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洛陽 >> 走進洛陽 >> 印象洛陽 >> 瀏覽洛陽

【洛陽圍棋文化 】“棋分九品”與段位制

2014/2/17 15:56:53 點擊數: 【字體:

【洛陽圍棋文化 】“棋分九品”與段位制

正始石經(局部),相傳為邯鄲淳所書

【洛陽圍棋文化 】“棋分九品”與段位制

民間圍棋 (均為資料圖片)

    【洛陽圍棋文化 】⑦

    圍棋起源于中國,與洛陽有很深的淵源。歷史上,洛陽是圍棋活動與發展的重地;今天的洛陽,更有“百段之城”“圍棋之鄉”的美譽。現在,就讓我們看一看圍棋與洛陽的故事。

    今天,人們評定一名圍棋棋手的圍棋水平,常采用日本發明的段位制。其實,早在三國時期,魏國人邯鄲淳在《藝經》中,就留下了“棋分九品”的記載。而中國古代人采用的棋品制,正是今天段位制的前身。

    多才多藝邯鄲淳

    在講古代棋品制之前,我們先來認識一下邯鄲淳。

    他是漢末穎川(今禹州一帶)人,青年時期離開家鄉,游學長安(今西安)、洛陽,以“志行清潔,才學通敏”著稱,在文學及書法上都很有成就。當時曹操求賢若渴,非常器重邯鄲淳,曹丕、曹植兄弟也久慕其名,都想和他結交。

    曹操明白,兩個兒子誰能得到邯鄲淳,誰的名望就會大大提高。他思來想去,還是把邯鄲淳先推薦給了曹植。曹植喜出望外,不顧酷暑,鄭重地沐浴傅粉,然后才去見邯鄲淳。

    曹植初見邯鄲淳的場面,想想都有些令人感動。那么熱的天,他散發袒胸,又是跳胡舞,又是練擊劍,還誦“俳優小說數千言”,傾力為邯鄲淳展示才藝,并問:“邯鄲生何如邪?”得到邯鄲淳肯定后,他又換好衣服,整理儀表,坐下來與邯鄲淳談古論今。兩人從三皇五帝談到歷代賢臣、古今文章,再講為政及行軍之道等,很快便成為知己。

    這時候的曹丕,內心充滿了對曹植的“羨慕嫉妒恨”。他在洛陽建立魏王朝后,任命邯鄲淳為博士給事中。邯鄲淳曾作《投壺賦》等上呈曹丕,并獲得不少賞賜。

    不過,邯鄲淳能被后人記住,倒不是因為他的政績或曹氏三杰的推崇。作為一個多才多藝的人,他不經意間留下了三張非常醒目的“名片”:

    一是正始石經(又稱三體石經)書寫者。相傳曹魏正始年間,他以大篆、小篆、隸書三種字體書寫儒家經典,刻石立于洛陽太學故漢碑(即熹平石經,又稱一體石經)之西,成為傳世珍品。

    二是笑林始祖。《笑林》三卷是我國古代第一部笑話專著,記載了不少經典笑話,流傳下來的有29則,包括《魯有執長竿入城門者》《膠柱鼓瑟》《一葉障目》等。這些笑話多富諷刺意味,如《魯有執長竿入城門者》中說:“魯有執長竿入城門者,初,豎執之不可入,橫執之亦不可入,計無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見事多矣,何不以鋸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邯鄲淳是此書作者,因此被奉為笑林始祖。

    三是棋品制的見證者。邯鄲淳著有《藝經》,記述當時流行的投壺、彈棋、棋局等游藝項目,并留下了“棋分九品”的最早記載,堪稱圍棋九品制(簡稱棋品制)的見證者。

    “棋分九品”有高下

    在《藝經·棋品》中,邯鄲淳寫道:“夫圍棋之品有九:一曰入神,二曰坐照,三曰具體,四曰通幽,五曰用智,六曰小巧,七曰斗力,八曰若愚,九曰守拙。九品之外,今不復云。”

    以九品論人,是中國古代的習慣。三國時期,魏文帝曹丕推行九品中正制,又稱九品官人法,用以選拔官吏。大概受這種選官制度的影響,人們在為圍棋棋手評級時,也采用了圍棋九品制,其中一品最高,九品最低,與官制相符。

    不過,僅根據邯鄲淳的描述,想弄清各品級的具體含義,有些難度。好在宋代《棋經十三篇》、明代《石室仙機》等關于圍棋的著作中,都對圍棋九品制進行了解讀,我們從中可以看出,它的含義大致是這樣的:

    一品入神,指棋手水平已達到高深莫測、出神入化的境界,可以不戰而屈人之棋,幾乎無人能與之抗衡。

    二品坐照,指棋手不用勞神費力,就能準確判斷并把握棋局,其實力與一品相差半先。

    三品具體,指棋手能兼眾人之長,“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其實力與一品相差一先。

    四品通幽,指棋手深通棋理,思維敏捷,能輕松達到較高境界。一品可讓其二子。

    五品用智,指棋手在對手落子后不能馬上知道其用意,需要通過思考才能了解其中奧妙。一品可讓其三子。

    六品小巧,指棋手缺少大局觀,只能在局部以巧妙的手段取勝,具有低層次的智慧。一品可讓其四子。

    七品斗力,指棋手缺乏智慧和技巧,動則必戰,喜歡以力取勝。一品可讓其五子。

    八品若愚,指棋手對棋理的理解不夠深,雖有不可小視的強處,但整體棋力較弱。

    九品守拙,指棋手不善思考,行棋保守,棋力較弱。

    “反客為主”段位制

    魏晉南北朝時期,無論王公貴族還是市井百姓,都熱衷于下圍棋。人們評定一名圍棋棋手的水平高低,通常采用圍棋九品制。

    從后人的解讀可以看出,一品和九品的棋力相比,簡直有“天壤之別”。不過,對很多棋手來說,能“入品”就已經很滿足了。為什么?當時下棋的人太多,其中絕大多數窮其一生,可能連個品級也撈不著呢。

    南朝梁武帝蕭衍是出了名的“圍棋皇帝”,他為了下棋能通宵不眠,還主持舉辦了我國古代規模最大的一次圍棋比賽。在這次全國性的圍棋大賽中,圍棋高手柳惲和陸云公主根據圍棋九品制,為棋手們評定品級,其中“登格者”達到278人。也就是說,能入品級的就有278人,可見參賽人數之多。

    根據梁武帝的敕命,柳惲又在這278人中“第其優劣,著《棋品》三卷”,自己排名第二。

    中國是圍棋的發源地,如果古代棋品制一直流傳下來,大概今天人們會對“棋分九品”有更深刻的理解。然而,棋品制到唐代就不再被使用了。究其原因,應與“棋待詔”制度的興起有關。

    唐代帝王對圍棋可謂一往情深,難分難舍。到唐玄宗時,干脆在翰林院設了“棋待詔”一職,選拔全國的圍棋高手陪自己下棋。那個時候,“棋待詔”成了棋手們追求的最高目標,圍棋九品制因無人主持選拔比賽,從此不再盛行。

    不過,當時圍棋九品制已隨圍棋流傳至日本,并成為日本圍棋段位制的前身。后來,日本圍棋蒸蒸日上,中國圍棋一度衰落,段位制便從日本傳至中國,并“反客為主”,成為評定棋手水平的通用準則。

    當然,如今世界上普遍采用的這種段位制,與中國古代棋品制并不完全相同。二者最大的區別,應是等級順序相反:棋品制以一品為最高,九品為最低;段位制則是以九段為最高,一段為最低。

    值得一提的是,在我國臺灣圍棋界,評定棋手水平的“品位”之名仍在沿用,但實質內容已與古代棋品制大不相同。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洛陽晚報(2014-02-17)
0
下一條:沒有了上一條:【詩畫河洛】 香山寺“捉妖”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