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wǎng) >> 洛陽 >> 走進洛陽 >> 印象洛陽 >> 瀏覽洛陽

洛陽古代園林之北魏園林 佛的國度與花的世界

2013/11/20 11:09:08 點擊數(shù): 【字體:

洛陽古代園林之北魏園林 佛的國度與花的世界

火焚后的永寧寺園林,如今只剩塔址。(資料圖片)

洛陽古代園林之北魏園林 佛的國度與花的世界

永不衰敗的白馬寺園林。(資料圖片)

    北魏是從大漠北緣遷都洛陽的。這個王朝對中原文化狂熱追慕,恨不得一日之內(nèi)認識所有的漢字,其漢化進程之快,令史官都來不及詳細記錄。它在洛陽修建了1367座佛寺,開鑿了龍門第一個洞窟,建起了永寧寺和永寧寺塔,譜寫了佛寺園林和風景園林的絕美華章。

  在洛陽建都的13個王朝中,北魏的色調(diào)是一片金色。自孝文帝元宏遷都洛陽后,全國佛寺竟增至3萬余座,有僧尼200萬人,這是一個佛的國度。而洛陽的佛寺有1367座,每座佛寺都有獨立的園林格局。難怪園林專家王鐸反復向我交代:要重點寫寫北魏園林,它是中國園林的轉(zhuǎn)折期和快速發(fā)展期,其皇家園林已經(jīng)有了向世界展覽的意向,佛寺園林已經(jīng)有了超現(xiàn)實的理想境界,風景園林已經(jīng)有了自然與人文相諧的種種意趣。

  炎炎夏日,汗流浹背,但74歲高齡的王鐸先生執(zhí)意送我出門,似乎要送我走進北魏王朝……

  佛寺園林 多而清幽

  北魏宮城在漢魏故城城址上重建,仍在白馬寺東邊。其單一的宮城形制,在曹魏時期已經(jīng)形成,只是在漢代北宮的基礎(chǔ)上修建了四面城垣。內(nèi)城南北長15公里,東西寬10公里。內(nèi)城之外又加外廓城,共有坊里220個,大量私家園林散布在坊里之間,少量皇家園林圍繞著宮城城垣,眾多的佛寺園林分散在城內(nèi)外。

  這是一個梵音回響的城市。佛寺主殿上的金色覆瓦,在余暉中散射著宗教般的莊嚴與寧靜。《洛陽伽藍記》中載:從漢末到西晉,洛陽只有佛寺42座,而到了北魏,洛陽佛寺達到1000多座。佛寺園林隨之興起,即使在城市中心地段,也常見環(huán)境幽靜的佛寺園林。而在近郊建的佛寺,都選擇山林水畔作為參禪之所。其選址的原則:一是近水源,以便獲取生活用水;二是近樹林,既是景觀的需要,又可就地獲得木材;三是地勢背風向陽,有良好的小氣候。洛陽具備以上三個條件的地方很多,北有邙山,南有龍門,西邊可延伸到新安縣的青要山,東南可延伸至萬安山麓和中岳嵩山。

  由于佛寺密布,當時的洛陽古剎林立,僧尼云集,一派熱鬧景象。據(jù)王鐸先生著的《洛陽古代城市與園林》記述:當時洛陽城內(nèi)的永寧寺,沒有依托名山大川營造園林的條件,但為了營造出園林環(huán)境,只好在寺院四面圍墻上各開一扇門,各門都有通往外界的林陰大道,栽滿青槐。行人路過此處,行走在濃陰之下,享受著夏日清涼。

  永寧寺中有永寧寺塔,建在寺中心。《水經(jīng)注》中記載:這座塔高約136米。當時人們建這么高的木塔,一是將其作為寺院的標志性建筑,二是利用它的高度“借景”。

  “借景”是中國園林建設(shè)的通用手法。遠山在目,卻不能將其搬入寺中,建設(shè)者就讓寺院大門對著遠山,讓寺院的窗口框住遠山,把遠山風景納入寺院景致之中。寺院若處于城闕房舍之中,阻隔了大家的視線,建設(shè)者就在寺院建起高塔,登塔遠望,周遭景物盡收眼底,永寧寺塔就起到了這個作用。史書載:塔成之后,此塔的始作俑者胡太后多次登塔眺望京都曠野。皇室臣僚也每每結(jié)伴登塔,極目遠眺,談笑風生。

  可惜此塔建成18年后毀于一場大火。大火三個月不滅,燒毀許多僧舍,當場便有兩位老和尚蹈火自殺,成為永寧寺最悲壯的祭品。那堆積如山的火后余燼,仿若永寧寺塔的骨灰,述說著洛陽人心中永遠的痛。

  可是,并不是每座佛寺園林都有如此悲愴的結(jié)局,在永寧寺西北不遠處,馬寺鐘聲依然定點響起。這座建于東漢明帝時期的中國第一座官方寺院,到了北魏王朝手里,又添栽了許多果樹。《洛陽伽藍記》卷4記載:寺內(nèi)蘋果、葡萄異于別處,子實甚大,葡萄大于棗,味道很鮮美。每到葡萄成熟季節(jié),孝文帝命人摘取,自己品嘗之后,多贈予宮人。宮人得之,又舍不得吃盡,遂轉(zhuǎn)送親戚。親戚們感到新奇,讓街坊鄰居品嘗,于是京師流傳一句話:“白馬甜榴,一實直牛。”夸贊葡萄香甜,堪比石榴,一顆就抵得上一頭牛的價值。

  另有寶光寺園林,在白馬寺東二里的御道之北,園中有水系,有“咸池”,池邊有蘆葦;景明寺園林,在御道之東,規(guī)模很大,殿堂千余間,還有人工湖,湖中有荷花,竹林松樹林也在其中,含風帶露,青翠欲滴;大城內(nèi)有景樂寺,屬于比丘尼寺院,西對永寧寺,常有女尼誦經(jīng)歌唱,環(huán)境幽靜,男子不得入內(nèi),多種棗樹、槐樹,掩映曲廊精舍,十分精致。偃師龍虎灘東邊,有一座景林寺,是禪宗的第一座寺院。當時禪宗初祖達摩來到中國,先住持此寺,然后才到嵩山少林寺面壁。達摩喜愛的就是此寺的園林清靜,是坐禪的好去處。

  以上寺院名稱中,基本上都有一個“景”字,說明北魏寺院的園林意識很強,處處造景,風景秀麗。可以想見,洛陽城內(nèi)的其他寺院,也是一樣的美麗。佛寺園林的特點:一是水系景觀中都有一個放生池,這是因為佛門不殺生;二是綠化樹木多栽松柏和菩提樹,強調(diào)此生修行、來生幸福;三是在寺院旁邊專設(shè)一院,栽植花木果樹,讓僧人和香客共享,體現(xiàn)佛門普度眾生的慈悲心懷。

  佛寺園林不同于帝王貴族苑囿。寺院叢林已經(jīng)有了公共園林的性質(zhì)。帝王可以造皇家園林,權(quán)臣可以造私家園林,而尋常百姓只有到佛寺園林中進香游覽。正是由于游人眾多,求神拜佛者都愿意施舍,這就大大促進了佛寺園林的建設(shè),所以佛寺園林并不缺少資金,可以不斷地進行維修和拓展。

  皇家園林 少而精致

  北魏洛陽皇家園林,與其他朝代相比數(shù)量少,但少而精。《洛陽伽藍記》記載當時有西游園、華林園。華林園是在魏晉華林園的基礎(chǔ)上重建的,園內(nèi)設(shè)施沒有大的變化,建筑也不甚華麗。孝文帝這個人懂得節(jié)儉,他知道,北魏的都城是在晉末“八王之亂”后魏晉舊城址上重建的,因此反對在城市建設(shè)上過于奢華,園林建設(shè)也是趁湯泡饃,只對前朝留下來的園林進行改造。

  西游園,即東漢、曹魏留下的“西苑”,是一個舊園子,只不過改改名稱而已。孝文帝在里面造了一個凌云臺,登上凌云臺,可以“極目洛川”。東漢、曹魏“西苑”留下來的大部分設(shè)施,北魏照單全收,照用不誤,比如原來雕鑿精美的石蟾蜍和龍口水道,北魏皇室一直在使用。

  雖然是舊物利用,但也有所創(chuàng)新。中國園林到了北魏時期,進入了重要轉(zhuǎn)折期,表現(xiàn)之一就是北魏在改造這些老園子時,更加注重其實用性。特別是西游園,開始與寢宮相連,方便了皇室人員的日常生活,使之來到園中,猶在宮中,工作、用餐、夜宿都不耽誤。這是我國皇家園林在布局上的重大轉(zhuǎn)折,影響深遠,后來的唐宋園林的寢宮布局多是如此。

  北魏皇家園林,在藝術(shù)構(gòu)建上已經(jīng)趨于成熟:山水、花木、建筑、雕塑等園林要素已經(jīng)齊備,兩個園子里有蒼龍海、景陽山、釣魚臺,還有臨危探奇的“臨危臺”。這種“臨危臺”,一般設(shè)置在峰巔危崖之上,是個觀景臺,可以登高四顧,遍覽美景。 

  所以王鐸先生說:到了北魏時期,皇家園林可稱為“皇家山水園林”,它是此后所有皇家山水園林的先驅(qū),是在洛陽誕生的,隨后走向唐宋,興盛于明清,歷史地位十分重要。北魏皇家園林與當時的私家園林相比,一是規(guī)模要小一些,二是建筑物要多一些,但沒有私家園林的華麗和幽靜。

  風景園林 大而著名

  北魏時期是中國園林發(fā)展的轉(zhuǎn)折期,它先是開鑿了龍門石窟等石窟寺園林,使之形成名勝,接著開創(chuàng)了京畿風景園林,使園林品種更豐富,類型更全面。風景園林的特點是連山帶水,地域廣大,聲名遠播。

  北魏遷都洛陽后,馬上在龍門山上雕鑿石窟。龍門山離洛陽市區(qū)12公里,是標準的京畿之地。公元493年,龍門山開始雕鑿石頭花朵,原來毫無表情的石灰?guī)r,開始被北魏工匠賦予形體和靈魂。當?shù)谝诲N打下去,第一鑿嵌入巖壁,佛便在冰冷的石頭上微笑了。而北魏王朝也從此被雕進洛陽歷史,有了不容忽視的地位。

  正是這個王朝,從遙遙北方遷都洛陽,用簡單的斧鑿開路,丁丁當當敲出自己的歷史。其后的幾個王朝受到啟發(fā),也丁丁當當敲下去,敲了400多年,就把龍門石窟敲進了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為洛陽“整”出這么好的旅游資源——北魏“太有才了”!它出手不凡,在龍門搞的第一個洞窟古陽洞,內(nèi)容最為豐富:兩壁鐫刻著佛龕,拱額精巧富麗,圖案文飾多彩,雕像姿態(tài)持重。這是洞內(nèi)的景致,而洞外則是龍門西山之松柏,龍門東山之香草,與洞窟中的雕像相呼應,形成絕美的風景帶。

  由于在龍門雕鑿石窟,石窟園林就漸漸多起來,由此開創(chuàng)了北魏園林的一個分支。除了打造龍門石窟外,北魏還投入巨資,在洛陽周邊搞了偃師水泉石窟、盂津煤窯石窟、新安摩崖石窟、鞏縣(今鞏義)石窟等。

  還有少林寺,是孝文帝為安頓印度高僧跋陀而建,因其建于嵩山少室密林之中,故定名“少林寺”。就其所處位置而言,這個寺院擁有面積更大的園林,其對面的少室山如翠屏端立,其背后的五乳峰如頭簪花冠,錦屏山環(huán)繞其側(cè),磚塔林偎依其下。這個寺院,如今雖不在洛陽境內(nèi),但當時是北魏京畿屬地;雖不是專門的皇家園林,但體現(xiàn)了皇家的意志,是洛陽文化風景帶上的一顆璀璨明珠。

  還有風穴寺,始建于北魏,原名香積寺,位于汝州市城東北9公里的嵩山少室南麓。此地久屬洛陽,上世紀80年代中期才劃歸平頂山市,當時也屬北魏京畿范圍之內(nèi),曾與白馬寺、少林寺、相國寺齊名,被稱為“中原四大名剎”,有房舍300多間,占地2000余畝。其園林風格類似江南園林,依山而建,兩山夾道,流水潺潺,多植刺槐、側(cè)柏,萬木蔥蘢,確有“深山藏古寺”和“曲徑通幽”之景觀。

  北魏京畿風景園林的特點,是在較大區(qū)域內(nèi)聯(lián)袂造景,景區(qū)內(nèi)不是單一的山林或寺廟,而是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相交融,讓寺院為山巒伴舞,使梵音和鐘聲和鳴,讓游人與流水同行,使之成為令人神往的風景名勝區(qū)。如今的龍門風景區(qū)、少林寺風景區(qū),都沿著這條路徑走到今天。

  所以,從東漢到北魏,洛陽園林經(jīng)歷了由簡單到精細、由單一到多樣、由粗獷到精致的發(fā)展軌跡。尤其是北魏,大步跨越了這一歷史過渡,此后歷代的中國園林,都遵循自然與人文相結(jié)合的美學原則,詩意地走向隋唐,走向宋元,走向明清……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洛陽網(wǎng)(2007-07-13)
0
相關(guān)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qū)
友情鏈接 商都網(wǎng) 中國網(wǎng)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wǎng) 新華網(wǎng)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wǎng) 河南省書畫網(wǎng) 中國越調(diào)網(wǎng) 中國古曲網(wǎng) 博雅特產(chǎn)網(wǎng) 福客網(wǎng) 中國戲劇網(wǎng) 中國土特產(chǎn)網(wǎng) 河南自駕旅游網(wǎng) 中華姓氏網(wǎng) 中國旅游網(wǎng) 中國傳統(tǒng)文化藝術(shù)網(wǎng) 族譜錄 文化遺產(chǎn)網(wǎng) 梨園網(wǎng) 河洛大鼓網(wǎng) 剪紙皮影迷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