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清宮自唐代以來,就是洛陽八大景之一“邙山晚眺”的立足之處,若天氣晴好,遠可眺望龍門山,近可俯瞰洛陽城?勺詮纳锨鍖m遭日軍轟炸之后,道士師惟新再也不忍心往山頭上站了,因為他看到的景象令人寒心!
洛陽解放前夕,上清宮的耕地已較原來大大減少,自從師惟新的師弟王惟林服毒自殺后,這里只剩下他一個人了,一應法器都在戰爭中遺失,他想做道場的時候,必須跑到呂祖廟請其他道士過來幫忙。
呂祖廟很小,但道士不少,一應法器俱全,有演奏道樂所用的笙笛管簫,還有專門的經師,與人家一比較,師惟新總是感到憂悶。他想來想去,仍堅守著一個信念:上清宮就是再困難,也不能閉門落鎖。因為這座道觀在全國太有名了,我即使只能起到看門護院的作用,也要堅守此地。
其時已進入1947年,解放戰爭的大幕已經拉開。為阻止解放軍攻城,國民黨青年軍206師師長邱行湘,奉蔣介石之命駐守洛陽。是年冬,邱行湘派出一個營的兵力駐防上清宮。
一
該營官兵來到上清宮一看,發現一個道士正在收拾院子,他已把日軍轟炸后留下的碎磚瓦集中到一起,正拿著鐵锨填橫七豎八的戰壕。營長過來對師惟新說:你不用填了,還得修筑工事!
師惟新看到,士兵們很快挖起了戰壕,毫不憐惜地把山門和老君殿的殘墻拆掉了,又把東倒西歪的房屋蕩為平地,然后在院中挖出縱橫交錯的壕溝。他們還在附近貼出告示:上清宮及其周邊地區實行軍事管制。這座著名道觀,再次成為軍事重地。
師惟新無言,他冷冷地看著這一切,沒有干預,也沒有為當兵的提供勞動工具。他看到,大殿中的柱子和屋頂的椽子,還有屋梁、屋檁,一部分被用來構筑工事,一部分被堆在一起,不知留作何用。
忽然有一天,這些被集中起來的木料少了許多。原來,一些官兵把木料拉到洛陽城里賣掉了。師惟新悄悄下山查看,在洛陽北關看到了這些木料。
這天一大早,士兵們又開始把剩下的木料往軍車上裝,師惟新上前阻攔。士兵說:“你再干涉,就把你捆起來!”師惟新說:“就是把我捆起來,也不能讓你們運走木料!”這時營長走過來,見道士和士兵吵架,不由分說命令道:“把他給我捆起來!”師惟新被綁起來,士兵繼續裝車。他平靜地對營長說:“上清宮自古以來幾毀幾建,但是,即使是房倒屋塌,木料磚石也不曾下山,倒賣廟中財物天怒神怨,難道你們就不怕遭報應嗎?!”
他又說:你們倒賣木料,難道不怕上司追究嗎?營長不認賬,說:你有什么證據?師惟新回答:“我已經下山看了,木料都堆在北關,可買主知道這是上清宮的木料,怕神靈怪罪,至今不敢出手,不信你可以去問!”營長聽后臉色大變,說:“松綁!卸車!”剩下的木料才沒有被賣掉。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洛陽城解放,駐守在上清宮的青年軍倉皇逃竄,上清宮撥云見日,從一片廢墟中探出頭來。
根據我黨的宗教政策,上清宮可以在政策允許范圍內進行正常的宗教活動。1950年,政府對上清宮的40畝土地重新進行調整,按洛陽縣農民人均耕地標準,分給師惟新應有的土地。其戶籍管理劃歸邙山鄉派出所,享受和農民一樣的待遇和權利。
上清宮顯得不那么冷清了。附近的道士常常過來和師惟新商量,怎樣才能為國家多繳一些公糧。于是他們各自在廟院開墾荒地。這樣一來,包括上清宮、下清宮、呂祖廟在內,道士們把耕地拓展到30余畝,大家一合計,決定聯合起來成立互助組,一起種田、打糧。
于是他們開始集資買農具、買耕牛,熱火朝天地干起來,這樣子一年下來,除了繳公糧,除去口糧,還有不少節余。他們在上清宮里還種了棉花,到秋后既繳公糧又向國家出售棉花,多次受到政府的表揚。
自古以來,出家人都是“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廟宇一開,香火自來,一般吃的、用的都是布施和香火錢。進入新社會,道士們自力更生,自食其力,越干越有勁兒,一年四季在田里忙得不亦樂乎,一應法事和早晚的功課就暫停了。
二
到了1956年,上清宮來了一位云游道士。此人來自華山西道院,是一位經師,算是和師惟新作了一個伴兒。這樣一來,遇到有社會活動,師惟新出門的時候,上清宮也有個人照看了。
。保梗担纺辏丛拢诮探缬瓉砹艘患⑹拢撼闪⒅袊澜虆f會。有關部門通知師惟新到首都開會,會址在北京白云觀。
這是師惟新入道以來第一次接到這樣高級別的邀請,也是他第一次去北京。他很珍惜這次機會,于是交代華山西道院的那位道友看門護院,自己啟程前往北京。在這次會議上,中國道教協會成立,師惟新被選為理事,朱德委員長接見了與會代表,并和全體與會者合影留念。好事接踵而來,當年8月,全國政協委員張鈁先生(新安縣人)發出倡議:希望洛陽市撥款維修上清宮。
市宗教局很快通知師惟新,讓他負責協調上清宮維修事宜,并撥款3000元。修復工程于當年8月動工,修繕了翠云洞上面的玉皇閣,粉刷并修補了翠云洞的裂縫,還對東西寮房進行了維修,并添置了一些家具,設了一個接待室。
這次維修的方案,完全采納上清宮住持師惟新的意見,本著節儉適用的原則,把原來拆下的木料用上之后,又購買了一些木料,把東西寮房全部整修一新。在修復上清宮的50多個日日夜夜里,師惟新忙里忙外,跑上跑下,似乎有用不完的勁兒。附近道觀的道士,也時不時過來幫忙。上清宮的面貌煥然一新。
這一年,師惟新44歲,被選為洛陽市第二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1958年,大躍進開始了,師惟新還想為上清宮添磚加瓦。他看到宮觀雖然煥然一新,但周圍光禿禿的沒有幾棵樹,就想恢復翠云峰的一片綠色。要植樹造林,工程浩大,周期長,不是他一個人的力量可以辦到的。他把自己的想法匯報給市領導。當時的市委書記呂英很重視,次年春天,政府派人在上清宮周圍栽植楊樹300株、柏樹180株,之后又栽植了不少蘋果樹和梧桐樹,使這里的景色有了較大改觀!
新中國成立后的10年間,上清宮恢復了元氣,農業生產成果也相當可觀,共上繳余糧1萬公斤,皮棉1萬公斤,芝麻、棉籽等油料作物2000公斤。接著,師惟新響應國家成立農業生產合作社的號召,將上清宮的農具、牲口、耕地全部上繳公社,包括下清宮、呂祖廟在內的所有道士,都成了公社社員。
10年間,師惟新的心情和其他道士一樣興奮。他身兼數職,積極參與社會活動,宣傳黨的宗教政策,定期組織附近廟宇的道士學習,農閑之際上殿誦經,開展力所能及的法事活動,多次受到政府表揚。1961年11月,中國道教協會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京召開,師惟新再次當選理事。
三
時光荏苒。“文革”開始后,全國“破四舊”運動掀起高潮。在洛陽,上清宮首當其沖遭到沖擊,紅衛兵小將成群結隊來到翠云峰。他們首先進入翠云洞,把十帝閻君、救苦天尊塑像砸碎;接著登上玉皇閣,把玉皇大帝巨像扳倒、砸毀,然后幾百人一齊行動,把上清宮的角角落落翻了個底朝天。
多年收藏的經書被搜出來了,新置的法器被搜出來了,各種版本的《道德經》被搜出來了,都一股腦兒堆在院中,一把火點著,燒了。
緊接著,小將們拿來剪刀,把師惟新團團圍住,要剪掉他的頭發。
師惟新忍無可忍了:道士留發蓄須,自古皆然,這是身份的標志,也是出家人的尊嚴。如果道士削發,哪里還是道士?上清宮沒了道士,即使整天開著大門,還不和關了門一樣嗎?
上清宮自古不曾閉門落鎖,這是一個底線!想到此,師惟新大喝一聲,施展輕功,“嗖”的一下跳出人群。紅衛兵沒料到這道士還有這一招,一時傻了眼。他們很快緩過神兒來,四下里圍攏過來,師惟新脫身不得,便打出他在西安八仙庵學的道教拳,騰挪跳躍,無人能近其身。紅衛兵小將一個個看呆了,由詫異到佩服,都不再作聲了,陸陸續續離開了上清宮。
就這樣,師惟新仍穿著他的道袍,留發蓄須,不曾更改。上清宮在“文革”期間,依然沒有閉門落鎖。
“文革”結束后,雖然紅衛兵小將不再上山打擾了,但上清宮還沒有完全解禁。師惟新試探著把翠云洞中的救苦天尊牌位立了起來。幾天后不見有人干涉,他又把玉皇閣中的玉皇大帝牌位擺出來,又找來紅紙,寫好諸神名號,晨昏禱告,早晚上香,維持著這里的道教氛圍。
上世紀80年代初,師惟新恢復了中國道教協會理事身份,河南省道教界人士頻頻到上清宮參觀。當他們看到這里道教氛圍濃厚,還有道士堅守宮觀時,都敬佩不已。1984年,我省進行宗教普查,全省各地共有道士54人,唯有洛陽上清宮、下清宮、呂祖廟在“文革”期間不曾關門,常年有道士住廟。
四
渡盡風浪畫舫在,翠云峰上春又臨。
。保梗福赌,河南省道教協會籌備小組成立,師惟新任籌備組組長。
1987年,河南省道教協會成立,師惟新被選為會長。
。保梗福改辏尻柺械澜虆f會成立,師惟新被選為會長。
自此,上清宮一應法事活動進入健康發展軌道。我市各縣(市)區原有道觀相繼開放,全市宗教工作位居全省先進行列。1988年12月,75歲的師惟新患病,市有關部門得知后,立即派專車將他送往醫院治療。1989年1月7日,師惟新道長在洛陽市瀍河醫院病逝,終年76歲。
此時,上清宮已由新來的道士值守,宗教活動正常進行。
今年10月12日上午,在綿綿秋雨中,來我市參加“老子與洛陽”國際學術研討會的專家學者和我市宗教界人士一起,為上清宮舉行了復建奠基儀式,并為上清宮門前的“道家之源”揭碑。
目前,我市道教協會和老子學會已開始籌備上清宮復建工程。按照規劃,復建工程計劃沿中軸線構建山門、文昌殿、玉皇閣、老君殿、三清殿等建筑,兩邊配鐘鼓樓和藥王、財神、三官、三法、尹喜、南華等殿宇,形成一個完整的道教旅游區。復建后的上清宮,占地面積為2萬多平方米,加上周圍已經建成的上清宮森林公園,將使這座千年道觀煥發青春,成為我市的又一張“名片”。
“山河扶繡戶,日月近雕梁”。洛陽上清宮,正在我們期待的目光中再創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