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星江:為紅二十五軍北上長征做向導(2)
2013/11/6 15:00:44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從泌陽城東向北,沿途地勢平坦,村落稠密,圍寨林立,封建勢力強盛,許多地主豪紳盤踞的村落圍寨擁有相當數量的武裝,多者有數百支槍,并配以土炮防守。有的圍寨四周建筑有深水環繞的外壕。紅二十五軍在長征途中常遭地主武裝的襲擾,行進緩慢。敵派便衣偵探常夜間在紅軍長征沿路進行搔擾活動。這些偵探縱火燒民房,卻謊稱自己是紅軍。他們同敵大部隊聯絡,借機造謠惑眾,損壞紅軍聲譽。為減少長征阻力,張星江率領鄂豫邊工委地下黨員,冒著生命危險,走在紅軍前列,先后與泌陽縣、方城縣沿途地下黨組織和革命群眾聯系,向紅軍及時介紹當地民情和敵情;發動沿途地下黨組織配合長征紅軍,開展強大政治攻勢,遇到地主武裝擋道,張星江和地下黨員親自喊話,散發紅軍借道北上抗日的傳單,聲明長征紅軍不進村寨,不打土豪,全國同胞抗日親如一家;并同寨主訂立互不侵犯協議。桐柏、唐河、泌陽、方城等地的地主武裝,懾于我地下黨組織配合抗日紅軍紀律嚴明的凜然正氣,絕大多數保持中立而不交鋒。長征紅軍在地下黨組織和當地群眾領路下,快速前進。
三
紅二十五軍轉向北上后,敵即判斷紅軍有“經象河關及獨樹鎮、保安寨之間西竄企圖”,遂急忙調整兵力:敵第四十軍一一五旅由賒旗鎮北返方城縣獨樹鎮、七里崗一帶,迎頭堵擊紅二十五軍;駐葉縣的敵四十軍騎兵團也南下保安寨,配合堵擊;第一一六旅由新野縣北上南召,以阻止紅二十五軍進入伏牛山區;“追剿縱隊”5個支隊和第四十軍騎兵第五師均隨后緊追。紅二十五軍形勢極其嚴峻。11月25日13時,紅二十五軍進逼方城縣獨樹鎮,準備穿越許(昌)南(陽)公路,突遇數倍于己的強敵圍攻。時值雨雪紛飛,張星江和沿途地下黨組織領路人與紅軍將士一起與敵浴血奮戰。張星江在泥濘中赤腳奔走。因連日操勞,他累得嗓音嘶啞,雙眼布滿血絲,臉色鐵青,幾次跌倒。在地下黨同志的配合下,紅二十五軍終于在黑暗中殺出一條血路,沿著彎彎曲曲的田間小路乘夜馳往葉縣,從保安寨以北穿越許南公路,于11月27日拂曉進入伏牛山東麓。
11月27日上午,張星江找來當地群眾中的革命積極分子,帶領紅二十五軍在伏牛山區五里坡、高龍山一帶將追敵擊退,沿葉縣、方城邊界西進。12月4日,張星江協調沿途地下黨負責人,為紅二十五軍領路到達盧氏縣叫河后,發現敵六十師已在盧氏縣城以南的五里川、朱陽關、黃沙鎮一帶構筑工事,控制了入陜大道。原來,蔣介石為堵截紅二十五軍入陜,在二十五軍進入桐柏山時,就將駐防開封的陳沛部第六十師用火車快速運達靈寶縣城,又經100多公里行軍,于12月1日駐防盧氏縣朱陽關,企圖以逸待勞,堵殲紅二十五軍。此時,敵“追剿縱隊”第一、第二、第三支隊共5個旅的兵力,經信陽、許昌、魯山等地相繼追蹤到廟子、欒川一帶。紅二十五軍陷于前堵后追的境地,面臨比血戰獨樹鎮還要嚴峻的局面。據此,張星江向紅二十五軍獻計獻策,決定改變入陜道路,另擇小路進入陜南。他協調當地群眾,找到一個名叫陳廷獻的貨郎,問出一條由豫入陜的隱秘山路。在貨郎的熱心帶領下,悄然經過一條由大石河、文峪、盧氏城南入陜的隱蔽小路,沿著一條“72道文峪河,25里腳不干”的隱密峽谷,直插盧氏縣城,出其不意地直奔豫陜交界的鐵鎖關,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擊潰守關之敵進入陜南。12月10日,紅二十五軍與隨軍長征的鄂豫皖省委在庾家河召開常委會,研究在鄂豫陜邊界地區創建新的根據地。
張星江出色地完成了在豫西南為紅二十五軍長征當向導的任務后,在紅二十五軍將士的感謝聲中,勝利回歸桐柏山區。
以張星江為代表的鄂豫邊工委及下屬組織,歷經17個日日夜夜,發動當地群眾與長征紅軍團結奮戰,幫助紅二十五軍勝利跨越桐柏山和伏牛山,安全由豫入陜,徹底粉碎了蔣介石企圖在此殲滅紅二十五軍的陰謀。鄂豫邊工委和人民群眾為紅二十五軍長征做出了歷史貢獻。對此,原紅二十五軍軍長、建國后曾任全國政協副主席的程子華,1986年5月對這段紅色的歷史還記憶猶新:“張星江同志為紅軍二十五軍的長征立下了一大功。”《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五軍戰史》記載:鄂豫邊工委書記張星江等黨的地下工作人員,曾一路跟隨部隊行動,負責聯絡地方關系,介紹沿途情況,找群眾帶路,給紅二十五軍以很大幫助。作者:張超【原標題:張星江:為紅二十五軍北上長征做向導】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黨史博覽》 2004年第5期