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印象關注 >> 瀏覽文章

中國古代的"蛇精":清代人們開始接受蛇精的魅力

2015/8/28 10:16:42 點擊數: 【字體:

  古今中外,蛇的誘惑力與殺傷力都是并存的。

  ■閑話書事

  ●梁盼

  蛇是一種很叫人恐懼的動物,從《山海經》開始,就有很多關于它們的記錄。那時候的蛇,更多被賦予神性,很多神仙要么人頭蛇身,要么耳朵上掛著蛇,堪為一道風景線。神歸神,人們早期還是以殺蛇為榮,時而有為民除害的好兒女出現。

  東晉干寶的《搜神記》,就講到了一個斬蛇女英雄。說當時在福建省將樂縣(今屬三明市),有一條大蛇,長七八丈,多年“盤踞”在一個洞穴中,以吃人為主要樂趣,鄉民卻無可奈何,任由之傷人。后來求諸巫術,就采取奉獻“祭品”的方式,定期給這條大蛇送童女。連送多年,已犧牲九位童女。事不過“九”,一位姓李名寄的少女主動請纓,要去接著做“蛇祭”。可這只是幌子,原來李寄心生一計,帶著一把劍和一條善于捕蛇的狗,來到蛇洞口,先用美食將蛇引出,然后放狗咬蛇,待蛇受傷后,便自己動手劍殺之。

  李寄殺蛇居功至偉,其父被嘉獎為將樂的縣令,家族皆榮耀矣。這與《史記·滑稽傳》中所載的西門豹故事有相似之處。戰國時期,魏國西門豹在鄴(今河北臨漳縣)做縣令,一個巫婆勾結不法分子,謊稱當地的漳河里有妖怪“河伯”,必須每年都要向河伯送一個女童,否則漳河就要發大水。他們以此斂財,做得神鬼不知。西門豹就任后,一眼就看出了這個把戲,讓巫婆等壞分子到漳河下面去跟河伯傳遞一下消息。結果可想而知,他們有去無回,河伯的“神話”破滅,童女也無須奉送了。

  西門豹治鄴殺巫婆的段子,小學的語文教材都選用過。河伯是假的,《搜神記》里福建的那條蛇卻是“真”的。可是,一個少女就能將蛇殺死,為何其他人卻寧可奉送童女,也不想辦法除掉它呢?道理很簡單,恐懼,蛇的殺傷力被人為夸大了,形成了一傳十、十傳百的新聞效應,它的實際危害性要遠遠小于它在傳說中的吃人本領。西門豹故事里的漳河“河伯”,也同樣嚇破了人們的膽,才得以嚴重降低了人們的理性判斷能力。

  早期的蛇,大都嚴格定義為“動物”。到了后來,人們不太相信單憑動物的屬性,蛇就能干出那么多傷天害理的事情,于是蛇便開始有了人性。

  晚唐貴族子弟段成式的《酉陽雜俎》,其中有一篇講到了蛇妖。說魏晉時江西蛇患極為嚴重,一個叫吳猛的道士,領著一群徒弟到江西高安一帶殺蛇。一天晚上,這些蛇都變成“玉女”,前來誘惑吳猛的徒弟。結果所有徒弟都沒有守住節操,只有一個叫作許遜的好男兒,經受住了考驗。后來,許遜超越師傅,成為聞名遐邇的斬蛇高手。

  許遜本是晉代一個非常傳奇的人物,他早年學道,名氣漸大,朝廷多次要他去做官,推辭不掉,他便做了一介縣令。不久,他料到西晉王朝必將有亂,便掛冠辭官,回到了江西老家。許遜為家鄉除蛇害至今仍是當地饒有趣味的民間故事,他本人到北宋時被國家封為“神功妙濟真君”,成為道家一位善于殺蛇的大神仙。

  可是他的那些師兄弟就難免樂在其中了。不僅他的師兄弟,還有很多同胞,都未能有效地抵御蛇精的糖衣炮彈。唐代的傳奇故事,也記錄下了男人“與蛇共舞”的壯舉。其中有兩個受害者,都是富家子弟,而勾引他們的蛇精一個變成少女,一個變成少婦,各有風姿,取男人的命皆手到擒來。

  唐傳奇的蛇精故事,基本就是白素貞與許仙恩愛纏綿這出大戲的前奏曲。可那會兒人們終究是怕蛇的,即便蛇精再美,人們的理智還是不太愿意給予她們太多善意。直到明代馮夢龍《警世通言》的《白娘子永鎮雷峰塔》里,白娘子的形象依舊不太完美,其蛇的“毒性”頑固如初。和許仙(當時還名為許宣)兩人雖生活在一起,卻是相互懷疑,最后許仙獲勝,求法海把白素貞鎮壓在雷峰塔下。

  到了清代,似乎人們對蛇的毒性早已看淡了,開始接受蛇精的魅力,白素貞才被小說家寫得跟我們今天所認識的差不多了。可是,蛇的天然長相,就容易使人害怕,就連專寫妖魔鬼怪的《聊齋》,都無法認定蛇的好壞。蒲松齡一會兒溫情脈脈地寫養蛇人與蛇的親密關系,一會兒又延續《搜神記》殺蛇的壯舉,讓人無所適從。

  這也好理解,試想,即便是白素貞,也是千年難出一個。蛇有那么多,幾個男人能如許仙那般碰上足以使其少奮斗幾百年的白蛇與青蛇。更何況,白素貞也是在古人的想像力中艱難地演變了無數次,才得以到清代形成一個較為正面的形象。

  《圣經》開篇不久就講到亞當與夏娃就是受到蛇的引誘,吃下禁果,視力大增,得以看清對方的身體,才相互擁有了對方,人類才得以延續。可見,古今中外,蛇的誘惑力與殺傷力都是并存的。就算白素貞是“河伯”,我們也想法把她變成了溫柔可人的白娘子。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北京晨報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