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wǎng) >> 洛陽 >> 走進洛陽 >> 印象洛陽 >> 瀏覽洛陽

洛陽地名探源 武皇思子傷心地 久負盛名古緱城

2013/12/2 17:16:48 點擊數(shù): 【字體:

洛陽地名探源 武皇思子傷心地 久負盛名古緱城

緱氏泰山廟

 
  今日地名:緱氏村

  地方狀況:緱氏村為偃師市緱氏鎮(zhèn)24個行政村之一,為鎮(zhèn)政府所在地,距偃師市區(qū)15公里,離洛陽市區(qū)35公里。該村北接化寨村,南鄰南家村,西為程子溝,東連金屯村,自古就為洛陽通向東方的必經(jīng)之路,交通十分便利。該村現(xiàn)有居住人口約1萬3千人,是我市較大的行政村之一。

  村名由來:地名來源有三種說法:一、因緱山而得名;二、西王母姓緱,且在這里的瑤臺庵修道而得名;三、春秋時期周靈王緱姓王后的誕生地而得名。

  久負盛名古緱城

  緱氏,一個幾乎與華夏文明同時出現(xiàn)的名字。

  宋《太平廣記》中說:“西王母姓緱,河南緱氏乃西王母修道之故地也。”《山海經(jīng)》描寫:“西王母其狀如人,豹尾虎齒,善嘯,蓬發(fā)戴勝,是司天之厲及五殘。”世上哪有這樣的人呢?如果說她不存在吧,《穆天子傳》里又說周穆王曾經(jīng)拜見過她。

  緱氏當?shù)貍髡f,西王母當時在緱氏西南做過飯,那里現(xiàn)有的深厚灰層就是當時留下來的。其實無論有沒有西王母,現(xiàn)在緱氏西南的一處“灰嘴遺址”,正是原始社會的遺跡,有學者認為,這里曾經(jīng)生活著名為“緱”的氏族部落,這也可能是“緱氏”名稱的由來。

  雖然現(xiàn)在緱氏屬于偃師市,可是在古時候,偃師或并入緱氏,緱氏或并入偃師,也有兩“縣”同時并立的情況,歷史上的滄海桑田,給這片古老的土地留下了曲折的軌跡:《中華都城便覽》記載,這里曾是古豕葦國的國都,春秋時是滑國舊址,戰(zhàn)國時歸韓國。公元前627年,秦國準備偷襲鄭國,鄭商人弦高在這里碰到了秦國的軍隊,就以鄭國使者的身份犒勞秦軍,秦軍一看,鄭國有準備了,偷襲沒戲了,就撤軍了。撤軍的時候,順手就滅掉了滑國,設(shè)置了緱氏縣,不過,當時并不是行政機構(gòu)。到了秦始皇時期,正式有了緱氏縣,屬于三川郡。

  緱氏流傳一句俗語:“緱氏街,三里長,東南西北走四方。”從古時候起,這里就是“西連秦晉,東接齊魯”的交通要道。公元前207年,劉邦和秦軍在這里交戰(zhàn);三國時,曹操和袁術(shù)曾在這里對峙,因為袁術(shù)字公路,流經(jīng)這里的馬澗河又被稱為公路澗;就連公元611年李世民在這里擊沉糧船的戰(zhàn)斗,后來也成了電影《少林寺》水上搏斗的原型素材……

  村里的老人說,現(xiàn)在的緱氏村所在地,當年是一個橢圓形的寨子,東西長、南北窄,周邊還有護城河,寨子的東邊還有一個城門,上面寫著“古緱城”三個大字。每逢集會,四方客人蜂擁而至,商賈云集,攤販鱗次櫛比,“熱鬧著呢!”

  緱氏不僅是交通要道,而且自然條件優(yōu)越,環(huán)境優(yōu)美。宋歐陽修路經(jīng)此地,曾經(jīng)寫下了“青山臨古縣,綠竹繞寒溪”的詩句。當?shù)匾灿?ldquo;白云腳下踩,一步兩孔井”的說法,這里的白云,指的是村東的白云橋,這座橋修建于明朝嘉靖年間,修建者名為戴邦憲,橋“長10丈寬3丈”,期間多次修繕。現(xiàn)在還能看到部分橋體和橋欄桿,這座橋不僅方便了村東大街人的出入,而且形成了東大街西大街橫貫全村的局面。

  道教佛教交匯地

  白云橋東邊5米的地方,就是赫赫有名的泰山廟了。

  雖然歷經(jīng)1000多年,但現(xiàn)在的泰山廟看上去依然氣勢雄渾:大門為三洞券拱,門上寫著“泰山廟”幾個大字,正門門樓叫“天齊樓”,內(nèi)里還有舞樓、大殿、東西廂房、“三賢祠”等。不過,現(xiàn)在走進廟內(nèi)只能看到一片繁忙的工地:大殿等建筑已經(jīng)被拆,信徒們自募資金正重建。

  泰山廟是一座道教寺廟,始建于后周廣順六年(公元951年)。1935年,伊洛河暴漲,位于老城的“偃師中學”暫居這里,1954年才遷出,抗日戰(zhàn)爭時期,許多共產(chǎn)黨人、仁人志士都薈萃于此。后來,這里又成了機械廠、拖拉機站等,現(xiàn)在正逐步恢復(fù)原貌。

  眾所周知,泰山在山東,為什么這里又有個泰山廟呢?

  當然,此泰山非彼泰山,但二者卻又有些關(guān)聯(lián)。泰山不僅僅是一座山,他也是一個神,《博物志》說,泰山另一個名稱叫天孫,就是天帝的孫子,主管招人魂魄、萬物始成、生命長短,他就是道教中的“閻王”。

  人誰不死啊?正因為泰山管著死者,人們在活著的時候就開始巴結(jié)他,泰山廟的祭祀和香火一直很旺,就連皇帝對他也得恭恭敬敬,唐玄宗將其封為“天齊王”,其后許多皇帝也都對其進行追封,這就是門口“天齊樓”的由來。

  在緱氏村,與泰山廟比肩的還有一個佛教名剎永慶寺,永慶寺啥時候建的已經(jīng)無從考證了,寺內(nèi)建筑也多已不存,當?shù)亓鱾鞯囊粋說法是:“先有永慶,后有少林。”

  這話在學者看來可信度不高。但是,宋末元初,少林寺主持雪庭福裕在入主少林以前,曾住在緱氏村永慶寺,這事兒在《嵩山少林寺裕和尚碑》中記錄得很清楚。

  另一個公認的事實是:玄奘法師起初學經(jīng)就在永慶寺,而玄奘對中國佛教的貢獻自不用說,因此永慶寺這種“先有永慶,后有少林”的自豪心態(tài)也就不為過了。

  緱氏逸事

  像泰山廟、永慶寺這樣的名跡,在緱氏有太多太多;這里所出的名人,如后漢理學家杜子春、后漢太尉龐參、唐宰相武元衡、理學家程震等,數(shù)都數(shù)不完,而流傳在這片土地上如太子升仙之類的傳說,也多得講不完。

  然而,我們在緱氏聽到的三個小故事,卻讓人憑添了對這個古老的村鎮(zhèn)向往。

  頭一件是2004年這里發(fā)現(xiàn)了一塊唐高宗咸亨二年武皇(武則天)詩碑刻殘片,碑上刻著“秋云輕、月正明、仙馭遠、夜吹笙”等武則天詩句斷語。據(jù)資料考證,這是武則天同唐高宗李治封禪嵩山,途經(jīng)偃師緱氏永慶寺時所立。時值八月中秋,明月高懸,她觸景生情,由子晉聯(lián)想到自己的長子弘(葬于緱氏,唐恭陵即李弘之墓),感慨萬千,遂以詩詠嘆。一個叱詫風云的女人,在月夜古寺內(nèi)追憶兒子,個中滋味,或許只有她自己才能體味吧。

  第二件是現(xiàn)在大家在古裝電視劇中常見的臣子稱呼皇帝“萬歲萬歲萬萬歲”的由來”。第一個這么做的皇帝是大名鼎鼎的漢武帝劉徹,據(jù)《漢書·武帝紀》記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春正月,武帝行幸緱氏。詔曰:“朕用事華山,至于中岳……翌日親登嵩高,御史乘屬,在廟旁吏卒咸聞呼萬歲者三,登禮罔不答。”他為以后的皇帝開了個頭,這個頭就是在緱氏開的。

  第三個故事是,緱山是道教中七十二福地之一。《博異記》中說,“每年九月三日夜有一道士得仙,已有舊例。”不少修道的人在這一天趕來,最后少了誰,誰就是得道升天了,然后大家會記錄下來。

  話說這一年,一個叫張竭忠的人在緱氏縣當了縣太爺,他根本不信這事兒。到了九月初三,他派了兩個人到升仙點觀察。到了三更天,只見一只色彩斑斕的老虎鬼鬼祟祟地頂著一片好大的葉子走進觀中,又頂著大葉子從觀中叼出一人,第二天,張竭忠?guī)е笋R上山追蹤,發(fā)現(xiàn)一個大石洞,里面有好幾只老虎,張縣令也不含糊,一聲令下,把老虎剿滅了……

  從此以后,再沒有聽說這里有人升仙了,仙觀也漸漸荒廢了。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洛陽晚報(2008-10-13)
0
相關(guān)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qū)
友情鏈接 商都網(wǎng) 中國網(wǎng)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wǎng) 新華網(wǎng)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wǎng) 河南省書畫網(wǎng) 中國越調(diào)網(wǎng) 中國古曲網(wǎng) 博雅特產(chǎn)網(wǎng) 福客網(wǎng) 中國戲劇網(wǎng) 中國土特產(chǎn)網(wǎng) 河南自駕旅游網(wǎng) 中華姓氏網(wǎng) 中國旅游網(wǎng) 中國傳統(tǒng)文化藝術(shù)網(wǎng) 族譜錄 文化遺產(chǎn)網(wǎng) 梨園網(wǎng) 河洛大鼓網(wǎng) 剪紙皮影迷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