛曹操。他救了她,給她錦衣玉食,卻沒有給她愛情。曹操有權、有錢,這樣的男人,是不缺女人的。他雖然喜歡來鶯兒,但也喜歡其他美女。對他來說,來鶯兒就像一只小鳥,落在自己肩上當然好,飛了也不可惜,反正自己還有別的鳥兒。
可以想象,來鶯兒的心里是十分苦悶、十分寂寥的。她向往愛情,卻得不到愛情,不免終日郁郁寡歡,唉聲嘆氣。
這一情景,被曹操的一名侍從看在眼里,他決定趁虛而入,搞“第三者插足”。
情獻王圖
這個侍從名叫王圖,高大英俊,一表人才。另外,此人很機靈,“見風使舵”這套把戲玩得甚是嫻熟,因此頗得曹操賞識。
作為貼身侍從,王圖時常有機會接近來鶯兒。他見來鶯兒能歌善舞、氣質獨特,很是傾慕,便用火熱的眼神傳情達意,撩撥她。后來,也不知王圖使了什么手段,反正來鶯兒不顧一切地愛上了他。倆人抓住一切機會暗渡陳倉,道不盡的郎情妾意。
可憐曹操日夜忙于軍國大計,對這一切毫不知情。他一如既往地憐愛來鶯兒,一如既往地關照王圖,還無意中創造條件讓這兩人獨處。
為了給王圖積累升遷的資本,一次,曹操交給王圖一隊人馬,讓他率軍夜入敵境,窺探敵人的虛實,探測敵軍屯糧之地。
這是一個十分危險的任務,九死一生。王圖自感成功的把握不大,臨行之前,秘密約會來鶯兒,與之話別。來鶯兒得知情郎要虎口拔牙,大吃一驚!她淚流滿面,緊緊地抱著王圖不放,生怕一松手就會永遠失去他。兩人柔情繾綣,不覺間,天色破曉,王圖錯過了率軍出發的時間。
消息傳到曹操那里,阿瞞大怒!他想不通,一向機警的王圖何以如此糊涂,如此沒有時間觀念!他很器重這個人,正因如此,他不允許如此低級的失誤發生在這個人身上。
曹操命人捆了王圖投入大牢,決定將其斬首示眾,以正軍法。
為愛而死
來鶯兒聞聽情郎將死,肝腸寸斷。她沖入曹操的營帳,跪在“老公”面前,替另一個男人求情:求求你放了王圖吧,我愿意代他受死!
曹操很是詫異:你與王圖有何關系?你為什么要替他求情?
來鶯兒一咬嘴唇,坦然地承認:他是我的情人!
一個人,一個活著的人,敢于將自己的隱私公之于眾,需要極大的勇氣。僅憑這一點,我們便可以授予來鶯兒“勇士勛章”。
自己的女人公然宣稱紅杏出墻,遇上這種事,若換成一般的男人,準被氣得七竅生煙、目眥迸裂。曹操卻很反常,他居然搬來一個小板凳,坐在來鶯兒面前,饒有興致地追問她與第三者的感情深有幾許。
來鶯兒眼含珠淚,一五一十地講述了自己的愛情故事。眼見來鶯兒不顧性命,流露真情,曹操有點兒感傷,更多的卻是感動。
這也可以理解:一則曹操身邊的女人很多,不缺來鶯兒一個;再則曹操是詩人,是偉人,他的雄才大略背后,隱藏著極深的孤獨,孤獨的人通常是敏感的,他對人世間的至情至性,有著超乎常人的鑒別能力。
所以,面對背叛自己的女人,曹操非但不生氣,還很感動。
男人畢竟是要面子的,就此放過王圖,未免太便宜他了。于是,曹操給來鶯兒出了一道難題,讓她在一個月內訓練出一個小型歌舞班子,并承諾,若她做到這一點,便同意她代情人一死。
來鶯兒痛快地接受了任務。她挑選了幾個懂歌舞的侍女,盡其所能,夜以繼日地進行密集式訓練。一個月不到,幾名侍女技藝大有長進,其中一個名叫潘巧兒的侍女更是出類拔萃,幾乎能與來鶯兒相媲美。
訓練結束,來鶯兒向曹操復命,請代王圖受死。想到這位美人兒即將離開人間,曹操的同情心開始泛濫,不禁嘆道:其實你可以不死啊!意思是說,只要你向我求情,我不但可以放了王圖,連你也可以一并放了。
來鶯兒卻幽幽地說:身犯重罪卻逍遙法外,天下哪有這樣的道理?賤妾有負丞相(曹操當時的外交身份乃是東漢丞相)厚恩,無顏茍活于世。
曹操默然良久,問道:你想不想再見王圖一面?
來鶯兒搖頭,說:死是生的開始。當我決心代情人一死時,我與他的情感不是結束了,而是剛剛開始。我先走一步,在天堂等他,以后我們就永遠在一起了。
曹操心想:自己位高權重,卻沒有一個心甘情愿為自己慷慨赴死的紅顏知己,黯然神傷,便對來鶯兒說:等我放了王圖以后再通知你吧!
之后,曹操傳見王圖,將來鶯兒的話轉告他。可嘆那王圖不明曹操心思,驚慌失措,為了活命,他厚顏無恥地宣稱自己與來鶯兒只是逢場作戲,并無愛情。
曹操火冒三丈,心想:好你個王圖,我的女人為了你命都可以不要,你卻說自己對她毫無情意!置我的女人于何地?讓我顏面何存?他一腳踢翻王圖,本想將他處死,念及自己對來鶯兒的承諾,只好將他逐出丞相府。
曹操沒有把王圖的薄情寡義告訴來鶯兒。他知道,這樣未必能改變來鶯兒赴死的決心,卻一定會讓她生不如死。因此,他只告訴來鶯兒,王圖已經被釋放,逐回家鄉,并對她說,念在你一片真情,且訓練歌舞班有功,可以恕你不死。
豈料來鶯兒并不領情。她感謝曹操成全她的愛情,卻不愿接受曹操饒她不死的恩惠,她認為,只有一死,才能洗清自己的罪過。
來鶯兒向曹操行了跪拜大禮,決絕地轉身赴死。
望著她的背影,曹操潸然淚下。
她用她的愛情,征服了一代梟雄。雖然,這愛情是給別的男人的。
□本報記者 張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